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 H+ H1 Q- {" k; G% S; ^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苗族人民都会迎来属于他们庆丰收的节日;吃新节。节日前人们都精心把自己的牛和马喂得膘肥体壮;姑娘们绣好美丽的衣裙、飘带备好银花首饰;小伙子们则忙于修整和添置芦笙。吃新节其实也是苗族青年谈情说爱的节日;姑娘和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地邀约,不是去赶集就是去看斗牛比赛。一大早,寨子里的姑娘们都陆续走出家门,赶到附近的芦笙场上跳起芦笙舞。
* i$ z6 }2 V7 C8 g* f; C # s: W/ U0 X- \+ W( Q
$ o2 K5 G' ?: G, ?4 t
苗家人有一句谚语“芦笙一响,脚就发痒”。苗家人认为芦笙是始祖母创造出来的,芦笙发出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声音。芦笙场上,哪个小伙子的芦笙吹得好,就会赢得姑娘们的欢心。反复对唱开怀畅饮一番后,斗牛场开始热闹起来。斗牛也是吃新节的主要活动,一头头油光水滑的水牛,瞪着火眼金睛,由三五人牵护,站在各自岗位上。
; m& B: b8 K4 K! o3 ^
% k' p3 v, q3 U/ H1 r7 |1 h% | 人们像潮水一样汇集过来,芦笙声、芒筒声和怂牛角斗的吆喝声,组成震耳欲聋的交响曲。这时候,一位有声望的老人提着一葫芦酒,喷洒在斗牛场上,宣布斗牛开始。当四五个大汉牵着头戴护头草包、角系红绿纸花、颈项插着虞旗的牯牛绕场一周,在场中间立定站稳后,对面一头同样打扮的牯牛,由十多丈远飞奔而来,两头壮牛便对打起来拼死抵碰,两个护头草包很快便粉碎飞溅,人群中不时欢声雷动。苗族喜好斗牛,尤其是推崇剽悍强壮的牛。比赛当天,牛主双方的亲戚都会前来助威呐喊,派头不小。; K: s( [. A& t4 O, w! h/ l
' f: i# ^) R% i& b/ u 节日期间,男女老少都身着节日盛装,姑娘们穿银戴花,还戴上项圈、手镯、亚领、耳环等各种银饰,全身银饰叮当,加起来估计有几十斤,但仍能轻盈起舞。如果认真留意一下,会发现不少年轻男女“逃离”主现场参加“游方”去了。游方是青年男女互对情歌的盛会。无论街上、村边,白天、晚上,都可以对歌,一般是本村的小伙子与来走亲戚的外村姑娘对歌。通过对歌,相互爱慕的会约定下次相会的日子,有的则互换信物作为定情见证。姑娘们一旦找到意中人,就会悄悄地赶制自己的嫁衣。
9 o# ?9 w+ B) u/ P! d+ K- L; I+ F3 a/ y! I
/ P' p5 j: j, J% @! n: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