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杨剑秋,原名杨虞封,1924年出生,现居台北。杨剑秋记得他的家在四川省遂宁县大北街,家里开了一个茶馆,叫宁心茶园。12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婆家,外婆家住在遂宁的农凤场,舅舅叫戴慎余,有一个表妹叫戴冬菊,估计今年80多岁。杨剑秋的一个叔叔叫杨北平,曾当过四川古宁县县长。 13岁那年,杨剑秋到成都上学,后来考入黄埔军校18期二中队步科。军校毕业后,杨剑秋被派往云南大理急训,编入36师116团一营机枪连任排长,并随即参加滇西反攻。 “死得太惨了。”杨剑秋回忆,“攻打高黎贡山时,上山时还晒着太阳,到了半山腰,下起了大雨,冻死了很多兵。” 从高黎贡山,到三关坡,再到腾冲,几场仗下来,杨剑秋一个排的30多名士兵,只剩下五六个。当年和他一起毕业的16位同学,也只剩下4个了。 滇西反攻结束后,杨剑秋参加了1945年初在缅甸南坎举行的滇西远征军与驻印远征军胜利会师仪式。之后,部队开拔广西,计划攻打广州,但到了梧州,胜利的消息传来,杨剑秋和战友们激动得拿起机枪对着天空一阵扫射。 从离开军校的那一刻起,部队转战多地,居无定所,杨剑秋再也没能和母亲联系。1949年,杨剑秋随部队前往台湾。他的妹妹杨桂华也随着丈夫来到台湾。杨剑秋的哥哥当时也在部队,但后来一直没有消息。 1987年,台湾开放老兵返乡时,在台北市政府工作的杨剑秋官阶较高,不被允许返乡。他只好给家里写了几封信,“天天等回信,但至今,都没有收到。” “妈妈是最标准的中国妇女,很疼爱我,我这一生最遗憾的是没有办法给他尽孝,我想找到老家,回去到妈妈的坟上磕个头。”杨剑秋说。让杨剑秋揪心的是,“我和哥哥都当了兵,哥哥没有下落,我和妹妹到了台湾,妈妈的三个孩子,都因战乱离散,不知道妈妈一个人是怎么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