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发展,经济条件好了,家长给孩子尽可能提供完备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也在情理之中,但对其背后逐渐显露出的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现象,应当引人深思。“我爸爸是某公司老总,我妈妈是开连锁饭店的。”“我爸爸给我买了一款索尼新手机。”“前不久,我爸爸奖励我一部iphone5手机!”…… 近日,记者对多所中小学着装进行调查时发现,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没有统一校服。而在中小学生花花绿绿、式样各异的服饰中,记者发现:鞋子是耐克、安踏的,服装是阿迪达斯、李宁的……这些价值不菲的“行头”,在中小学生的身上屡见不鲜。高档的数码产品也出现在了这些中小学生手中。“学生攀比名牌、争相斗富,使不少家庭困难的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不少家长对此表现出极大的担心和无奈。
记者调查: 从吃喝玩乐到穿着打扮 学生攀比成风 “前两天陪孩子去买衣服,我看着200多元那件挺好的,可她非要旁边那件400多元的,那就是一个名牌,衣服并不怎么好看。”李先生说,不给她买,她就开始噘嘴,无奈只好买了。他算了算,孩子上初中不到一年,光买衣服就花了8000多元。 “孩子周六、周日在家,都要缠着我给她买新衣服,说班里的同学都是穿的名牌。”家住幸福路附近的李先生对记者大倒苦水,上个月他们才刚花了1000多元给孩子买了两套冬季的服装,可不到一周,孩子又要新的。 记者随后采访了多位家长,发现李先生的遭遇已是很轻松的事情,有些孩子的攀比心理更加“疯狂”。 记者在某中学门口看到了一位年龄在14岁左右的小孩,手里却拿着一款最新款的苹果5S手机,记者正准备上前采访这个孩子的时候,这个14岁的小学生又从书包里拿出了一款全新的苹果平板电脑给身边的伙伴玩儿。 记者随后了解到,这个中学生姓杨,正在读初二,爸妈都是在外地做生意的,平时由爷爷奶奶带着。杨同学告诉记者,苹果手机是上周买的,平板电脑买了有半年了。“我不是班上第一个买平板电脑的,就是因为看见同班同学买了平板电脑,自己才打电话给父母要求买一台。” 但记者通过走访,发现真正会用数码产品的中小学生在少数。记者周末对一名正在玩一款高端手机的姓王的同学进行了采访,但王学生用手机只是上网,打游戏,接电话,发短信。这些功能一款普通的智能手机就能完成,并非必须要高端手机。 王同学最后坦言,他买这款手机就是为了在同学面前“挣点面子”,并不是懂其性能如何优越。“我们班很多同学都用的这款手机,差不多都不会用,还有些同学有单反相机,但是我看照出来的照片和手机照出来的没什么两样。” 记者调查发现,不管家里的经济实力如何,孩子们都吵着要“进口、名牌服装”,一股攀比之风正悄悄在中小学生中刮起来。“我班上同学穿的衣服不是阿迪,就是耐克,没啥好炫耀的。如果穿得很寒酸,就会被同学排斥。”实验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顾某说。 学生对奢侈品、名牌服装的青睐,也捧红了一些专卖学生用品、服装的店铺。在一家运动装专卖店,老板李先生告诉记者:“一般周六、周日生意最好,大都是父母带着小孩来买的。” 李先生说,很多小孩都是比着同学的衣服来的,进了店就直接点名要××牌的××款式,大多数家长也不问价格,孩子看上了就直接买回去。 在大多数人看来,许多孩子买了用不上的东西,或者买了重复的东西都是因为孩子在学校里沾染了攀比的习惯,“我们是普通的工薪家庭,但是,对孩子的要求一般也都会满足。”孩子正在上小学的冯女士说,最近,孩子总在她面前说“××同学买了身新名牌服装、××同学又换了个进口书包,穿好衣服在同学面前可有面子了”之类的话,让冯女士非常担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心声: 科技发达 工具落后 怕影响孩子学习 “现代科技发达了,孩子们的学习工具也先进了,担心购买的学习工具落后影响孩子学习。”一名家长坦言道,“百元以上的装备已经是极为普通,孩子们的数码产品动辄都千元以上。”“10个进来,9个是给孩子买的。普通家庭通常只是花1000多元买个手机,家庭条件优越的,笔记本电脑、PSP、iPhone等电子产品一次买齐。最多的一次有家长在店里消费了1.5万元。”数码卖场销售人员说。 现在很多中小生学习都采用很多电子辅导设备,市面上的这些学习产品也屡见不鲜,很多家长怕没有给自己的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故而会给孩子买上一些普通市民闻所未闻的数码产品,只求孩子能认真学习。
收入少花费大 直叹“伤不起” 李女士则表示,自己一年收入还不到5万元,孩子读书的学费生活费一年得花至少1万元,现在买苹果三件套又得花1万多元,“真的伤不起。” 李女士告诉记者,每年的寒暑假,是她最害怕的日子,儿女开学之前会要求她买很多“装备”,大到数码产品,小到袜子鞋帽,孩子买这些“装备”的开销占了全家收入很大的一部分,但是不买孩子又会不高兴,这让李女士很为难。
没必要苦孩子 理解不了也照买单 “我们小时候没用过什么好东西。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让孩子刻意去节俭。”章女士说,别人都在用,不给他用岂不是跟社会脱节了。“再说会用科技产品也算是一种技能啊。毕竟孩子考上大学不容易,咬咬牙还是给买了吧,我们艰苦点就行。”家长李先生说,自己上大学时是用扁担挑着被子去报到,碗都没有,“真是今非昔比”。
专家观点: 量力而行 培养孩子正确消费观 “岁末年初,家长应趁购置孩子装备的机会,对孩子的消费观进行合理引导,切勿一味纵容孩子的“高要求”,否则容易造成新生不懂理财,甚至是沉溺网络、影响学业等不良后果。”遂宁中学张老师认为,“家长为孩子添置一些新的物品本无可厚非,但诸如过度消费、盲目攀比的不正常现象,应该引起广大家长及全社会的思考。提醒家长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买东西时应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切勿跟随攀比之风。” (记者 范敏 实习记者 饶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