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9-25 22: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嗬嗬。公转民,一般都是在原有的老品牌基础上转民,好处多多:一有大笔收入;二搞大GDP;三可以有很大的利益输送空间。坏处,大家都分析得差不多了,我说点别的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问题。
民办校对公办校的冲击是存在的,这种冲击不是绝对数量的冲击,而是尖尖的冲击。打个比方说,某地用巨额投资成立了一个民办校,硬件、软件都很吸引人,收费、补课都几乎可以无限制地干,于是这地方的优质生源都吸引过去了,原有的公办校尖子生流失,教学质量(高考升学率)下降,导致尖子生进一步流失,如此循环。要知道优秀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教师业务能力差距很小,但生源不好,花再大的力气,都弄不出什么好好的效果来。
二十年前,遂宁高考和绵阳是不相上下的。但近二十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地私立学校的兴起,遂宁教育的投入增幅显著弱于成德绵。高考结果也变得与绵阳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了。
假如不公转民,家长对高考的期待是明确的,结果就是原有的优质公办校被各种条条款款制约,无法采用大量投资,改善教学软硬件,也难以显著提升教育质量,因此优质生源陆续被临近的地市学校引走,而生源流失就等于市内的资金流失到其它地市,这是资金的净流出,对地方经济有害无益。对于家长而言,在外地读书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高昂的。
如果将优质公办校转民,就可以摆脱政策制约,采用可以见光或不可以见光的手段,放手发展这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唯一的指针就是快速有效凝聚优质生源,提高学校升学率。既然私有化,那么这个逻辑链条就是显而易见的了:加大投入——抢生源——提高升学率——提高收费——加大投入——抢生源——......
从另一个角度讲,即使不公转民,遂宁也迟早会出现完全私立的学校,高投入——高收费。如果遂宁的家长们对高考有所期待,同样还是得高投入,这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个国家,几无例外,最好的学校都是私立的,公立的只能退居其次。这其中的区别仅仅是:这个私立学校最初的来源是私有投资还是公有转制。但这个区别和家长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觉得,可能最让人不舒服的就是——以前这个学校明明才几百块的,现在突然改成几万了,让我非常难以接受。
我说这些,并不是就意味着我在对公转校转制唱赞歌,只是希望大家在看问题的时候,尽可能全面一些,事情总具有两面性,别只看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