搜索
查看: 11165|回复: 1

来自沈庄的报告(陈佳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6 1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font color="#333333">对于这个叫作“沈庄”的地方,我自以为很熟悉,虽然我的年龄<br/>与这位老者的年龄相差很远。 </font><p>  沈庄成陆于唐以前,因为有人居住,因而有历史。如果不是命运<br/>的安排,我是不会称之为故乡的。解放前,我的曾祖父随同他的同乡<br/>一起举家移民至此,那是上海至今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我直到现在还<br/>怀疑我曾祖父的眼光:为什么将家安在这个地方?仅仅是因为这儿比<br/>老家好,抑或是料到自己不属于城市的繁华,而选择了位于市郊南汇<br/>的沈庄?我不得而知。 </p><p>  沈庄是个小地方,小得以至于《南汇县志》对它的记载仅有四十<br/>八个字外加五个逗号三个句号。这里曾经聚集了许多人,一条沈庄老<br/>街曾是父辈们成长的地方。而今年轻人大多搬走了,剩下许多老人,<br/>有本地的也有第一代移民至此的。当人们感叹上海出现人口负增长,<br/>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时,而沈庄却早在几年前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br/>只是没有被引以为典型,加以宣传罢了! </p><p>  然而,我毕竟在这里生活了十八年,这里有我童年的欢笑,这种<br/>感情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也是不能用相对论来解释的,无论是广义<br/>还是狭义。 </p><p>  许多人赞叹周庄的明清江南小镇风韵,甚至有人肉麻地称那里的<br/>空气也带着明清江南的气息。我原本也是想从那里带点肉麻的感觉回<br/>来的,但我很失望。在那里我见到的并非我梦中的周庄,在那里我吸<br/>到的空气也还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我总觉得那是一个脚蹬耐克鞋,<br/>身穿燕尾服,头戴瓜皮帽的小丑。或许几十年前的周庄并非现在这个<br/>模样,也许很清纯,但这种清纯不属于现在的周庄。 </p><p>  我总是不经意地由周庄想到我的故乡沈庄。沈庄从来就没有因为<br/>大画家的巨作而成名过。有人来写生,那多半是美院的学生,作画仅<br/>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 </p><p>  当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厌倦了都市的喧嚣,欲觅一处清闲之地时,<br/>他们会去游周庄看同里逛?直下桂林登泰山攀拉萨甚至兜新马泰,他<br/>们热衷于在庐山上摇扇子,还有人心甘情愿地钻在海南岛的沙滩上生<br/>痱子,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实沪郊原本也有许多很有格调的江南小<br/>镇,河浜众多,石桥座座。可如今河浜填了,石桥拆了,美其名曰老<br/>镇改造,可各镇改造却为什么如此雷同?是求和谐还是一味克隆?好<br/>东西不是不曾拥有,而是不曾珍惜;有人想珍惜,但更多的人不懂得<br/>如何珍惜。 </p><p>  沈庄也是这样一个小镇,于我而言是美丽的。老街的地上铺着青<br/>砖,雨天走路很容易摔跤,因为上面还长有青苔。萧瑟的秋叶往往夹<br/>带着萧瑟的秋风,秋风吹过,总有丝丝寒意。这么多年过去了,老街<br/>显得有些苍老,青砖的光泽已剥去许多,宛如老妇人脸上的黄褐斑。<br/>也许老街也应该服用“朵尔胶囊”了,但倘若真的服用后青春焕发,<br/>那还是沈庄老街吗? </p><p>  老街曾经很热闹,店铺林立,是远近闻名的闹市,还有农历十月<br/>初五赶庙会的传统。只不过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现今在其他乡镇也<br/>还有这种传统“赶庙会”,颇为好笑。无非是百十来个小贩,拖着大<br/>包小包摆摊,其中夹杂许多伪劣商品,吆喝上十来天,然后纷纷作鸟<br/>兽散,各奔东西,来年庙会再相逢。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东西,还<br/>是那些所谓“传统”,勾织起了一个走了样的现代“赶庙会”。这不<br/>是美好神话的破灭,而恰恰是无聊杂耍的继续! </p><p>  老街上曾有一家竹木器店。我亲眼见到过老艺人灵巧的双手间所<br/>诞生的精美工艺品———虽然那只是一个锅盖或是一个竹篮。现在沪<br/>郊农村对于这些东西的需求已不像过去那样紧迫,因而年事已高的老<br/>艺人的失业是必然的。我清晰地记得那天老艺人的神情很木讷。他一<br/>辈子靠这个吃饭,现在人们不需要他了,很无奈也很伤感。他的女儿<br/>曾经不止一次地劝他歇业,回去养老,他执意不肯。老艺人知道那时<br/>人们离不开他。但他终于不得不对陪伴了他一生的凿子、斧子惆怅地<br/>说再见。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于我们是社会的进步生活的改善,<br/>而对于老艺人则是一种莫名的失落。 </p><p>  我也曾经在装有土锅炉的理发店里剃过头,那是个很温暖的地方。<br/>理发师是我熟识的,从小爷爷就领我到他那理发,现在依旧,只是锅<br/>炉拆了,房子也翻新了。我也不再会因为房子光线的黯淡,而担心理<br/>发师将我的耳朵剃掉,那曾是我童年最大的担忧。除了土锅炉之外,<br/>我对于理发店的改变欣喜若狂,狂热到希望理发师在我的头上尽情纵<br/>横驰骋,犹如当年大批知青在北大荒播撒希望的种子一般。 </p><p>  我对于曲艺的爱好,也源于老街。正是在老街的茶馆里,我接受<br/>了最启蒙的艺术教育———听评书。那时候每天下午一点我会准时到<br/>达茶馆,然后茶馆管理员便会往我的口袋里塞上一大把瓜子和花生,<br/>拉着我一起坐到最后一排听说书,那仿佛成了我每天雷打不动的必修<br/>课。说实话,尽管接受了长期的熏陶,我仍旧对苏州话一窍不通,只<br/>是对那里的氛围感兴趣。那时的茶馆里的顾客都是老人,个个活得很<br/>惬意。花上五分钱买上一小罐茶叶,用大水壶的开水泡上一壶浓茶,<br/>带上一个白瓷青花纹小杯,慢慢品味。文人称之为品茗,乡下人朴实<br/>得很,称之为吃茶。这些都是我上小学前的记忆。 </p><p>  而今茶馆依旧存在。只是再也没有唱评书的苏州人来。茶叶的价<br/>格一小罐涨到了五毛,水是用电水壶烧出来的,当然也有饮水机,只<br/>是用那水泡茶是要外加水钱的。当年的老爷爷们大多仙去了,即便还<br/>活着,也很少到镇上来了。现在多的是一些游手好闲的青年,抽烟搓<br/>麻将,一片乌烟瘴气。空余的几间茶室也移作他用,开游戏机房,开<br/>录像放映厅,到了晚上噪音连天。对于这个地方,我已没有好感。 </p><p>  老人们总是很喜欢怀旧。从他们的闲谈中我知晓,我所看到的沈<br/>庄已是被摩登过了的。很久以前,在沈庄,古道西风瘦马是没有的,<br/>但小桥流水人家还是有的,至于断肠人那是属于大医院的,沈庄的小<br/>诊所治不了。原本老街南北中各有一座石拱桥,一名南石桥,一名环<br/>龙桥,一名小石桥。现今南石桥改建成了沪郊最习以为常的那种水泥<br/>梁桥,而小石桥被拆了。仿佛一家人妻离子散,只剩下环龙桥孤苦伶<br/>仃,长相思,痛别离,老气横秋,成鳏夫一人。 </p><p>  只是环龙桥命运亦不济。相传此桥建于清嘉庆年间,上有雕花栏<br/>杆,常有独木舟从此桥过,乃古镇鹤沙八景之一———虹桥夜月。无<br/>奈桥上栏杆及许多大石块被附近居民占为私有,成了自家建房之石料。<br/>我真是很佩服现代人的聪明才智。古人只知从山上采石,一凿子一凿<br/>子地流汗,哪会想到现代人就地取材如此方便,一根扁担,一根麻绳,<br/>两个壮汉,十分钟工夫,搞定。 </p><p>  河是挺多的。有咸塘港,有沈公塘,还有一些原本有名字为人熟<br/>悉却被填掉故而我不清楚的河浜。小时候,倒是经常见到木筏子,不<br/>是“小小竹排江中游”的那种,而是用烧油的会冒黑烟的开过会引起<br/>“河啸”的那种拖船拉的。木筏工总是很灵活,手拿长竹竿,从一个<br/>筏子跳到另一个筏子,有点朱建华的感觉。只是这种工作异常辛苦。<br/>我还记得有人在河里摸蚌,我只晓得它的壳磨过之后是可以用来削瓜<br/>果皮的,它的肉却是异常坚韧,咬定青山不放松,对于这个却不得不<br/>放松。 </p><p>  现在咸塘港、沈公塘都变浅了,也变脏了,有时还很臭……这种<br/>臭是鼻子闻的,但是心却在流泪…… </p><p>  沈庄老街两边的民居很有特Se,有许多木结构的老房子。或许是<br/>沈庄没有名人的缘故吧,这些老房子保护得并不好。我只知沈庄的来<br/>历可能与明朝江南首富沈万三有点联系,至于如何联系,不甚了了。<br/>但即便有了名人,又如何呢? </p><p>  离沈庄不远的王楼,便有傅雷的故居。那可是正宗的清代建筑。<br/>傅雷的一生是悲剧性的,谁曾想到若干年后他的故居也如主人一般,<br/>在寒风中悲剧性地摇曳、颤抖! </p><p>  对于沈庄我是有感情的。我留恋昔日的风光,但我更希望它能有<br/>一个美丽的明天。有时我们的观念的确需要注入一些时代的精神,让<br/>它充满活力地伴随历史的车轮跳跃,充满激情地在征程上高歌。对待<br/>变化中的事物,应该大度一点。就如同中国人前天喝了一罐可口可乐,<br/>吃了一顿“肯德基”,但他不会以为今天自己就美国化了;美国人也<br/>不会因为今天看了一场京剧,明天买了一套景德镇瓷器,便以为后天<br/>自己就中国化了! </p><p>  事物总是在变的。为了获得更好的东西,应该付出一些代价。只<br/>是千万不要将旧的不分好坏统统抛弃,而新的竟反而更不如旧的。倘<br/>若果真如此,喜马拉雅山也会流泪的。我最担忧的正在于此,不仅局<br/>限于沈庄。但愿明天会更好。 </p><p><b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1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撒,要是我作文写这么好就安逸了哦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