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间休息时三莽子发现了万山银,他还来不及躲就被他缠上了。果然他又是来向三莽子借钱的。万山银是三莽子的同学、邻居,本村原来老村长的小公子,爹妈生就他一副好皮囊,可皮嚢里却是些烂杂碎。他从小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没个正经,十五岁那年终于混到小学毕业,还是靠着村长那张老脸才得以“考”上了初中。 成绩虽然孬,可初三时他却提前“毕业”了——就因为当时乡上成立“群防队”,他就积极“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群防队员”。他下乡催粮催款一马当先,抓超生一往无前,打狂犬英勇无畏,很快就被提拔当了个小头目。那时的万山银虽无“万山银”之富,却是个吼一声山摇,踏一脚地动的人物。 三莽子等一大批穷兄弟伙们没有靠山,只能老老实实从零起步,只有进城下苦力挣血汗钱,掏厕所起粪,下水道清淤,上高架搬料,扫街道,运垃圾,提灰桶什么都干,什么都学。 而万山银不愧是皇亲国戚,“群防队”撤了,他又到“综治办”,“综治办”撤了,他又到“税务组”当“协税员”,不久税务部门清理冗员,他的“协税员”身份又不复存在,大家以为他总归没地方折腾了吧,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恰在这时乡上自办“天然气站”,他那老爸又托人求情,终于又调他去“气站”里当了一名“站员”。 可几年之后,三莽子一伙穷兄弟慢慢操练成了各行各业的技工,有的身怀绝技,引得业内老板高薪争聘,有的干脆自己当起了老板。就说三莽子吧,他不但精通土建,水电安装更胜一筹,只把图纸一琢磨,所需管线材料等便能估算个八九不离十,为公司节约大量资金。所以几个公司争相聘请,争来抢去,月薪竟涨到一万二。 而乡办的天然气站里多是皇亲国戚,管理不善,连年亏损,越来越入不敷出,难以为继,最终拍卖给私营公司经营。万山银翻云覆雨折腾了二十来年,他老爸一死,他沦为平民,四十多岁了,一无所长,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成天欺蒙拐骗,成了个人见人厌的幽灵。 看在老同学的分上,三莽子以五十元打发了万山银。 三莽子 想起郑板桥的立身名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父母的不算是好汉! (邓正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