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盛产红苕,川中人在世代生活的过程中,习惯了用红苕、豌豆、苞谷等杂粮制作凉粉当主食。从川北凉粉到遂宁凉粉,人们经历了逐渐认识的过程。以南充为代表的川北刮子凉粉尽管看起晶莹剔透,但是不沾作料,吃起来不如遂宁凉粉化渣糯润,故一度时期有人把川北凉粉作为遂宁凉粉冠名是不贴切的。鲜为人知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一首《公社食堂凉粉香》的遂宁民歌曾经由遂宁唱到绵阳,唱到成都,再唱到了北京,向国人美美地介绍了一回遂宁凉粉。 民歌遂宁凉粉出唱片 四川民歌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风靡一时,大街小巷的男女老幼随口便唱。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名叫《公社食堂凉粉香》。这首歌曲由曾经担任过遂宁科协主席郑微夫和遂宁县文管所所长李泽遗作词,遂宁一中郑晓鹏老师作曲。这首歌唱出名之后,中国唱片公司发现是一首好歌,便由邓中安钢琴伴奏,以“中国唱片1-5373甲”编号,灌成唱片在国内发行。一时间,这首遂宁民歌在全国唱开了。据李泽遗回忆,当时遂宁的大﹑小晚会上,一般都要唱《公社食堂凉粉香》;县上开大会前后,群众自发地唱起这首民歌,已成为遂宁县文艺团体的保留节目;更有趣的是,在川剧晚会开幕前,也要加唱《公社食堂凉粉香》;那时,为了欢迎省外﹑省内来遂宁参加各种会议的客人,招待晚会上这首民歌也大受欢迎。 《公社食堂凉粉香》在全国范围内唱开了,可是现在来遂宁的干部﹑学生﹑工人,特别是文艺工作者总是想尝尝遂宁凉粉的滋味,他们走遍遂宁的大街小巷,却找不到一家凉粉店,很难尝到民歌中所唱出的韵味,都遗憾而归。
天上街遂宁凉粉店开张 一次,中国铁路文工团来遂宁演出,受到遂宁党政部门的热情接待,演出节目精彩异常,轰动了斗城。当时演员们住在遂宁县招待所内,点名要吃“遂宁凉粉”。后来县委知道此事,又听了很多意见,觉得遂宁没有凉粉店,歌都唱出去了,可北京人到遂宁却吃不到凉粉,这不有损遂宁形象吗?于是,县委决定立即召开商业局有关部门会议,立即重新在天上街开设“遂宁凉粉店”,在当时发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的年代,不管油料﹑粮食供应如何紧张,也要充分满足凉粉店的需求。这样的硬任务一下,不久,遂宁凉粉店开张了,那时卖二两粮票﹑一角钱一碗,满足了全县人民的口福,外地客人的好奇和品尝也得到了满足。 遂宁凉粉的民歌在各地继续演唱,影响范围在不断地扩大。不少遂宁籍在外地工作的艺术家们,回家乡后,总要来了解一下“公社食堂凉粉香”的演唱风格和创作经过,这样一来,遂宁县文化馆就成了接待艺术家和民歌爱好者的集聚点。
遂宁凉粉今安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量遂宁农民走向市场,卖凉粉的也多了,遂宁人经常可以吃到鲜美软糯可口的遂宁凉粉。这种以过油青海椒末当佐料的遂宁凉粉比起南充的“川北凉粉”,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如今,红极一时的遂宁凉粉怎样了? 前些年,在“蓝宝石”大厦的小巷里,曾经有一位来自灵泉寺的老太婆,每天与儿子挑一担凉粉上街卖,生意火爆,被遂宁人称为“肖婆婆凉粉”。她卖的凉粉,被誉为遂宁最好吃的“遂宁凉粉”。而今,老太婆和儿子已经不上街卖凉粉了,接他们班的,是老太太的孙子和孙儿媳妇。 2008年春节,射洪的名小吃“窝子凉粉”也挥师遂宁,开始在遂宁大街小巷叫卖。“窝子凉粉”除了保持遂宁凉粉的口味外,最大特点是盛放凉粉的是一个坛子,坛子外层有谷草等物保温,顾客吃凉粉的时候,再冷的天也热乎乎的。
呙凉粉延续遂宁美食 2012年春节,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遂宁龙凤古镇,呙凉粉的生意特别好,尤其是初一那天,老板娘呙春英就卖了1000多碗。 呙春英是龙凤本地人,地道的农民。上世纪90年代,不安于“一亩三分地”现状的她拾起了家传的手艺,走街串户卖起凉粉。呙凉粉是她家祖传手艺,十几年来的味道都没怎么变。呙春英的“呙凉粉”已申报了商标注册。成为了到古镇休闲的人们必须光顾的食店。 2014年元旦,记者来到龙凤古镇,专门去品尝呙凉粉。店里除了挂有国家商标局注册商标外,还有一段文字,记载了张飞在古德阳县城龙凤场涪江边大战张裔的故事,其中讲述了张飞品尝呙凉粉的情节。 文化与经济联姻,就这样起到了绝妙的效果。呙凉粉就这样延续了遂宁美食。 (记者 张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