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近期一位专家披露的一个调查数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位专家的报告称:“全国现有空置房五千万套,加上在建的房源,我国的空置房需要十年刚需消化才能摆脱危机;”
这位专家在文章中只提示了大致的问题,对于隐形问题并没有做过细的解读,如果我们结合全国的购买能力再来细读、品味其中的问题,就不难发现十年消化五千万套空置房也只是救市qun体中的一厢情愿。
按照我国现有常驻城市人口两亿多人计算,假设城市常住人口家庭户均4人计算,消化这五千万套空置房就需要每个家庭至少还要再购置一套房,这其中空置房统计数字显然不包括尚未销售出去的成品房,在建房源。
按照二线城市目前的市场价格预估,每套住房购置全部成本伍拾万元计算,消化掉五千万套空置房就需要购买资金二十五万亿,约合当前我国的年GDP总量的一半以上。如果按照预估的数据,年GDP的20%作为收入分配资金,全部收入分配资金占比八到十万亿左右,其中的30%为居民的住房购置储备资金,每年的全民住房储备资金不过四万亿,这其中的城市居民储备资金占比多少?预估一半不算少吧?显然,十年仅消化现有空置房尚显不足,待售房,在建房源靠哪里的资金来消化?
也就是说,只要没有炒房资金大举介入,消化现有空置房就需要十二年以上,再加上待售房、在建房需要消化多少年?
再说刚需购买潜力,购买力的来源主要是“我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家”的青年夫妇。这部分准家庭有多少?全国每年不超过六千万人,三千万对(十三亿人、二十年一代,目前城市多子女家庭很少。)。其中60%为常住农村人口。一千万对准购房家庭有多少能说买就买的?这就要看全国城市人均收入了。准家庭夫妇月均收入四千元是个大概平均数,除少数一线城市、高科技企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事业单位外,现役军警官外,大多数准购房家庭月均收入大致如此。每月生活费支出一千元以上,孩子入托一千元左右,一部分日常零用开销及人情应酬资金,月均不过一千五百元的储备资金,三个月一平米,仅靠自己努力,十五年一套房也属一切顺利。
还有一个国情民风因素将影响中国的地产长期走势。民间有谚语曰:中国买卖真奇怪,东西越长越追着买,价格越落越没人理;不仅老百姓有这种追涨杀跌的买卖习性,就连做了一辈子学问,当了半辈子官的明事理的人大多数也绕不开这个魔咒。
期望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是大多数人的追求,做起事来也总会被贪得无厌的情绪左右了行为。何况五千万套空置房(有人出钱买,没人住)再加上大量的现售房、在建房,不愁没有抄底的机会。
目前市场上还有一种情况也该引起炒客们的注意了,在前几年炒房运动的造势中,许多城市都有一大批在建房拔地而起,这其中又有许多地产商也是受了贪得无厌的情绪左右,几年中吃进了大量土地。受地产趋势影响,这一大批炒作收尾的地产急于变现,过高的负债率又很难再从银行拿到贷款,明价打折向市场求援资金的不在少数,六七折做期房促销,回笼资金的量很大,这些交易满足了许多刚性买房的需要,截住了大量空置房、现售房的购买资源。
建房成本发生着重要变化也预示了房价下跌不可阻挡的预判。这两年随着中央打老虎的反腐败高压实打实的施压,地产商们的建房成本低了很多,一些地方已经没有官员敢再收地产商的好处了,官员们提起地产业唯恐避之不及,许多官员高管现在最怕的就是地产商们受压反水被拔出萝卜带出泥。
一些积年累月形成的根本就没有底数的官员高管收受的房产,也出现了没有官员认账的现象,成为了现今社会的“鬼屋”-------地产商已经卖出,却没人能找到买主。如果这样的房源从新上市交易,交易的低价该是多少?
全国目前已经发现12做鬼城,入住率长期不足10%,水电气通讯都受成本影响不能入网,买到这种地域房产的人满天下喊冤,这种社会辐射效应的影响是血淋淋的,能不引发社会炒家们的高度警觉吗?
降价是大趋势,也只有大幅度的降价,尽快变现资本,才会保留一些资本快速运作的翻本盈利机会,这就是资本运作规律,不可抗衡。
至于近期不断有央行向市场放水,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那不是拯救地产业,而是为了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轮布局。
多说一句也无妨,各级政府是不会拿出二十五万亿来救楼市的,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股市已经有了挣钱效应,无论是资金运作效率效益,还是资本的趋利效应,这个价格太高了,楼市至少是不会有资本大鳄再推高做解放军了。
大多数宏观经济业内人士认为,救市是防灾手段,是金融安全的必要策略,也是给炒作资金提供了逃出的机会,谁来接盘?刚需用户有充分的选择余地,还会去接力所不能及的房价吗?
股市已经被激活、资本追求效率效益将是楼市稳步下跌(仍然在服务于GDP)的终极杀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