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1923年出生,遂宁市船山区猫儿洲人。1940年入伍,在国民党71军36师服役,曾参加惠通桥遭遇战、腾冲战役。1950年参加中国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幸福 Happiness 九旬老兵的幸福生活 今年92岁的吴永清,耳聪目明,思维清晰,最喜欢别人听他讲过去的事。吴永清17岁被抓壮丁入伍,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参加了炸毁惠通桥战役和腾冲战役。内战爆发,吴永清没有随队伍前行,当了几年的老百姓。解放后,吴永清再次入伍,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当了十几年的兵,一直打的光脚板,就抗美援朝时发了一双大头皮鞋,还活着穿回了遂宁。”说起往昔的军旅生活,吴永清不胜唏嘘。看着眼前的满屋儿孙,吴永清又总是感叹,现在的生活好啊,他的退休工资涨了几次了,对于晚年,吴永清很满足。 <<核心提示 17岁外出谋生被抓壮丁 1923年出生的吴永清,是河东猫儿洲人(今圣莲岛)。吴永清7岁时,父亲过世,10岁时,母亲也过世,年幼的他只能和姐姐相依为命,务农为生。民国30年,一场洪水将猫儿洲淹了,吴永清没了家,和姐姐搬到了城区,姐姐找了一个吸大烟的老公,一家人没有房子住,就在照相馆旁搭了一个棚子,饱饭都难得吃上一顿。 日子难以为继,12岁的吴永清外出到珙县一富人家里当家丁。14岁时他回到遂宁,在北门的一个烤酒坊里做学徒。 当时旁边的烧腊店老板,有两个儿子在重庆24兵工厂,他们写信回家,建议吴永清过去干活。 1940年,吴永清独自一人踏上去重庆的路,本打算去兵工厂找份活干,没想走到潼南就被抓了壮丁。“我现在都记得当时抓我的保长,叫蒋年之(音译),把我们抓到潼南县师管区,然后我就被分到了71军36师工兵营。”吴永清回忆道。 阻击日军曾炸毁惠通桥 1942年初,10万中国远征军跨过惠通桥入缅作战,100多天以后,又沿着滇缅公路败退国内。那真是兵败如山倒,千里公路,处处天险,竟无一设防,无一有效抵抗,日军紧追不舍,如入无人之境,一日百里,直抵惠通桥前。36师达到怒江东岸,奉命阻击妄想过江的日军,吴永清所在的工兵营就驻扎在惠通桥,部队的任务就是炸毁惠通桥。“当时要是晚一点,日军就过桥了,我们搬炸药去的时候,敌人的坦克都上桥了。”吴永清老人回忆,桥被及时炸毁,日军被堵在怒江以西,望江兴叹。 “桥被炸了,日军想过来却不行,有些日军想乘橡皮头过来,不是被水淹了,就是被我们打死了。当时两军就在怒江两岸对峙着,都看得清对岸日军架起好多炮。” 惠通桥遭遇战后,吴永清被送到马王寨,接受了3个月的军事训练。主要学习如何利用地形地貌躲避敌人的扫射和轰炸,如何在战场上辨别方向等。就因为这些知识的学习,帮助老人在日后的战场上死里逃生。训练结束后,吴永清分到36军炮兵营继续服役。 随后,吴永清被调往云南昭通,负责接兵工作,还参加了腾冲战役,后又被调往昆明。1945年,日军投降,内战一触即发,吴永清没有再随部队走,而是留在了昆明,在福照街的川滇食堂打杂。 抗美援朝幸运死里逃生 为了回到遂宁,老人加入了昆明警备司令部,申请调回遂宁。当时地下党员连时金请他带封信回遂宁县警察中队,交给一个叫田云发的人。当时不知道他们都是地下党员,回遂宁后,田云发喊他一起到河沙场,抓乡长刘子渡,抓了之后又把人放了,他才知道原来刘子渡也是地下党员。因为这次结缘,1949年解放后,吴永清参加了解放军,在60军181师炮营当战士。 1951年3月,吴永清的部队被派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是从辽宁安东(今丹东市)入朝的,渡过鸭绿江到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新义州。当时就遭到了美军的阻击,天上全是美国的飞机,向我们进行机枪扫射,丢燃烧弹和照明弹,这个照明弹一丢,你就算在地上捡个针,敌机都看得清清楚楚。我身边的战友很多都是响应号召志愿入伍的学生,第一次经历这样残酷的战争,很多人都直接吓哭了。” “有一次我在朝鲜一居民房上厕所,就听见天上飞机声,然后我脚边一亮,石头都烧起来了,才晓得是敌机丢了燃烧弹和照明弹,我第一反应就是躲起来,还好之前抗日战争时候接受过军事训练,知道怎么借助地形来隐蔽。自己迅速地滚到旁边的一个水沟才躲过敌机的燃烧弹,不然就只有死在朝鲜了。” 在朝鲜战场上,大家都是吃草饼,抓点雪就和着就吞了。吴永清多次死里逃生。老人称那个年代太艰苦了,他当了十几年的兵,以前在国民党的部队,都是打光脚,要穿草鞋也是自己编,只有在朝鲜战场时发了一双大头皮鞋,他命大还穿着回了遂宁。 随后,吴永清跟随部队打到了汉城(今首尔),在第五次战役中,部队伤亡惨重,后来即调回国内休整。吴永清也因为胃病,1952年3月回到遂宁。 为5个孩子撑起一个家 吴永清转业回遂宁后,在河东分得5分地,他修了2间草房子,随后被介绍到遂宁新华书店上班。 新华书店的工作很轻松,领导也很照顾他,但吴永清却因为不会写字开不了fapiao,所以班上得很不开心,觉得自己没多少用。后来,他主动申请调工作到搬运公司上班,每天拉板板车,靠力气挣钱。经人介绍,吴永清和比自己小10岁的黄桂君结婚,两人相互帮扶一直走到今天。 两个老人生了5个孩子,3个儿子和2个女儿。那个年代生活依旧贫困,吴永清都是先满足5个孩子能够吃得饱饭。因为自己不会写字吃亏,吴永清一直重视子女的学习,再穷都要送5个孩子读书,5个孩子都读过初中、中专或是高中。“他脾气很好,吃得苦,什么事都和我商量。”黄桂君这样评价自己的丈夫。 1984年,吴永清退休后,因为家里孩子太多,退休工资根本不够一家人的生活,他又四处打零工补贴家用。 感叹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老了之后,吴永清一直住在利民巷,由小儿子一家照料。现在老人的子孙加起来已有27人,儿孙们都很孝顺,经常陪伴在两个老人左右。老人最喜欢给儿孙们讲曾经经历的事情,很多故事他们都听了十几遍。 老人生活独立,现在还不让人给他洗袜子和内衣,都是自己动手。老人喜欢出门散步,80多岁的时候,一走就是几公里,常常从南小区走到火车站,沿途感受遂宁的点滴变化。86岁时,老人有一次一人走到了过军渡,没想右臂被摔成了粉碎性骨折,他自己挣扎着爬了起来,自己走回来到医院接完了骨头,才回家告诉家人。老人也喜欢学习,虽然不会写字,但靠长期的读书读报积累,老人会认很多字,每天都读报,还要读小说。 老人常常感叹,现在的生活真的太幸福了。“以前那个农民不纳粮,现在不仅不给,国家还要倒贴。”吴永清说,现在这个时代太好了,他的工资都涨了好几次,国家的政策也很好,现在的幸福生活,他的战友可能想都想不到会是这样好。 记者手记 感恩抗战老兵 采访吴永清老人,始终带着敬意,带着感动。抗战史是中华民族近代历史上最悲壮最惨烈的回忆,这些浴血疆场、用生命为我们赢得和平和繁荣的抗战老兵们,理应得到热烈的掌声和真诚的敬仰! 铭记苦难,才能真正珍视安宁与和平。这些为了家国独立,为了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所走过的光辉岁月,人民也会永远铭记! 图文/冉启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