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让大邑县西岭雪山名震中外。
西岭雪山以海拔5364米的巍峨雄姿,480多平方公里的博大胸怀,养育着万千成都儿女。
1999年,戍戎边关的谭东脱下军装,穿上警服,到大邑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当了一名普通民警。从此,他便成为了西岭雪山的儿子,与大山的一草一木朝夕相处,一往情深,和大山的人民群众水乳交融,情同手足……
然而,西岭雪山的好儿子,人民群众的好民警谭东走了,永远地走了!时间定格在2009年1月5日晚11时。 谭东走了,他的事迹展示出“亲民、爱民、为民”的成都公安队伍崭新形象!
谭东走了,他的精神彰显了“忠诚、责任、公正、民生”的成都公安核心价值理念!
西岭雪山作证:细雨淅淅下,寒风呼呼吹。一场交通事故发生了,司机落入水中,命悬一线!谭东不顾安危,纵身跳进湍急刺骨的急流---- 2008年12月29日,夜。细雨淅沥,大雾弥漫,阴冷异常。谭东与同事杨杰,在寒风斜雨中坚守着岗位,心里都暗暗提醒自己:道路能见度太差,一定要格外小心! 果然,21时许,有人报警:一辆小车从西岭镇桥头冲下了桥。警情就是命令!就像军人在战场上听到了冲锋号角。谭东和杨杰不顾在岗位上连续工作了30多小时的疲惫,立即拿上手电筒向事发现场冲去。 在现场,一辆白Se夏利车头朝下翻倒在离路面四、五米高的河边,旁边就是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渠,周围已聚集了数十名群众。经初步勘查,发现车内没有驾驶员,谭东与同事判断车内人员可能跌入河渠中被冲走,于是带领群众沿着河渠下游进行搜索。 经过10多分钟的搜索,有群众在距离事发现场近200米处,发现河渠内一落水男子正趴在水渠一侧石壁上,拼命挣扎,浑身冻得打颤,用微弱的声音叫着“救命”。谭东赶到后,只见落水者因为惊恐和受到冰冷刺骨渠水的浸泡,体力消耗殆尽,已无力爬上河渠,随时可能再次被湍急的渠水冲走,生命危在旦夕。此时,围观群众急成一团,却没有一个人敢跳下渠中救人。危急关头,谭东向落水男子大喊:“我是警察,坚持住,我来救你。”话音未落,他顾不上脱掉衣服,把麻绳的一端往腰间一捆,纵身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 下到渠中,水很快淹到谭东的脖子,他艰难地游到落水者旁边,右手抓住落水男子,将绳子绑在其腰间。然后,他将落水者使劲往上推,渠边的群众同时往上拉。经过10多分钟的努力,终于将全身发抖、奄奄一息的落水者救上了岸。在一片欢呼声中,群众纷纷交头接耳:“就这条渠,前些天还淹死了两个人,这娃命真大,没有老谭,他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啰!”随后,谭东顾不得换衣服,立即与同事将落水男子送到西岭镇卫生院,妥善安排好救治等事宜后,继续返回工作岗位值勤。事后得知,落水者是西岭滑雪场的一名员工,名叫祝林。 第二天,谭东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发烧等症状,感冒已经相当严重。但他知道,方圆480多平方公里,游人如织,只有4名民警守护,稍有疏忽,道路交通就可能出现大问题,工作离不开他,他选择了坚守岗位!下班后,他没顾及自己有病在身,又匆匆赶往医院探望祝林。当天,为感谢救命之恩,祝林在妻子陪同下来到谭东住处,找到谭东妻子,递上1000元表示感谢,妻子像往常一样婉拒了对方的好意。 接下来的几天,因为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谭东没有请假休息,但病情日益加重,死亡的魔爪已向他一步一步地伸来…… 2009年1月5日,谭东和同事在连续处理完各种警情后,返回值勤点稍事休息。晚上10点许,一直担心着丈夫病情的妻子,多次给谭东拨打电话,都无人接听。妻子着急了,连忙拨通了谭东同事杨杰的电话。杨杰立即来到谭东的房间,大声呼喊,毫无反应。杨杰顿感事情不妙,用力一脚踹开房门,只见谭东已人事不醒,他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经初步检查,见谭东呼吸、心跳已十分微弱。遂将谭东向县医院转送。后经抢救无效,谭东同志于当晚23时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此时离他46岁的生日还有130多个日子! 黑纱、白花、花圈、挽联、青松、翠柏。灵堂设在大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100多个花圈摆满灵堂四周。 元月9日,人们自发地、络绎不绝地前来,沉痛悼念这个大山的好儿子、人民的好民警。遂宁老家的村民来了,被他资助过的小学生来了,被他处罚过的违章驾驶员来了,被他从死亡边缘救起的群众来了……谭东的故事在吊唁的人群中一桩桩、一件件传扬开来。
车毁人伤,断壁残垣,在事故和灾难面前,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西岭雪山别样风光,成为游人度假揽胜的好去处。但是对长年工作在这里的谭东来说,任务区包括6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10多公里的乡村道路,花水湾、西岭雪山及西岭雪山滑雪场等旅游景点也在其中,人流量大、路况复杂,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就是在这里,他一干就是4年。 “老谭哪,你咋就走了呢……”45岁的西岭镇村民任宣志一把鼻涕一把泪,他不敢相信,前几天还和他打招呼问候的老谭警官,就这样不在了。他永远记得,那是2007年11月2日,他坐着妹夫开的农用车经过苦胆杠,突然连人带车一起冲下百米高的山崖……朦胧中,他看到谭东和一些村民一起,正使劲地拉他、抱他,把他抬上担架,趟过河水,翻过山崖……“……我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好肉,眼看就要断气,是老谭拉着树枝,拽着野草,连滚带爬地冲下来……我这条命就是谭警官捡回来的!”他指着脸上、腿上的一道道伤痕,眼中充满着对谭东的无限怀念。 在西岭中队办公室,我们还看到了一面 “出警迅速,救人危难”的锦旗。3年前,伍泽述骑摩托车和一辆货车相撞,头部重伤,口鼻出血、生命垂危,也是谭东托起他的头,为他解开头盔,一点点清掉他嘴里和鼻孔的血块,一次次打电话催促救护车辆,直到医生赶到。脱离危险后弟弟伍泽忠告诉他,幸亏谭东救护及时得当,否则性命难保。 作为一名交警,处理违法司机是常有的事,矛盾纠纷也在所难免。4年来,谭东处理各类交通事故1000余件,纠正各类交通违法35000余件,处罚司机20000余人。他纠正交通违法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被罚司机无不口服心服,一个被他处罚过的司机说:“谭警官罚了,没说的!”2002年3月,家住什邡县的龚移明在大邑无证驾驶摩托车,谭东依法将其车辆暂扣。按规定必须要有驾驶证才能骑车,由于钱未带够,龚移明办完驾驶证后已无钱回什邡,又找不到熟人,一时茫然无措,谭东掏出100元钱硬塞到龚移明手中。
工作多年,谭东从不摆老资格,依然和年青小伙一样,执勤、站岗、路检,哪样都不甘人后。夏天骄阳似火、衣衫尽湿,冬天寒风凛冽、呵气成霜,他没有叫过一声累、请过一天假,近年来还加班100多天。2002年春节,他患重感冒,高烧39度,也没有请过一天假,直到大队领导发现后,受到“严厉批评”并“强制”休息,才离开岗位。工作中,对路过的可疑人员、可疑车辆和物品,他都进行严格检查、上网比对,从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2002年11月10日
,谭东在川西旅游环线大邑路段,挡获一辆牌照为川A04020的长安奥托车,查出此车系被抢车辆,立即移交刑侦部门处理,严厉打击了违法犯罪。在近年来历次“严打”整治斗争中,他查获报废汽车17辆,挡获各类违法嫌疑人员89人,其中打击处理21人。
“5•12”震灾袭来,家国罹难,他顾不上自己小家的安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震救灾中去,这一去就是10多天,而自己的家已成危房,73岁的老母亲瘫痪在床,18岁的女儿远在他乡,他都顾不上看一眼,或打个电话问候。“老谭,地震了,我们西岭雪山有人受伤了,麻烦你喊个救护车来”,震后一小时,收到这条不知名的群众求助短信,他立即安排部署,将地震时由于修房从脚手架上摔下来的两名重伤员及时送往医院抢救。2008年,因为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成绩突出,他被大邑县公安局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受到成都市公安局嘉奖。 “谭警官走了,可惜了,太可惜了!”短短几天,大邑县的街头巷尾、田间院落,老百姓无不为谭东突然病逝的消息惋惜、哀痛。 王大娘哭喊着说:“别别,别跟我说谭东走了!他说过还要来看我的。他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我连个‘谢’字还没说哪!” 李大爷说:“我就是不信,我不信哪!谭东说过,等麦子熟了,他还要来帮我收麦子呀!” 人们常说:百年一瞬,人生苦短。谭东用他短短45个春秋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诠释了伟大出于平凡的人生真谛,展示了成都警察亲民爱民的时代形象。谭东,他用10年来从不停歇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进了群众的心坎,他是大叔大妈的好儿子,邻家农户的好大哥,是辖区群众的贴心人。他与群众的那份情,热乎乎,沉甸甸,雪山深处这一段警民鱼水深情早已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血脉相连。这里的人们还记得,夕阳西下,亲人谭东翻田坎、串门户,把关怀送到每一户群众家中;游人如织,朋友谭东顶烈日、踏积雪,把安全和服务带进景区;年复一年,民警谭东巡线路、保平安,数年如一日地兑现着“心中无群众,不配当民警”的庄严承诺。
作为出身贫苦的农家子弟,谭东对群众的感情是朴实而真挚的。大邑县王泗镇杨店村9组妇女代琳,独自一人托带着两个孩子,挤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生活极其艰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谭东不辞辛劳地为代琳一家申请困难补助而后又多次协调相关部门,为代琳一家申请土地修建新房,说破了嘴,磨破了腿,事情终于办了下来。但代琳一家经济十分拮据,建房的钱无处筹措。看到这一幕,谭东又从自己并不宽裕的积蓄中拿出3000元钱,借给代琳重建新房,并利用少得可怜的休息时间抽空跑到工地帮忙搬砖拾瓦。2007年,代琳一家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家,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在这间遮风挡雨的屋子上,凝聚着谭警官的满腔热忱。 像这样的事,在谭东身上不胜枚举。孤寡老人伍婆婆不会忘记,谭东一有闲暇就会带上糖果登门探望,嘘寒问暖,靠墙摆得整整齐齐的几捆柴,水缸里盛得满满当当的一缸水,让老人时常感到自己一个儿子就在身边;老家遂宁市黄桶坡村的父老乡亲不会忘记,2007年村里铺路,远在他乡的谭东得知后立即捐来了3000元,村里小学改建他又献上了一份爱心。 时光带我们追溯倒2005年6月11日的西岭镇。当晚21时许,大雨滂沱,伸手不见五指。牟光辉驾驶两轮摩托车在花水湾迎宾部饭馆前发生交通事故。谭东及同事勘查现场,将伤员紧急送到西岭镇卫生院时,看见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娘正在叹息。见此情况,谭东立即上前询问,大娘正是伤者的母亲,刚搭乘救护车倒医院看望完受伤的儿子,家中无人照看,必须迅速返回,但时值深夜,路上早已没有来往的车辆。看着大娘焦急的眼神,谭东决定冒雨送老人回家,一路摸索、一路颠簸,当他返回到执勤岗位时,已是第二天凌晨。 群众有危难的地方,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谭东知道了,他都会竭尽全力去“插手”。2005年10月16日13时,大邑县花水湾温泉区至杨家山600米处,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死者骆成建的家人和亲属十多人从都江堰赶到大邑花水湾处理善后事宜。由于事起仓促,死者亲属随身所带现金不够,吃住无依无着。谭东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立即找到位于花水湾的死者生前做工的工地负责人,协调解决一行人的吃住,工地现场负责人在表示没有问题后,谭东和队友方返回执勤岗位。谁知,死者亲属又打来电话,告知工地负责人说只管吃不管住,双方又发生了矛盾。闻讯后,谭东再次赶回花水湾,找到工地负责人,当着双方的面进行反复耐心地协商。最后,在谭东的积极协调下,事情得到妥善解决,双方都十分满意。
走进西岭雪山,山上雪花飞舞,银妆素裹;山下冬雨濛濛,寒风潇潇。 而此时,谭东静静地躺在太平间,他“放弃”了自己热爱的人民警察工作;他“抛弃”了自己深爱的父母、妻女和亲人;他“丢弃”了那个不足50平方米但非常温馨的家••••• 在这个温馨家里,惟一值钱的小彩电再也没有往日的欢歌笑语,静静地躺在那里;墙壁上原本五彩缤纷的年画却被黑白遗像无情地代替;这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对于谭东的亲人们来说,远远超过了那隆隆寒冬,而惟有那庄严的警徽,闪闪发光•••••• “5号上午(谭东牺牲当天)才和我们通了电话的,晚上人就去(死)了,怎么说走就走?……东儿,回来,东儿,你回来……”望着灵堂正中悬挂的遗像,谭东年过七旬的母亲邓桂珍妈妈老泪纵横,几度昏厥。
“妈,你的中风病好些没有?爸那双残疾的手有没有发痛?天气这么冷,您们要好好保重身体哟。”2009年1月5日上午,谭东象以往一样,给远在遂宁乡下的父母打去了关心的电话。
“5号上午才与我们通了电话的,晚上人就去了,怎么说走就走?以后再也听不到东儿的声音了,再也吃不上东儿买回的大邑豆腐乳了,东儿,你怎么忍心让我们白发人送黑发人?东儿回来,你回来??????”灵堂前,望着儿子的遗像,77岁的谭国益和73岁的邓桂珍两位老人痛苦地呼唤着谭东的乳名。
说起儿子的孝顺,两位老人泪眼婆娑。谭国益老人含泪诉说,妻子和自己都重病在身,加上当地经济不景气,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平日里的柴米油盐等开销都是靠排行老二的谭东。
2003年9月,家境原本就不宽裕的谭东把患了脑溢血、下肢瘫痪的母亲邓桂珍接到了大邑县中医院进行治疗。“我知道自己这个病不容易治好,但是东儿一定要接我上来,半年时间,我一个人偷偷流了很多泪,不是痛苦,而是被孝顺的儿子所感动!” 尽管说话很吃力,但是邓桂珍老人还是断断续续地讲述了她被儿子接到大邑进行治疗那感人的一幕幕,“由于我不能走路,东儿几乎每天都要从四楼背到附近的医院,再从医院背回来,天天为我端屎端尿,隔三岔五给我洗澡,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香肠、棉鞋、棉衣……这些都是东儿为我们两个老人准备的新年礼物。可是如今,我们却阴阳相隔,叫我们怎么不伤心难过?……”在谭东临时居住的地方,看着儿子准备的一件件过年礼物,两位老人泣不成声。
“汤静,给爸妈灌的香肠要拿出去吹下风哈,天气这么冷,你也要注意身体。”这是1月5日谭东放下给父母的电话后,拨给了妻子汤静。“我宁愿他天天在我面前发牢骚,他答应过退休后要带我到香港澳门去旅游的,可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哭成了泪人的汤静,撕心裂肺,痛不欲生。
1月5日晚9点左右,按照以往,谭东报平安的电话早就来了,由于12月29日患上重感冒身体没有恢复,汤静对丈夫放心不下,匆忙地拨通了那个再也熟悉不过的电话。“嘟嘟……”几次电话通了很久却没有人回应,心情万分焦急的汤静赶紧通知了和谭东一起值勤的同事杨杰。
“当我赶到西岭镇卫生院时,谭东几乎没呼吸了……”那离别的痛苦,永远地印在了汤静的脑海里。
汤静和谭东结婚十多年来,她被丈夫工作的火热激情所感染,被丈夫孝敬父母、热爱家庭、亲民爱民的爱心所感动。尽管家境并不宽裕,但谭东还是给妻子汤静一个承诺:退休后带她到香港、澳门等地方去走一走。“我知道他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我幸福地等待着我们的港澳之行,可是现在,一切都变得那样地残忍和遥远……”每每想起这些,那无情地泪水挂满了汤静的面颊。
“明明知道自己在12月29日晚上抢救落水驾驶员时患了重感冒,不抓紧到医院治疗,却坚守在工作岗位,这下好了,什么都没有了……”悲痛绝望的汤静偶尔“责怪”起丈夫,希冀出现奇迹。
“爸,对不起,平时我不该任性,老让你和妈妈生气,我来给您道歉了,你睁睁眼,看看女儿嘛,求您了,爸……”在太平间,任凭女儿谭琳玲的悲戚哭喊,任凭旁人潸然泪下,谭东却“无情”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12月31日晚自习下课后,在西南石油学院上大学的谭琳玲和同学在操场上多玩了一会儿,回寝室比平时要晚些。父亲打电话批评了她。“我们当时就在电话里争吵了几句。” 谭琳玲哭诉,“其实我们经常争吵的,但很快就没有事了……”尽管满面泪水,但是说这话时,幸福写在琳玲那张稚嫩的脸上。 “元旦节凌晨,我睡不着觉,赶紧给爸爸妈妈发了节日快乐的祝福,同时也主动给爸爸道了歉。元旦节晚上8点多钟,爸爸还给我打来电话,我们又有说有笑。才几天嘛,他就这样无情地走了,我还说放寒假回家好好当面向他道歉的,可是他为什么不等我回来?为什么?”灵堂前,琳玲那夹杂着悲凄声的无数个为什么,声声催人泪下,前来送别谭东的群众无不为之动容落泪。
“爸爸不管是曾经的解放军,还是现在的人民警察,他都是我引以为豪的骄傲和榜样,尽管他对我管教严格,但是我非常爱他,现在他走了,我要化悲痛为力量,好好学习,替他照顾好爷爷奶奶,好好孝敬妈妈……”一夜间,年仅18岁的谭琳玲变得格外坚强,似乎长大了许多。
10年从警生涯,谭东,用一腔热血践行了“尽忠于国、至诚于民——成都公安的永恒警魂之‘忠诚’;责有攸归、任重道远——成都公安职业伦理的核心之‘责任’;公道大明、正气凛然——成都公安法治精神的依归之‘公正’;民惟邦本、生生不息——成都公安事业的最终归宿之‘民生’。”
谭东,人民的好民警,好儿子,西岭雪山不会忘记你,人民群众不会忘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