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自行车运动分类:
: o' J( E; f) Y& L
1 [1 H b. W( [* \8 XRoad Bike (公路自行车)—— 分为公路赛和场地赛两个项目; b. E1 K& q; l8 J4 ~2 D) y) o
( {& `6 d. v/ L6 S$ ]6 VBMX (20寸小轮车)—— 分为街道花式小轮车、泥地竞速和攀爬车;
1 p5 i" P3 \5 N8 u d0 B" a% t, g3 ^6 P7 Y' c S/ S/ W3 _0 R
Mountain Bike (山地车)
: d1 p9 {/ S( f- l) N9 ?0 w y' E0 ?% t: D* a3 W) M* n
重点推荐的山地车:
1 ?- c8 h6 I& Q+ S! _3 L6 G3 |6 O9 v) Y) d' Q4 m, P8 r
山地车主要用于山地越野,可以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驶,享受颠簸起伏的快感,以及一种野性的征服感。它通常使用24或者27段变速器,26的轮胎,15-18的车架,和带减震器的前叉。
1 Q9 D9 @" H5 l7 N4 Q7 S' ? F: U9 P/ u0 F
山地车又分为五类:
6 } [+ E0 u9 d" a& L8 F3 i
9 j) M# T1 v7 T5 g2 J& M; a. v8 j1、普通越野xc(cross country) 50%上坡、50%下坡:用于普通的山地越野,也是山地车中最轻便最实用的车型,因强度适中,可以追求轻量化。入门首选车。
& ]1 ]- h5 p& r# H0 C N2 |- C9 I7 T* u' a3 Y8 a- f8 X
2、双人竞速ds(dual slalom) 70%上坡、30%下坡:适合竞赛级的高强度越野,但造价过高,都在万元左右。
3 X' m8 u" S3 m: V, ^( E X d$ v7 N# p
3、自由骑fr (free ride) 40%上坡、60%下坡:野地丛林里玩,也可以飞台阶,高强度要求,部分装备接近dh。% @, C) N9 K' ?4 W& x8 g7 X- z
" l- Q. P! [7 K* y8 h
4、飞跃dj (dirt jumping) 30%上坡、70%下坡:飞土包的车,腾越空中,需要很重的高强度车架,前叉也不便宜。
( b4 y% ~, e, j+ ?9 L! K/ R9 y1 c4 }
5、速降dh (down hill) 0%上坡、100%下坡:从山顶以60公里/时的速度冲下,拥有巨长的双肩前叉,超高强度要求,一般造价在3-5万元左右,重心后移,不适合爬坡;又因重量过重,不适合一般的骑行越野。
9 R# o9 T' M* x( e& x" r
( b; t" r' g7 S: d& L再贴一些基本知识,基本针对山地车:8 Y; m5 ~& Q% x( a' |
) {5 X" s# {( r* h一、 轮胎粗大,稳定性好,胎压较低,一般有1.5、1.95和2.1几种规格,因不同用途分为烂泥、沙土路胎,特点是胎宽大有深齿;两用车胎,特点是在公路骑行时仅小部分轮胎接触地面因而阻力小,而在土路上骑行时,胎两侧的牙齿可以稳定车辆;光头胎,特点是阻力小,适合公路骑行。
. I- _: x* q* G' m5 H+ q- n# `# x! u$ L5 D6 X8 |
二、车把一般配平把或燕把,优点是双手握把时张得较宽,有利于操控;其中燕把可以抬高上身,使重心后移,更适合下山车。缺点是兜风,阻力大。
8 J& M1 S0 o, ?1 ?2 b& n d. d4 t$ v2 v; Y# t2 A3 I
三、 减震系统分为前避震与后避震,可以使骑行更舒适,尤其是下山车为必不可少的组件;但对于上山与平路的骑行就有“泻力”的不良影响,如果避震系统带锁死功能的话将使车的适应性更强。. N% I, i' t; k1 V! `3 w
! Y/ J. y* R3 y8 H/ g
四、 变速系统的作用是利用牙盘和飞轮之间不同的齿轮比,产生不同的驱动扭矩,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骑行者的身体状况。山地车一般牙盘为三片齿轮,分别有44(42)、34(32)、28(24)个牙齿;后飞为7-10片齿轮,分别有11 - 28(34)个牙齿。
; s2 n9 P6 W5 r2 b6 E. i+ U( V4 A7 F- f4 R: M+ C' b
五、 刹车系统分为吊制、V制和碟制三种,目前最常用的是V制和碟制。V制的优点是价格便宜、重量轻、刹车效果好、结构简单、维修容易;缺点是在下雨天和烂泥路上效果差;碟制的优点是刹车效果奇好,适合下山车和骑行烂泥路,缺点是重量大,价格贵,结构复杂、维修困难、容易抱死车轮。5 D" g3 j0 ?) c. o% k
- |( E2 P- Z6 u; e9 }六、 车架材料 . w1 V$ ~: \2 G7 j8 j) B! S* q8 S
4 ~/ ]# s& f- a1. 高拉力钢:重、强度高;
8 J( f9 d f* ]1 h+ [& p. `7 T( v% I" r0 H. |
2. 铬钼钢:重、强度高、寿命不长; / G8 ` g B0 ]; H; F
], Q& U* ~/ G( Z) e
3. 铝合金:轻、不生锈、强度低、寿命不长(5-6年); 1 }8 f t: w, }% k
7 [- S5 D; L5 Z4. 钛合金:轻、寿命长、软;
. E0 w* b9 v8 N# m
3 r% T" i0 ^1 _5. 碳纤维:分全碳、半碳(和其它零件接触部位是金属)两种,对纵向力耐受性好,但怕横向受力和扭曲。
( i J# m2 M3 Q- R, w H% V5 u7 f h% p% j8 a; y- N! V
七、 如何配置适合自己的车 从几个高度和长度的参数来选购和调整自己的车子,车的价钱不是最重要的,适合自己的身材才是最重要的。
" ]* Z* }- A$ @# m: M
+ \. g. L: O1 U; I3 e1. 安全高度 跨车上管站立在地面时,上管距裆部要有4-5CM的安全距离,以防下车时伤害裆部。
5 b x/ Q9 s7 o8 `' j- H/ s# j
0 C8 b2 d1 c+ p; B2. 公路车坐包和车把、上管的相对高度 公路车坐包距上管至少要10CM以上,15-20CM为好,同时坐包比把立高10CM左右。
4 _+ X/ o7 r% l2 J$ E# U
. \7 J2 E2 t7 E3. 车架的高度 根据不同的身高选择车架的高度。 1 H0 t' }1 V) z' S! T
& K. M. [# i7 f: R" f4 ]! ~+ f G i4. 车架的长度 在正常握把时,眼睛、把立前端和前轮花鼓三点一线则说明车架长度正好,否则可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把立来调整长度。
1 y# h! q& k n# d( f% y3 I1 x9 P% T! {, `/ N. x* M
5. 坐包的高度 当正坐于坐包之上,用脚跟把脚蹬踩到最低时,膝关节刚好伸直为高度正好,这样用前脚掌发力时刚好有几CM的余量。 j+ I5 j1 B [( q2 Q
% r8 v( }0 g3 M$ A6. 坐包的前后调整 把脚蹬放平,正坐于坐包之上,如前脚发力点和膝盖的连线垂直于地面为位置正好。如经常上山可把坐包稍向前调一点。 1 Z: o, `/ K' ?4 ~/ N/ p
9 j! R1 i: w) R/ V8 Y: V5 B
7. 坐包的水平面 建议将坐包调成水平或略微上翘以提高对车的控制,不主张向下倾斜,但还是以个人的感觉为准。& ~$ s( D8 v7 z; n% }
- q" j5 \" j8 A% I
八、 骑行技术
0 S/ y0 z& L. i* b0 e: E' B* q' l7 H( n I6 v
1. 善用变速 变速器要多用,找到适合的档位骑行可以节省体力,一般骑行中,前半小时用低档高频率热身,中间用高档发力高速踩,后半小时低档恢复疲劳。
' \' X8 G+ S7 m( c8 b% v4 [1 K$ P$ H+ g3 x; W3 ^ n R" c9 v
2. 过弯技巧 过弯时,向哪个方向拐弯就把哪个方向的脚蹬收到上方,一方面可以避免脚蹬刮碰地面,一方面可以把重心调整到过弯的状态。 % v$ ^1 W3 @# j! ^0 H1 ^* Z
3 o% _: i. P! i" t# C: g
3. 下坡技巧 下坡时要重心靠后,身体放松。 C1 f% a$ ]2 ]* Z% k- ^$ b
3 T# e0 ?7 N8 j% O0 B" A
4. 团队骑行 团队跟车骑行可以节省后面队员30%的体力,一般配合默契的团队均采用这种骑行方式。一般一人领骑几百米到一公里,然后让出头位跟到队尾,如此往复。此外根据不同的风向,采用偏左或偏右的跟车位置,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头车的破风作用。但头车一定要用手势提示跟车的队员前方路面情况,以免出现危险。
. K$ t7 {, ?7 R0 H p( P" D( P2 p# l3 w3 X9 U, I" o
5. 体力分配 要多研究骑行路线和队员体力状况,合理分配体力,争取最佳的锻炼效果。 D# N' x5 L% `& p! e+ Q
6 V( s- F, m. O% `4 @. ~( X$ G# U
九、 安全 要购买头盔、手套、骑行裤、车灯等安全装备,尽量减少来自于自身和外界的危险。购买意外险、做好防晒措施。加强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城市道路走非机动车道,无非机动车道的公路,路边沿起1.5米为单车合法车道。能用钱减轻的痛苦尽量用钱解决。/ p! ]' t& `. y( }8 S* t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