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2015年2月10日,西南地区首条城市江底下穿隧道——观音湖隧道终于向大众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下穿隧道的通车不仅实现了380万遂宁人的梦想,还给两岸居民通行增添了一条便捷通道。
千百年来,圣莲岛与市城区一直隔陪江而望。在圣莲岛居民们的记忆中,过江进城的方式不断在演变……
人力摆渡时期 洪水天“诈船” 枯水天拉船
64岁的吴泽云是圣莲岛上的居民。打从他记事起,圣莲岛与城区的往来交通主要就是靠江上的渡船。
在吴泽云的印象中,2000年以前,圣莲岛与市城区之间渡船基本都是靠人力为主。“七十年代以前渡船是木船,七十年代之后木船换成了铁船。”
“以前河面没有现在的宽,现在河面差不多有五百米宽,原来只有两三百米宽。那时很多地方是鹅卵石河滩,枯水期的时候,最窄的河道只有一二十米宽,水也不深,胆子大的人能淌着水走过河。”吴泽云回忆着说。
吴泽云说,从圣莲岛到城区渡船主要有两个渡口,一个是位于德胜路外的中渡口,后来移到位于七十二行外的沙坝渡口;一个就是现在四中外的通泉渡口。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渡船基本上是木船,桨是木船唯一的动力系统。“在涨水天的时候,由于水流过急,光是渡船的桨无法控制木船的平衡,更无法前进,坐在船上的人都要出力,大家纷纷拿出扁担划水,船工再用自己的桨推水,在全船人齐心协力下渡船才得以平稳地开渡。跟歌词里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一样,只是我们划的不是大船,而是过河要用的木船。”
八十年代过后,木船虽然换成了铁船,但动力系统依旧是人力。只是不再单纯地靠使蛮力拉船渡河,人们将聪明才智运用在渡河上,运用巧力使铁船轻松渡河。“在河中间放置一块大石头,我们称它为点石。在点石上绑上钢丝绳,再将钢丝绳与船顶桅杆相连,洪水天,用舵轻轻一拨钢丝绳,船就向拨舵的反方向行进。比如你要让船向城区方向行进,就朝岛的方向拨,如果船要向岛的方向行进,就朝城区方面拨舵,这称之为‘诈船’。枯水季节,直接拉船就行。所以常常可以看见等候在岸边的人,用手在岸边拉钢丝绳,为的就是帮助船快些到岸。”吴泽云说。
54岁的唐义全也是岛上居民。在他的记忆里,通泉渡口夏天是早上5点半开渡,晚上10点左右停渡;冬天则是6点半开渡,晚上8点停渡。而中渡口一般要比通泉渡口晚些停渡。“以前,我们岛上的全是些菜农,每天要出几吨菜,这些菜都是靠渡船运到城里去卖。早上4点左右菜农就挑着菜出门乘渡船过河,下午卖完菜后又乘船回家。有时有人在城里耍久了,船停渡了,枯水时期就从通泉渡口下面踩着河水过河。住在河边的人胆子要大些,再加上通泉渡口下头两边都是鹅卵石河滩,枯水期水最多齐膝盖。”唐义全说。
在唐义全的记忆里,2000年以前由于没修过军渡电航工程,所以河两岸都是泥滩,洪水时期常常还要踩着泥汤上渡船。由于船不能完全靠近码头,所以船家还会在船与码头间放上一块木板,俗称“架桥子”。“一块木板不够,再搭一块,木板连木板,最终架桥子会搭在码头上,这样方便人们通行。”
机动船时代 岛上人的惊喜 城里人的尝试
据吴泽云介绍,大约在2000年左右,人工摆渡的时代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用柴油机作为动力系统。“这是上面决定的,主要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说原来横在河中间的钢丝绳有可能会挂住从涪江河上下船只的铆,是一种安全隐患。还有人工渡船本身也不安全,特别是在洪水期,要控制住船只需要费很大的力气。从那之后,渡船就换成了柴油机作为动力系统,开始了涪江摆渡的机械时代。”
使用柴油机以后,从圣莲岛到对岸的时间缩短了许多。“原来人拉,至少要十多分钟才能到岸。用了柴油机之后,除了在启动、调头要花点时间外,真正在河面上行驶的时间用不了几分钟。除了船的动力系统发生了变化,码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地震过后,政府还重新修了两岸的码头,水泥台直接修在离岸数十米处,再也不用架桥子了。”唐义全说。
刘秀云是一位长在涪江边的城里人,虽说与唐义全一样出生于六十年代,但她对涪江河却多了一丝敬畏。“小的时候,父母对我们讲涪江河是大河,不能随意到河边去玩,所以潜意识里就是一条很大很大的河。后来在涪江河边看到人工撑的船,内心很想去坐,但一直不敢。都是三十多岁了,看到河里的船变成机动船之后,才鼓起勇气去坐了一回。”
从1999年到2005年,在涪江还出现过一道特有的景观——以船架桥。“这是在枯水期才有的。由于河道变窄,人们就将旧的采砂船连在一起,数十艘采砂船排成一排就成了一座浮桥。河面不需要再摆渡,直接走这座以船架成的桥就可以过河了。”吴泽云回忆说。
2010年,观音湖上新客渡船“圣莲号”进入试运行后,崭新的漂亮客船成为了观音湖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圣莲号”船长22.6米、宽5米,比旧船宽敞不少。客渡船分为两层:第一层有着宽敞的船舱,每个座位都配备了救生衣。为了防止船体晃动,船两侧还配备了像公交车那样的拉手、扶手;第二层是客渡船的控制室,其余部分是露台。据了解,客船设计载客58人,如果有需要可以在露台四周设置护栏,成为乘客观赏观音湖美景的观景台。
“圣莲号是两台柴油机作动力系统,比原来更平稳。”从“圣莲号”开船之初,唐义全便在船上工作,对船的性能十分了解。 除了渡船的材质、动力系统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生着变化,渡船的票价也在发生变化。吴泽云说,1981年,渡船由公渡移交给村上经营之后,岛上的人往来乘船都免费。到岛上的游客渡船票价从原来的2分/人,涨到5分/人,再涨到1角/人,再到5角/人,最后涨成了现在的1元/人。
观音湖隧道通车后 过河方式更多 过河速度更快
2013年10月9日,承载着380万遂宁儿女梦想的观音湖下穿隧道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2月10日,这条西南地区的首条城市江底下穿隧道终于向大众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隧道的通车,为两岸居民的通行增添了一条更便捷的通道。
“还没通车的时候我们就十分关注它的建设进度,时不时去打听。通车以后,我们第一时间去体验了,确实很快很方便。现在还有公交车从里面过,专门在我们岛上设了站台。”市民吴启芳说,现在他们岛上有十多户居民买了汽车。“现在不管是去岛上,还是岛上居民要出来都很方便,船也快,走隧道也快,人们可以自主选择过河方式。” 来源: 记者 徐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