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核心提示:早在去年十七大前夕,网友“小火龙”的一个帖子《总书记,请来强坛跟网民说说心里话!》成为网友们追顶的“热帖”。半年多后,“小火龙”终于梦想成真,透过网络与总书记直接对话。 - h# A2 {) R- I, B0 u
$ k, f: ~9 R7 n1 |9 Q, M0 c
0 L3 O" F+ z$ _+ ^* o0 q! _( @9 ?& Z. A) a# C. O: g
) l+ z& \; L/ q
6月20日,□□□总书记来到人民网(摄影:人民网记者李舸) 8 \2 a8 Z/ r$ |6 m+ O9 T9 p
6月20日,□□□总书记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 东方网6月21日报道 2008年6月20日10时26分,一个中国亿万网民为之激动的时刻,这一刻,也成为了中国最幸福的“网事”——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通过强国论坛与网民面对面。一时间,人民网“被挤得水泄不通,很难打开”。面对这一历史时刻,每一个网民都希望成为见证人。整个网络沸腾了,该消息也成为了各大门户网站点击率最高的一条稿子。不少网友感叹,总书记的这次“触网”,必将更加激发大家爱党、爱国。
. h$ A! i# R$ h同时,网上也立即形成了一个胡总书记的粉丝群——“什锦饭”。
3 [3 h- Q" P* w; H1 Y2 e总书记“触网”体现问计于民情怀,网友称其为“中国第一号网民” 0 e$ J, {1 |# X- h5 G: e
网友等了半年网聊成真
6 k( t- J F! U) ?( m4 a早在去年十七大前夕,网友“小火龙”的一个帖子《总书记,请来强坛跟网民说说心里话!》成为网友们追顶的“热帖”。一句“总书记您上网吗?您能看到我们的建议吗?您能听到我们的心声吗?”道出了亿万网民的心声。跟帖中,许多网民直接向总书记发出了邀请:“总书记,俺想和您网上聊聊天!”半年多后,“小火龙”终于梦想成真,透过网络与总书记直接对话。 3 ?3 T$ n5 k! z4 ~5 D% T) W
“曾几何时,网民们在为胡总书记、温总理关注网络民意而欢呼;曾几何时,无数网民孜孜不倦地在网络上表达心意,为的是把民众的意见建议‘上达天听’。今天,胡总书记坐到了我们面前,通过网络,和我们网民实现了面对面!”昨日的网络“激动”与“幸福”成为主基调,网民们曾经热切盼望与□□□主席的聊天的一幕终于成为了现实。有网民直呼:“幸福的感觉来得这么突然!”不断成熟的互联网为中南海与平民百姓搭起了一座交流的桥梁、一条温暖的“热线”。 * E, M/ J! y% W
□□□在回答网友问题时透露:“平时我上网一方面是想看一看国内外的新闻;另外一方面,我也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关心什么问题,他们有些什么看法;第三,我也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 . Y- y/ E t1 P' S8 J% p
聊天中,总书记对网民没有提一个要求,十分坦率、真诚、亲切,亲民的形象跃然网上。一席话让网友大受鼓舞,“原来总书记经常上网看我们的帖子!”网友“碧翰烽”激动地表示,“也许我们的帖子就曾被总书记看到过,因为这些地方就是我们发帖子的主阵地,尽管文章水平不一定很高,建议、设想不一定成熟,但还是可能得到总书记的赞赏,并可能被政府部门所采纳、所认同。” + N5 q6 U: W6 G# w
网友“云中岳”感叹道:“我们以前更多地看到总书记在乡村、车间、矿井、部队、灾区与人民促膝交谈、倾听民意,而不为我们多数人所知的是,总书记还在另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上时刻倾听人民的心声。”
5 B% P# h9 C7 _- V- ?5 J0 @/ o* Y而总书记抽空上网的回答令网友们惊喜地发现,总书记原来也是一个网民。网友“坊间佳平”大胆建议:“我们送总书记一个‘中国第一号网民’的称号。”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网友希望总书记开博客、开QQ,设置公开网站、电子邮箱,进一步加深与网民的沟通。
5 [* _: e, Y1 \$ x□□□称将更注重“网意” " U5 N# A3 ?- w/ A2 [
总书记在聊天时表示,“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做事情、做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这一回答透露的信息让网民感受到,网络已真正成了民意直通车,“党中央对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将会更加重视”、“今后中央决策将会更加注重听取‘网意’”。 $ f% Q$ r% G) V5 G0 Y9 E# a+ a
网友“邱柏星”感叹,总书记上网聊天,无疑将成为中国最幸福的“网事”,而在这个最幸福的“网事”里“彰显出问计于民的情怀”。 : V) x9 I+ D2 u& ]/ n
网络的发展速度是任何一种传统媒介都无法比拟的,据统计,目前我国网民总数已达两亿多人,成为世界第一网民大国。随着网民人数的逐渐增多,网上的声音也逐渐由“地下”转为“地上”,由“低声”转为“大声”,逐渐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网友“寂寞嫦娥舒广袖”表示:“从胡总书记与网民交谈可以看出,今后网上民意将会逐渐变为主流民意,将会由原来的‘无事闲聊’转变为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制定决策也将会更加注重听取和采纳‘网意’。” q; {) [2 n& o, O/ N V
网友“史壮宁”表示,“一个高效务实的政府,必须是一个政策能够无障碍下达,民情能够无阻力上传的政府。充分利用网络传媒正是能够实现领导高层与最基层民众对接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我们从总书记的话里看到了这个“渠道”现在以及将来的活力所在。”
8 I& b3 S: U9 n" k" F' O网友“云中岳”则表示:“从客观上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民意畅通的渠道越来越多,重视网民的意见,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国家的执政者都能像□□□这样把网民的意见作为‘做事情、做决策’的重要参考的,只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者,只有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者,才会把民意作为第一信号。” & D2 `! f4 I: l
倾听民意是社会的进步
' U& k* G& _/ e: q0 b$ V: D“这一刻钟,是中国历史上开创先河的一刻钟。”“对于中国网络政治和中国网民来说,这必将是具划时代意义的一天!”尽管总书记跟网友的对话只有短短的20分钟,但网友们却看到了背后的深刻意义。总书记关注网上论坛,说明网民言论也在影响着政府决策,是广开言路,倾听民意,是社会政治的一种进步。网友“云中岳”表示,总书记与网民的交流尽管只有短暂的一刻多钟,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这一刻钟,是总书记与网民心心相印品质的集中展示。这一刻钟,是□□□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这一刻钟,是中国历史上开创先河的一刻钟。这一刻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思想解放向纵深推进的又一重大信号。这历史性的一刻钟,必将成为人民永久的记忆。” , t! i( c! ]. z
网友“文海”说:“这足以说明中央领导集体把互联网的作用、功能、意义推动到宣传领域工作的历史高位,把网民的身份提高到最前所未有的地位,总书记与他的同事到人民网与网民交流意义重大,中央领导集体的这一举动必将为中国互联网史写上浓厚的一页。” 5 j" f& H L0 r; O6 Y
原任中共太原市委副秘书长贾陆英说:“总书记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一定会带动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网络知识,关心网络事业发展,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像有些领导干部已经做的那样,经常请网友们‘灌水’、‘拍砖’。这是在互联网时代密切党群、政群关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改进领导干部作风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也是广大群众、广大网民热切期盼的。” * i9 r) c7 S9 x# O. C1 y, q
□□□透露主要关注三问题 G9 x$ [# c4 ~: Q, Z9 }, ?# w3 t
包括国内外新闻、网民想法及意见
2 V1 Y6 F; T# D新快报讯(钟新)6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来到人民日报社,通过人民网与网友进行简短的在线交流。□□□说,“虽然我平时的工作比较忙,不可能每天都上网,但我还是抽时间尽量上网。” ! G. a. ^1 Q7 h1 u
□□□说,今天有机会在网上和大家交流,我感到非常高兴。首先,我要借此机会,向网民朋友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 `& g/ o. G' \
他透露:“我平时上网一方面是想看一看国内外的新闻;另外一方面,我也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他们关心什么问题,他们有些什么看法。第三,我也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
( r8 [% B/ l# }& e! L□□□说,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做事情、做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 w; Z6 E/ v2 \. ^□□□最后说:“因为时间关系,今天不可能和网友们作更多的交流。但是网友们在网上发给我的一些帖子,我会认真地去阅读、去研究。”最后,他再次祝愿网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 S6 J7 s- r; D7 o
网友提问涉“户籍、两岸、民生” n3 b3 z, ^- [! B# m
据人民网强国论坛显示,在访谈前,网友们预先提出许多问题,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的网民关注大政方针:“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会成为未来趋势吗?户口制度什么时候改革?”“请问对两岸关系有何新思路新办法,来继续推动台海关系向前发展?”也有网友关心当前的一些民生热点问题,“请问总书记,啥时候能涨涨工资?”“房价什么时候降下来?”一些网民的提问涉及到5·12汶川大地震,也有网友对□□□总书记的个人爱好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 K) ?% A% h0 q% g/ I: \■评论
1 l4 b( b$ I6 R, U* F: N, [6 c“触网”显示开放和自信 - l o/ N) o" [- G
中共中央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教授表示,随着互联网日渐普及,网民数量不断增多,中国领导层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这种新媒体,并将其作为了解民意、汇集民智的重要渠道。他指出,□□□此举彰显出中国最高领导层在信息时代对民意的欢迎姿态,中共执政风格更加开放和自信。 2 A* S1 h7 t& V% \4 @' F9 a0 N, j
谢春涛说,互联网传播信息速度很快,内容广泛,中国超过两亿的网民当中,以充满激情和理想的年轻人居多。而网上论坛、聊天室等网络交互平台,更成为民众表达民意、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谢春涛表示,虽然网络信息未必准确,也不能代表整体民意,但网上信息更有个人Se彩,更不需要掩饰。 , n7 O0 n0 b, C) W. ?# X+ T
同时,谢春涛指出,网上民意不仅有精英阶层言论,还包括其他各阶层的声音,□□□也表明自己就是人民网的网友。“百花齐放,百家共鸣”,这种虚拟世界中的“民主”,对于促进中国特Se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不可低估。谢春涛表示,中国领导层显然认识到这一点,在以切实行动引导民众参与的同时,还通过制度建设推动这种“民主”有序化。 7 a8 C& U" H! G) j
■网缘
% I3 C- J" ?( ]5 ? K5 s●2007年01月23日:□□□要求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 8 g9 n* ^5 _1 u& H# V/ m
●2007年10月15日:□□□表示:加强网络建设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 d" |. J- j* H●2008年06月20日:□□□做客人民网称:网络是传达民情重要渠道。 3 N; x1 {* ~' g( @ g
外媒盛赞□□□随和亲民
# C0 `. T, t( m1 e7 `" S8 k6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出现在中国最重要的报纸《人民日报》的网站上与超过两亿的网民进行互动,胡主席身穿白Se衬衣,镇定自若、神情轻松。这是中国国家主席罕见地出现在网络媒体上,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世界各国媒体的广泛关注。
$ B: k) Z: O! J! d% _* A: D据报道,胡主席在《人民日报》的网站上的网络直播过程为时20分钟左右,胡主席首先表示:“对于网友们充满期待和希望,我们党和政府非常关注网民的意见和监督,我们需要倾听人民的声音。”随后中国网民和一些国外的网民纷纷向胡主席提出问题。据了解,网民们在短时间之内向胡主席提出了近300个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胡主席在有限的时间里都做了解答。 3 K/ |! T# q+ k& l
一些欧美媒体在显要位置报道了此事,有些媒体还回顾了中国政府高级官员与网民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事情。外国媒体评论道:“包括前任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内的中国很多高级官员,都曾经有过参加网络交流的经历,但这次是□□□自2003年出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参与这样的活动。”很多西方媒体不约而同地都将目光聚焦在这短短的20分钟时间内,胡主席在网络直播上一出现,那种随和亲民的氛围就深深打动了很多外国媒体的记者和网民。特别是胡主席有关“我们需要倾听人民的声音”的讲话使很多网民深受震动。
! R* B& |5 ]) f% Q1 Z, U■民意集装
) E, M: \: c9 R# Q4 W% S, m●希望他做我的网友,他有QQ吗? 3 H. @/ H3 T& Y1 C3 N2 p
——河南安阳一网友 * q: a4 `9 _+ k( L' _
●希望采取措施确保中国银行业的安全、平稳运行。 5 g7 P2 G% ]1 V# v+ @5 F
——上海一网友 4 [0 k0 X8 c' Z5 B0 [
●中央能给广大老百姓带来实质性的利民政策,老百姓是不会忘记的!
! ?3 g7 O) K: D/ M+ m0 t——江苏一网友
- c/ S' j. t' r●非常吃惊看到胡总书记上网,感觉对国家更有信心了,实际上,有许多国人饱含爱国激情,默默奉献自己,渴望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Y1 U% h9 H0 b- I3 k
——cjy670901 ) R/ r: Q0 C; ]* t5 Y
●可惜时间太短了些啊! ! ?" G; z* N5 F3 }' ?9 r
——江苏一网友 n! q. O+ V3 |/ T/ b! m
●支持胡总书记,大刀向腐败砍去!! 9 y8 Y9 L' w& i+ N/ z }" h& P
——山东济宁一网友 3 w5 o, u! Q- u( ?
●千言万语,无限感慨岂一个“顶”字了得?但此时此刻,却唯有一个“顶”字最能表达我心中的感动。
W0 }8 M6 \6 I/ a/ K——湖南一网友
. I3 ?$ i4 j( [4 z+ w●教育成本过高仍然是人民很大的负担,主要是大家都望子成龙,业余时间培养花的钱很多,我建议全国实施社区双休免费教育俱乐部,鼓励师范大学的在读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援教,这样坚持五年至十年,我们的教育有救了,我们的国民素质也会提高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