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6-10 16: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气包车”到新能源智能公交车
——滚滚车轮里的遂宁公交变迁
公交车是一座城市的流动风景,它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变迁。
从气包车到“高档”的新能源智能公交车;从汽柴油车、混合动力车到新能源车;从售票员喊“上车请买票”到推行无人售票,再到扫码乘车。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的公交车,也随之升级换代,人们的出行也变得更加便捷。
从气包车到新能源智能公交车 提档升级让出行更舒适
“大气包,顶顶放,跑着跑着掉街上。”51岁的张艳依然记得这首流传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歌谣。歌谣唱的正是建市之初斗城街头一景——气包公交车。
1985年,遂宁建市,原遂宁县公共汽车站更名为遂宁市公共汽车公司,当时只有2辆公交车从事区乡短途客运。直到1991年5月1日,市城区第一路公交车路线开通,我市才告别城市“零公交”时代。
张艳回忆,当时的公交车就是车顶上背着装满天然气大橡胶袋的“气包车”。“气包车”用的是散气,容量有限,每100公里就得加一次气。因为袋子容易漏气,经常出现车辆因临时没有燃料而停在半路上的情况。直到2002年,“气包车”才退出遂宁公交历史舞台。
“由于当时经费不足,不少车都是来自重庆、成都的下线旧公交车。”从事公交驾驶20年的老司机唐坤明回忆说,当时我市公交行业公私并存,经营主体多样化,公交行业发展存在陈旧破损、服务较差等现象。“那时候不仅车况差,还没有备用车,车子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就没有车开,市民也没有办法乘坐公交车,民营公交车为了盈利,很多地方都不停车,市民抱怨特别大。”
“2012年初,市城区209辆公交车普遍陈旧破损,档次低。仅有的50辆空调车大部分无法正常开启,少部分能够开启的又因承包人为降低运营成本而不愿使用,严重影响市城区公共交通和城市形象。”遂宁发展集团城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满足市民乘车需求,提升公交和城市形象,2012年以来,公司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通过政府投入、企业自筹、厂方赊欠等形式,先后投入资金近1.5亿元,购买了222辆清洁能源空调公交车、50辆纯电动空调公交车投入运行,更换大部分报废、老旧的车辆,基本完成了整个市城区公交车辆的档次提升,让广大市民享受到了具有国内一线品牌服务的低踏步、全空调公交车。
2015年,公交公司投资18.9万元,建设了公交车辆自动洗车场,有效提升了公交的整体形象。如今,公交公司拥有公交车262辆,公交日运送乘客22余万人次,日总运营里程8万公里,为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