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英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英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由于全面战争时间约为8年(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亦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为抗战。
中国阅兵1981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恢[size=1.4em]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英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英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由于全面战争时间约为8年(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亦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为抗战。
中国阅兵1981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了恢复阅兵后第一次大型的国庆阅兵。再接下来就重新回到了逢10年一次阅兵的规律,1999年建国50周年阅兵一次,2009年建国60周年阅兵一次。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了恢复阅兵后第一次大型的国庆阅兵。再接下来就重新回到了逢10年一次阅兵的规律,1999年建国50周年阅兵一次,2009年建国60周年阅兵一次。 中国阅兵 70周年标识该标识以数字“70”符号,时间“1945-2015”,和平鸽,组成“V”字的长城图案为设计元素。数字“70”与时间“1945-2015”共同组成的标志性符号,衬以长城图案组成展现胜利的“V”字,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亦代表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共同抗敌。图案上方为五只象征和平与希望的和平鸽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表现对历史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在血与火的洗礼后重生,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飞翔的和平鸽也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飞向未来。该标识将广泛用于各地各部门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环境布置和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用品的制作。此次纪念抗战胜利的阅兵与以往的国庆大阅兵不同,可能有其他国家阅兵方阵参与。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在以往阅兵中各国军队的步法特点。
朝鲜阅兵“鹅式步伐”
朝鲜承袭了苏式阅兵隆重宏大的特色,又有其
 独创的部分,比如朝鲜的正步进行式采用高抬腿仿佛跳跃的“鹅式步伐”。鹅步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一种民间舞蹈。18世纪,普鲁士军队在阅兵中吸取了这种民间舞蹈的步法,称其为“刺步”。朝鲜阅兵也采用“鹅步”阅兵,并加以改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朝鲜人民军在正步行进时不摆臂而高踢腿成直角,前进时重心在两脚间逐渐交换,很有气势但难度较大。 俄罗斯:豪气万丈的夸张正步
俄罗斯的正步动作堪称经典,不仅仅因为其历史
悠久,威武雄壮,而且还因为其在发展过程中影响了中国,朝鲜,越南等许多国家。俄罗斯的绰号是“北极熊”,事实也确实是。俄军士兵人高马大得就像北极熊一般,因此其正步动作十分夸张。俄军队列条令明确规定:正步走时,上体躯干保持正直;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水平,位于下额高度;向后摆臂时,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35厘米;当脚向前方踢出时,腿要绷直,脚尖上翘,腿与地面平行,两腿夹角90-100度;通过检阅台向右看时,头要上扬30度,以体现自豪感。
印度:始自英军的正步走
印度阅兵分列式的方队有两大独具匠心之处,凌人眼花缭
乱,忍俊不禁:
一是服装设计五彩缤纷,款式特别。既有头戴鹅鸡冠形帽子,身着鲜红制服的士兵,也有英国殖民时代盛行的穿裙子,演奏苏格兰风笛的方队,还有女兵和小孩组成的,服装各异的童子军。 二是各军种的步伐姿势千差万别,正步并非其通过检阅台守约受阅时的唯一步伐。对于参阅的诸多军种徒步方队,有的步伐轻巧一致,有的则夸张的挥臂抬腿,还有的仿佛“曲项向天歌”;而且最为夸张的是,队伍中竟然会有大胡子军官玩起杂耍,把手仗或军刀抛到天空,然后熟练地接住。整个受阅队伍表现的十分轻松,士兵门的步伐及行列也很难看到完全的整齐一致。 美国:“齐步”当作“正步”用
美军的方队不走正步,因为再其队列条令中根本就没有“正步”这种步伐。阅兵式上紧紧采用普普通通的齐步进行,据说美军不走正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防止
士兵腿部受伤;二是正步虽然威武雄壮,很有气势,但难度较大,需要花费大量的训练时间才能显露出效果。无独有偶。当今世界却有取消正步的趋势,现在除了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欧洲各国基本上都已经被取消了正步,加之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正步也取消了,目前仍保留正步的国家大部分都是我们的邻国,如俄罗斯,印度,越南,朝鲜,韩国,日本等。
中国:气势磅礴的“中国式正步”
我军最早的“正步”步伐,是从苏联军队的队列条令中引
进的。但是,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又不能不根据我军的实际情况作较大幅度修改。例如,苏军的队列条令规定,正步行进时,战士的目光不是向前平视,而是头向上仰30度,充分体现自豪感;但我们历来强调“解放军是人民子弟兵”,如果我们的战士这样,在中国的文化环境里就容易被人误认为“趾高气扬”。此外,苏军正步走摆臂幅度很大,向前摆时,手臂一直要摆到与下巴同高;而如果我们的战士也把手臂甩那么高,就会先得动作特别夸张,不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中的“含蓄美”。从建国初期,中国人名解放军的队列条令中就明确规定:正步走时,头要正,两眼平视。手臂摆到胸前。
置身于方队之中,若有一人中心不稳,耐力不强,姿势不好,整个横排就很难保持在一条线上,整个纵队也容易走得起伏不定。这样一来就难达到规范要求:横排,像门板一样平稳迁移;纵队,像所有人穿在一条线上;方队,各条对角线和斜线保持像刀切割一样的线。为此,我军条令对每个军人的正步动作都要严格的“量化”要求:踢出腿的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25厘米;每步距离75厘米;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水平;向后摆臂时(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0-116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