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雅安地震发生后,相比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在组织救援工作方面有显著改善,但值得思考之处也依然存在!作为媒体记者,有些想法愿与大家探讨。
一、
我们关注了那些悲伤,能否关注悲伤以后的事?
在这场地震中,媒体普遍关注到了几个“母亲”。一位母亲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儿子,在此次雅安地震中又失去女儿——这位悲情母亲让人落泪;一位母亲为救8岁女儿不幸一同遇难;一母亲为救儿子顶起上百斤预制板;一位高龄怀孕8个月的母亲,趴在床下几个小时,弓着身子护住7岁儿子和腹中的宝贝……母性的伟大在这次地震中充分展现出来。我们见证着母性的伟大,为何一些母亲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尊重、照顾,难道只能由灾难来证明母亲的伟大?当一位母亲在两次大地震中失去儿女,或者一些母亲在这场地震中失去唯一的孩子,这样的“失独”母亲(包括家庭)的下半生靠什么来支撑?我们不能忽视。
二、那些借悲伤换同情的虚假诈骗,如何让其得到处罚?
这次地震发生后不到半个小时,微博上迅速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雅安寻人”活动,在带来便捷的救灾寻人方式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借此炒作甚至欺骗信息。“帮忙转发一下,一位叫徐敬的女孩,21岁,请速回水城县人民医院,妈妈伤的很严重,想见她最后一面,爸爸号码:1519338XXXX,爱心接力,好人有好报。”随后,网友纷纷用自己的绵薄之力“献爱心”帮忙寻人,转发上万次。直到在2个小时后,官方帐号“微博辟谣”证实,此为虚假消息,电话是为了骗取高额话费。在这举国悲伤的时刻,竟然有人用人们的同情心来行骗,是否应该严加处罚?
三、为什么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抗震房屋也遭到破坏?
在此次地震重灾区宝兴县,房屋几乎全部受损,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之所以许多人家的房屋在地震中受损、倒塌,除了地震本身很强烈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房屋的质量不过关。在地震多发区,震后房屋重建的费用大部分由老百姓自己承担,政府帮助的只是很少一部分。比如2008年盈江地震后,政府给受灾户都分别发放了数额不等的经济补贴,其中重新建房的人家,如果完全按照政府规定的质量标准,就可以获得1万元现金补助,但是最后愿意领取这1万元的村民很少。当地村民说:“按照政府的标准盖房差不多要10多万元,但按照我们自己的传统习惯盖房七八万就够了,不是我们不想要那1万元,而是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来,即使是七八万也是东拼西凑,加上银行贷款才行。”
四、为什么“帮忙”反而成了“添乱”?
近日国务院下发了通知“各单位团体未经批准暂不进入灾区。”不少媒体也反映:“因各路救援盲目涌往灾区方向,现雅安地区道路拥堵,伤者出不来救援进不去。大量非相关人员的涌入,使救援现场无序混乱。” 五年前的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依然记得,无数志愿者带着一颗焦灼和大爱的心,进入灾区展开志愿救援活动,但因为各种原因,或者是专业技能缺乏,或者是灾区的受灾情况严重导致志愿者后勤保障不能跟上,最后一些志愿者反倒是成了被救援的对象。 目前我国的救援基本上是以110、120为主的政府应急救援体系。然而,日渐兴起的民间组织多为自发行动,缺乏一个管理层面的引导和疏通,由于是自发的行动,在救援前期的准备中,缺乏与前方的沟通,在行动组织中难免盲目,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民间组织进行规范,政府部门还应在经费、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
五、如何谢绝那些借地震的“秀”?
地震后,有媒体报道:“一个救援团队5人,开着私家车,载着3件矿泉水,车上还有人穿着丝袜高跟鞋,带着单反相机。”请问,你是去救援吗?还是去旅行?还有网友微博爆料四川红十字会王部长赈灾作秀。在面对严重的灾情,不准工作人员发放赈灾物资,给出的理由竟然是“电视台还没来”。 此外,对于“穿婚纱主播”等,我们暂不评论。灾区不是秀场,我们没有必要将那里当舞台,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作为。
地震是天灾,我们无法避免。雅安地震距汶川地震仅有短短5年时间,虽然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在灾难面前已经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坚强,但灾区最需要的,是更多的“坚强”——人的坚强、房子的坚强,愿我们在灾难面前更成熟、更凝练、更加“万众一心”! (唐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