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1969年的遂宁涪江一桥 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969年,即在文化大革命中遂宁涪江一桥修起不久。它全长1000.73米,为国道318—上海至西藏聂拉木线的特大桥之一。遂宁涪江一桥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低、桥梁跨度小、桥墩密集,目前仅作为非机动车和人行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拓展,涪江一桥淡出了历史舞台,已严重影响到城市形象和涪江通航。所以有关方面正考虑涪江一桥拆除与涪江二桥改造。 笔者曾经随电影队慰问当时修建涪江一桥的四川省桥工队。一位时任桥工队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接待了我们。吃饭间谈及修桥的两个事情。一是早先在设计上,首席设计师把桥墩设计成圆柱型,而没有设计成椭圆形或者菱形,因为椭圆形或者菱形有利于减轻水流的冲击力。修建桥墩成功后发现了此问题,于是对设计师审查甚至进入司法程序。以后该设计师申诉称:之所以设计成圆柱型,是因为该桥地段处于遂宁猫儿洲一道河与二道河的汇合处,上游水流会从两个方向冲击桥墩,这有利于保护桥身。最终专家组听取意见后认可予以甄别。在终止修建此桥若干年后再建,仍然采用此桥墩。 二是在水泥浇铸已经形成桶子的桥墩时,一名潜水员下到充满水的桶子里去检查,可能是指挥上的失误,或者是浇铸水泥的通讯信息不灵,造成提前把水泥倒下,桶子里的潜水员瞬间被困在桥墩里,但能够通话。他无奈告诉上面的领导,请把他的家人照顾好。假若这故事是真的,那么这次改建或者拆除该桥墩,说不定还会看到没有细菌污染的该潜水员完尸。 (张帆 文 刘百钧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