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走村串户挑着担卖凉粉
在船山区南强镇龙坪乡,稍微上了年纪的村民都知道当地的呙凉粉好吃。但后来由于历史原因,这种味道消失了很多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呙家的三女儿呙春英想重拾祖传手艺做凉粉买卖。无奈她是一个姑娘家,脸皮薄,胆子小,最后她选择进入了一家鞋厂上班。1993年,呙春英动员丈夫曾洪华相随卖凉粉。夫妻俩在龙凤老街上租了一个摊位,每逢赶场天,上午就在摊位上卖凉粉,下午夫妻俩便挑担进村。每到一处,呙春英打凉粉、拌料,曾洪华帮忙收碗、洗碗。
“凉粉哦——呙凉粉——”远远地听到呙春英的吆喝声,村中的男女老少都搬出板凳——平时农活忙,很少做小吃,这一碗碗凉粉不仅打了牙祭,也给村民们留下了回忆。
初中学历的呙春英算了一笔账:3角钱一碗的凉粉,走村串户一天能卖出四五元钱,而她在鞋厂一天的工资才1.5元。长达17年的摊贩岁月,他们的交通工具由步行变成自行车再变成了三轮车,遍及了龙坪乡所有村户。
在呙春英眼里,村民们既是顾客,又是熟人朋友,红白喜事也走得频繁。她也亲眼所见一些顾客从孩提少年变成了为人父母的中年人。靠着这一碗碗凉粉,呙春英抚育了2个儿子。2010年,她才在龙凤老街上租了门面固定经营。
一碗凉粉背后是20多年的艰辛付出
呙凉粉终于落脚了,曾经的食客们却随社会的发展遍布全国各地。不过,逢年过节他们也会来此寻访记忆中的美味。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呙凉粉引来了众多食客慕名寻访。看到10余种调料,一桌子的瓶瓶罐罐让人看着都流口水。
我们不禁疑问:遂宁这么多人卖凉粉,为什么呙凉粉这么有名?
殊不知,这一碗不起眼的呙凉粉,背后是呙春英无数的艰辛和付出。看似20多年味道没有变,其实呙春英一直在凉粉的工艺和口味上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改良,让传统技艺融合新口味。 凉粉的品种也增加到川北凉粉、五谷凉粉、红薯凉粉、豌豆凉粉4个品种。
有一次,她听闻蓬溪高峰山的秘制豆鼓好吃,便特意放在调料里,可反而使凉粉有一股霉味,她果断放弃。2013年,曾听一顾客说,“成都有家凉粉好吃!全国最好吃!”不服气又好奇的呙春英前去取经,发现乃干粉制作,根本不适合呙凉粉……
媒体争相报道 “呙凉粉”出名了
如今,呙春英的凉粉卖的不仅是味道,还有一个故事。呙春英娓娓道来:“五谷凉粉是家传手艺。古时张飞领军打仗,在我们家歇脚,吃了先辈人做的凉粉。后来,他又想吃却记不到名字,只记得放在竹筐窝里,就叫兵丁来找窝凉粉。恰巧我们家又姓呙,从此就叫成呙凉粉了。”
这段有趣的传说,总能让顾客兴趣高涨,并加深了顾客对呙凉粉的历史文化记忆。
“节假日期间,呙凉粉一天能卖1000多碗,工作日一天最少也要卖100多碗……”2012年,随着遂宁电视台一主持人的播报,呙凉粉出现在了电视屏幕上。同时,借助古镇旅游,呙凉粉屡见报端,曾先后上了四川、央视等媒体。甚至吸引了台湾媒体来遂宁寻访呙凉粉。
20多年的市井磨砺,留给她的除了豁达,还有商人的机敏。呙春英懂得了营销的重要性——如今,她店里店外挂出的媒体采访横幅,就是一个最佳例证。
成了品牌但没发大财
2012年6月,“呙春英凉粉”(简称呙凉粉)就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了商标注册,成了“中华名小吃”。
3角、5角、1元、1.5元、2.5元、3元、5元——呙凉粉20多年的价目表,体现了一个街边小吃不断提升的价值。
可是,呙春英却没有发大财,更没有变成“土豪”。如今,她只有2个门面在经营,其中一个还是租的!
其实,不乏外地客商争先邀请她外出淘金。曾有一个开豪车的成都大老板来访,“大姐,你的凉粉一定会火。我有个铺面在春熙路,你帮我去卖!反正你多得,我少得都可以。”对方留下了名片,再三叮嘱“想好了随时联系”。
呙春英想好了——夫妻俩依然做着小本买卖——为了保证品质,夏季凌晨2点就开始烧火,冬季则延迟在凌晨4点着手。外出淘金?谁不想?早在十几年前,呙春英就有心进军市区。彼时,她舍不得2个读书年纪的儿子无人照料。如今,儿子们一个是军人一个是技术工,两个媳妇时常带着孩子来守店。呙春英很享受这种天伦之乐——儿孙平安健康、人品端正就是最大的财富。她是一个创业老板。她更是一个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