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968|回复: 2

[射洪杂谈] 直线”才是常态,一篇关于射洪交通发展的简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3 12: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直线”才是常态,一篇关于射洪交通发展的简史。
1st
根据陈寿的《三国志》记载:
早在1700年前的东汉时期
川东万县沿着“成都官道”
经南充、射洪、三台、中江、金堂
便可以直达位于川西的成都
“成都官道”直到清末民初以前
一直是四川最重要的道路之一
1.jpg

2nd
“成都官道”全长1360多公里
是连接成都至万县的重要路线
宽1米,能通行人、娇子和马匹
那它在射洪境内的走向如何呢?

这条路经景福从陈古入射洪县界
向东行驶可在太镇的车路口渡过涪江
在大榆渡上岸后可继续前往金鹤、官升
最后到达蓬溪、南充、万县等地
现在,射洪到三台观桥的“射观路”
就是成都官道在县境内的大致走向
2.jpg

3rd
到了明清两代 “成都官道”又改称“中大路”
在射中附近设置了一个叫“广寒驿”的地方
这是专门为官方传递公文的通信机构
广寒驿附近成了射洪人文荟萃之地
这里有大名鼎鼎的广寒书院、广寒寺
车路口、大榆渡成为了重要的码头
后来,射洪商贾云集,商贸川流不息
再后来,太镇成了四川的“四大名镇”
3.jpg

4th
直到清末民初,射洪西进成都
“直线交通”一直是这里的常态
而北上三台、绵阳,南下重庆
涪江上还有一条航运的“直线”
射洪成了扼守四川盆地中心的要地

这种常态一直维持到“川鄂路改道”
连接四川和湖北的现代化公路川鄂路
因为地形、行政、经济的种种原因
放弃了“成都官道”和“中大路”的走向
在蓬溪南下,经遂宁、简阳抵达成都
第一次,路上动脉与射洪擦肩而过

5th
川鄂路,改变了川中的交通经济格局
从此,太和镇逐步失去经济中心地位
致使射洪与成都的经济交流相对减弱
抗战期间,涪江发展成为了黄金水道
陆上交通建设开始围绕涪江沿线进行
不久,绵阳到重庆的绵重路登上舞台
连接当时的陪都重庆与川北重镇绵阳
直到今天依然是射洪交通的“大动脉”

在2002年“成南高速”通车之前
射洪县前往成都的车流、人流
需绕道三台、中江、金堂等地
5.jpg

有时,为了避免堵车
还要继续“绕行”德阳

6th
2012年9月,“成德南高速”竣工通车
它虽只在射洪复兴留下了一个倩影
但这条路的历史意义尤为重大
三台、中江又成了到成都的必经之地
让射洪前往蓉城看到了回归直线的可能
6.jpg

7th
让射洪连接成都的交通
彻底回归历史的一条路
终于在2015年呼之欲出
遂德高速的规划出炉了
它从大英回马北延至万林
由万林连接陈古进入三台
走向与那条“成都官道”几乎一致

从抗战前夕川鄂路南移算起
到2017年遂德高速开始招标
历史的时针轻轻地拨动了80年
却在射洪留下了几代人的遗憾
7.jpg

8th
今天,当我们对于射洪的交通百般无奈的时候
你应该知道,这种失落背负着一段千年的历史
射洪的骨子里就和交通死角、闭塞没有关系
只是,这80年发生在经济社会发展最迅猛的20世纪
在这样的80年里交通发展的质变与量变
足以撼动那段漫长的古代文明历
8.jpg
诚然,詹天佑先生曾为射洪铁路量体裁衣
50多年前,川鄂铁路也曾准备再射洪埋下铁轨
但,这些最终都没有为射洪带来火车的轰鸣声
而关于射洪交通现状的一切根源
最终与这里沿袭千年的行政有关

那么:交通相对落后的射洪
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
是怎样创造出“涪江奇迹”的呢?
这是一个大话题,我们有空再聊~
转自——文小灰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3 18:44: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质量很高,但说实话比较主观,老是在回忆以前怎么怎么样,我想这是不是射洪废县设市已经兵败牺牲了呢?毕竟成功了就是射洪能力强,失败了就是遂宁拖累了,哈哈,纯属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4 13:49: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最近一直没消息了?射洪到底如何了?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