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廖多春正在平整土地 他年近“半百”开始回乡创业
立志在山沟沟里种出“金果果”
核心
提示
廖多春,48岁,磨溪石佛村人,早年务农,90年代外出务工,2013年回乡照顾父母,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半百年纪,和昔日老友共同流转的本村2300多亩土地,创建森德泰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核桃。
在临河的一片土地上,一台大型犁耕机正在不停地耕作,廖多春正挽起裤管,用锄头整理机械无法翻耕的边角地。在过去的两年里,廖多春从考察创业项目、协调包地到平整土地……他一直围着流转的2000多亩土地里打转转,立志要在这山沟沟里种出“金果果”。
他年近半百回乡创业
流转2000多亩土地种核桃
3月23日,艳阳高照,磨溪石佛村核桃基地内,森德泰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廖多春正在和技术人员一起嫁接良种核桃,而在核桃树苗下面,一排排绿油油的芥子已经颗粒饱满,等待采收。
石佛村,山高沟夹,林地多,耕地少,是磨溪镇出名的穷村,2013年,廖多春作出一个看似“疯狂”的决定,一口气流转了该村11个社的2300多亩土地,搞起了核桃种植。很多人都认为廖多春的投资只是个幌子,他是奔着国家补贴来的,也有人笑他都年近半百了还创什么业……面对流言,廖多春只是“埋头”做着自己的事情。他的底气来自于李平、邹世强等合伙人的资金支持,来自于对现代农业的坚信,来自于对农村的挚爱,更来自于带领家乡致富的信念。
扎根乡村描绘致富蓝图
不仅自己致富他还造福乡邻
2012年,在外务工多年的廖多春回到生养他的“山沟沟”,照顾年事已高的父母。看着村里大量撂荒的土地,他总想着做点文章。经过多次考察后,他把目标锁定在核桃上。
虽然廖多春的项目现在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经济效益,但90%的成活率还是让廖多春很欣慰。廖多春为记者算了一笔账:3年后核桃树就可以挂果,亩产量可达300公斤干核桃,按照每公斤45元计算,再加上林下种植的药材的收入,合作社可实现年总产值达2000多万元。在栽植管理过程中,可为当地农户带来200多万元劳务收入,人均增收945元。
记者面对面
记者:年近五十,才开始创业,是否遇到什么阻力?
廖多春:别人都笑我五十了还想发大财,我其实是想找点事情做,把土地流转起来也不是一时的冲动,集中资源才能办大事,不过毕竟农民的土地意识非常重,我几乎是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让他们把手里的土地拿出来。
记者:创业两年多了,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廖多春:从第一颗核桃苗种下开始,我就和这片土地分不开了,两年多,我一直在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许我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吧!如果现在不把握做自己想做的事,害怕以后自己后悔,还是坚持自己的梦想,把握当下。
(记者 郑才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