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行政级别最高、行政管辖最广的时期(唐末)
档案史料记载,唐朝末期,在遂州设武信节度使,曾管辖遂州(遂宁)、昌州(大足)、合州(合川)、渝州(重庆)、泸州等,相当于大半个四川,同时管辖节制五州的军政要务。
最早的县衙(衙址在龙凤古镇)
龙凤古镇位于遂宁城南6公里涪江中游,地势平坦,依山傍水。遂宁地方志丛书《龙平(龙凤)乡志》载:“据考,东汉明帝及和帝(公元58—105)分广汉县置德阳县衙于乡境,人口稠密,屋舍毗连,为县城南北水路要冲。曾有隋唐古庙普光寺、瑞相寺、定觉寺等古迹,后有德阳书院等,为遂宁闻名遐迩文甲一方的文化中心,历史上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很重要的地方,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民间流传,龙凤古镇原为妙善公主父辈妙庄王妙王后从西域率领氏族部落南迁到此定居,建立城邦王国所在地。
取名遂宁最早的年代(东晋距今1660多年)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东晋大将桓温平定蜀国战乱,罢德阳郡(辖现境),置遂宁郡,取息乱安宁的吉祥之意。遂宁之名沿用至今。遂宁自东晋以来,历为郡、州、府、县、行署治所,是巴蜀交汇之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国内最早的大学雏形—书院(唐九宗书院距今1300多年)
遂宁曾经具有中国历史上最早具有大学雏形的书院即建于唐贞观九年(636年)的九宗书院,比湖南岳麓书院早341年,比世界最早大学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早350年。乾隆档案史料载:“书院之建非制也,然名郡巨邑必有之,益以彰文。”《民国县志》载:张九宗,唐贞观元年进士,为戎州(宜宾)刺史,以治称。历同(陕西大荔)、华(陕西华县)、普(四川安岳)、遂(四川遂宁)、邛(四川邛崃)五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德宗时持节封侯。《四川通志》载:“张九宗遂宁人,以儒业起家,仕至御史,遂宁文学自九宗倡焉。”九宗书院在遂宁县西南书台山下,唐贞观九年(636)建。史载:“张九宗书院有手植柏七章,崇祯时尚存其二,余柏数百,郁葱荟蔚,望之如云。”其有“先师庙三间,旧名大成殿……”九宗书院几经迁徙废兴名有更替。九宗书院在遂宁文化历史上乃至中国文化教育历史上都有一定地位。民国档案史料记载,在中国古代开试科举期间,遂宁先后产生进士357人(全蜀超过300人的只有遂宁、眉山),举人303人,贡生553人,“遂宁摘第齐仕途者为全蜀之冠”。
最早的寺院(百福(佛)院)
百佛院相传是妙庄王“王宫”,遂宁民间流传“先有百福院,后有遂宁县”。按此传说,百福院在东晋以前就存在。据《遂宁县志》载,遂宁百福院相传始建于汉代。灵泉寺清高宗乾隆古碑碑文说遂宁“自汉明建立寺观”,从侧面印证遂宁在公元初年(汉明帝时期)就有佛教寺庙。现在的百福院系明朝洪武年复建遗迹,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为市城区现存最古老的历史建筑。位于天上街百福巷,坐北朝南,现存前后两殿,建筑面积450平方米。这是我们老城区唯一的残存古迹了。现在的百福院除了荒废破烂之外,早已失去往日的辉煌。乾隆档案载,明代监察史杨瞻《题百福院》的诗中有曰:“寺拥崇台古树青,佛楼高处结云层;寻常方丈元衣鹤,自悟楞严白发僧……”由此可见百福院当年的宏伟与堂煌。历史资料显示,传说百福院是妙庄王的宫殿,亦说为妙庄王皇家寺院,曾供有108尊菩萨,故称百佛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