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关于四川省内行政区划变动之我见。
大先生:位卑未敢忘忧国,岂因祸福避趋之?
引言:
四川省内,自古以来行政区划的变动非常频繁,分分合合,所以,顺应时代要求,变动行政区划是应有之义。
比如
省会成都:从29平里到现在1.4万平里,从5个区,到现在的11区4县5市。
川北枢纽一绵阳:从一区19县1000万人,缩减到现在的3区5县1市450万人。
川中枢纽一内江:从1.3万平里到5300平里,从一市八县到现在的2区2县1市。
为啥成都市可以一直增长呢?
为啥其它城市就一直缩小、打散?
这样的区划调整合理吗?
大规模的政区裁撤合并已经不太可能发生,但纠正历史错误,顺应经济地理本来的要求去改变行政区划,一定是必须的。
四川未来行政区域的变动,应该存在于川内水系的节点区域:
川中沱江中游,内江、资阳;
川北涪江上游,绵阳、德阳;
川东涪江中游,遂宁、南充;
除了这三个区域外,其他传统节点变动的可能性很小。
不管是眉山、自贡、还是广安,或者是孤独的攀枝花,这几个小地级市想变动都显得理由不充分,也很难调和地缘矛盾,所以它们暂时是不可能变动的。
四川政区图先摆在前面。
鉴于四川的经济重心在成都平原,也就是,岷江、沱江与涪江、嘉陵江中上游,这四条大河之间的区域内。
我们再来看一张“成都平原水系图“,制图者见水印。
下面是具体政区图
从两张简易地图上,我们结合四川省内城市沿革历史,经济地理形态,很容易就能发现几个不太合理的地方。
比如:
一,德阳市,首先德阳市本身就很小,其次是整个行政区域像极了“一根棍”,硬生生横了绵阳、成都之间,这并不是自然形成的。
二,资阳、内江、遂宁,这三兄弟分别扼守沱江、涪江中游,都处在成都平原的边缘上,并且紧挨着。
大家半斤对八两,都是又小又弱,沦落到这步田地,同样是行政区划变动,对历史经济地理考虑不周造成的。
所以,四川如果行政区划要变动,以上四个城市首当其冲。下面我们一个一个具体分析。
既然要改变行政区划,那一定要考虑其必要性。而不是想当然的改,一拍脑袋瞎划一通。
2018四川省内城市GDP
第一,
成都的超强地位虽然并无不妥,但川内GDP第2到10名,9个城市加起来才赶不上一个成都市,这就存在很大问题了。
也就是说,这已经远远脱离了合理的范畴,这是一个非常畸形的状态。
比如以2018年四川省内GDP为例,
第一名,成都市15343亿
第二名,绵阳市2303亿
第三名,德阳市2213亿
第四名,宜宾市2026亿
第五名,南充市2006亿
第六名,泸州市1695亿
第七名,达州市1690亿
后面6名的GDP加起来刚好12000亿左右,与成都还有很大差距。
还需要再加上8乐山、9凉山、10内江,
后9名一起上,才能勉强追平成都。
一句话,自从川渝分家以后,成都就开始一个打十个了。
从地缘上来说,这是很不正常的,虽然地理环境成都得天独厚,川北、川中也并没有差到那么极端。无非是丘陵都一些罢了!
反而在交通区位优势上,川中、川北比成都还要好上很多。在古代出川,有四条路,重庆占一条水路通贵州、湖北,绵阳则有三条陆路通陕西、甘肃。在今天还是这样子的。
第二,
从水系分布上来讲,四大水系,每一个水系及周边区域都应该存在一个相对优势的区域中心,作为经济聚集地、人口承载地,事实上也是如此。
比如:
沱江中游的内江;
涪江中游的遂宁;
嘉陵江中游的南充;
巴江中游的达州;
除南充、达州相对强势一点,内江与遂宁就非常不行了,这就是把沱江、涪江的中游拆分的太过零碎造成的,
因为三江下游的合川属于重庆,
涪江、嘉陵江、巴江对四川来讲无所谓下游。
偏偏好死不死,
沱江上游还靠近成都、德阳。
涪江上游还有一个中心城市一一绵阳。
遂宁、资阳、内江的悲剧就是这么来的,四方都都没发展空间,又打不过各方邻居,横竖都是受欺负的命。
至于嘉陵江上游的广元,巴江上游的巴中,因为都属于大山脉的小城市,这里就自动忽略。
正牌的流域中心城市。
岷江、沱江上游一一成都;
岷江下游一一宜宾;
沱江、涪江上游一一德阳;
沱江中游一一内江;
沱江下游一一泸州;
涪江上游一一绵阳;
涪江中游一一遂宁;
嘉陵江中游一一南充;
巴江中游一一达州;
以上9个大城市,除了遂宁、内江这两个中游城市以外,就全是四川省GDP的前7名。
除开德阳、遂宁、内江,剩下6个城市也是四川省人口最多的6个地级市。所以将来的发展重点一定是这6个重要的区域城市。
第三,
中江、射洪、三台的尴尬地位问题。
这3个县本身都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县。事实上,四川全省的人口大县几乎全部集中在这一片区域,比如南部县、乐至县、金堂县、安岳县等百万人口大县。
其中:
三台县,人口150万,GDP约300亿;
射洪县,人口100万,GDP约400亿;
中江县,人口140万,GDP约380亿;
全是百万人口的大县,同属于涪江流域内,不幸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一通拆分下来。
中江归德阳,占了德阳人口三分之一以上,GDP是占德阳六分之一,至今德阳还是带不动中江,让另外200万人去带中江的150万人,先不说愿意不愿意,这怎么带?带不动啊老哥!
射洪归遂宁,射洪工业比较强,实际的经济能力比遂宁强很多,射洪一直就是遂宁的经济支柱。哪怕是现在被遂宁吸的不成样子了,射洪的GDP还是占遂宁全市的三分之一。
没有射洪,遂宁这个地级市本身就不会存在。
三台留在了绵阳,人口虽然最多,但GDP只占绵阳的八分之一,从来就是不起眼的一个县区,也不算不重要。
本身与射洪一样,都是涪江中游的工业重镇,两个互相配合成涪江工业带,吸纳周边的中江、盐亭、南部的大量农业人口。
现在可倒好,三个人口大县,本来是工农业相互配合的一个整体;
一拆为三,全被整成半死不活的状态。
有能力的不愿带,德阳;
有能力又带不动,绵阳;
没出息的还要靠着过日子,遂宁;
这就是说,涪江、沱江的中上游流域,被划分的太过零碎。成都重庆两家,本身也带不动这片区域。
当时拆分绵阳与内江两个专区,划得稀碎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毕竟是成渝占两头,大家都是一家人,爱跟谁跑跟谁跑。
但千算万算,算不到重庆被中央直辖,直辖也没啥大不了,四川最痛的点一一一是重庆把三江下游重镇一一合川给拐跑了。这还不算完,巴江以东的长江重镇一一万州同样也划给重庆了。
失去合川,川中对重庆就没有任何屏障,彻底塌陷开始了!
失去万州,四川再想拿捏一回重庆,就更加奈何不得了。
川中区域的那一堆小朋友,在成渝两个庞然大物面前,能做个往来通道,已经算老大赏饭吃啦!还要怎么样?
四川失去了合川这个重要的下游节点,唯有建设一到两个垮流域中心城市,才能弥补地缘上的缺陷,以抗衡成都、重庆的超强吸附能力。
比如,重庆想从川北的绵阳、广元或者陕西,运送一点大宗物质,对不起,只能走成都。
因为绵阳与南充、遂宁根本不通铁路。这是为啥呢?
首先是财政负担对这三个小城市来说,非常沉重。
其次,除了成都会受损,其他都受益,包括重庆,作为省会城市,巩固地位还是很有必要的,杯葛一下不要太容易。
涪江虽然从绵阳、遂宁可以到合川,但这条水路根本就不通航。实际上是可以通航的,只是河道与行政区划一起被划碎了。
涪江通航这件事非常依赖于河道整治,不能统一整治涪江航道,通航就是一句废话。
遂宁很小,也很穷,大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它首先就扛不起,尽管它很想沟通川北,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又是一个痛点。
德阳市
德阳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中心城市,成立距今不过36年,处于沱江、涪江两大水系在上游的交叉地带,下属两区三市一县。
人口350万,2018年GDP2200多亿,省内人均排名第3位。
其中:罗江、中江、旌阳、绵竹在传统上属于绵阳市辖区,罗江还曾一度是古绵州州府所在地。
广汉、什邡,在历史上,这两个县经常分属于成都或者绵阳,总体上偏向于成都。
也就是说:不管怎么分,成都、绵阳在历史上大多数时候都是接壤的。
德阳横中间,实在是一个异常情况。
实际上,德阳市的成立有很大的计划经济性质,它是以重工业立市的,也就是三线建设时期规划的重工业基地。它立市时划走的也是人口少工业多的几个县,比如广汉、什邡、绵竹。
中江、罗江是作为附带条件塞进去的,德阳当初是被迫接受这两个“穷地方“的。
说起来是不是很无厘头!
目前拆分德阳的必要性在于:
1,德阳人口太少,三个县级市实力都很强,跟德阳市辖区本身差距不大,缺乏向心力。
2,中江、罗江自然禀赋都不错,但德阳缺乏带动能力,把中江、罗江都荒废了,发展均落后于隔壁条件相似的区县。罗江发展落后于安州,中江落后于三台、射洪、金堂,就是最好的例子。
3,虽然手握广汉、什邡、绵竹三个工业城市,但在产业规划上又无所适从,总是跟成都、绵阳存在产业竞争的问题,在外竞争也就算了,德阳内部的几个强市之间还互相伤害,这就尴尬了。
除开重工业的老家底,其他产业一概竞争不过。成都吸德阳,德阳打不过,只能跟绵阳血拼,最后两败俱伤,一对难兄难弟而已。
4,部分产业跟成都绵阳存在互补关系,同时也有很大部分存在竞争关系;
比如德阳引以为豪的一一重工业,就跟绵阳的重工业城市江油有很强互补性,遗憾的是,多年的竞争,江油没落了,德阳重工业也并没有过多好,如果凑一堆互补呢?会不会好很多?
综上所述,拆分德阳,未来一定会提上日程。
广汉、什邡大概率并入成都;
(当然,绵阳可以借此谈条件,广汉、什邡都想加入成都也不是啥秘密,但成都兴趣很小也是真的)
绵竹、罗江再次并入绵阳;
旌阳区、中江再次成为谈判并入的筹码,谁要谁拿走,买一送一;(大概率是绵阳接手)
建议:绵阳市政府要眼光放长远,广汉、什邡这两个天然属于成都,要不全给绵阳,要不一个也不要。
至于中江,不归还旌阳区、射洪县给绵阳,就坚决不能要。
旌阳区与绵阳城可以带动罗江,以及部分中江。
射洪、三台相互配合,中江、盐亭基本就都盘活了。
遂宁、资阳、内江
这三个挤在一堆的兄弟城市,我们一块儿说。
首先是遂宁,
这也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城市,1985年设立,辖区包括:射洪、蓬溪、大英、船山区、安居区,五个。
遂宁的人口330万,GDP是1200多亿,省内人均排名第13位。
其工业基础薄弱,发展潜力有限。集聚能力很差,白白浪费了涪江中游的区位条件。
整个遂宁市都是从绵阳拆分的,大英由拆分蓬溪而来。
再来看看资阳市。 资阳市老辖区图
自从2016年,成都要搞新机场,拿走简阳以后,资阳的实力几乎腰斩,从此没落。 资阳行政辖区只剩下安岳、乐至、雁江区三个。好可怜! 资阳自己也成了德阳那副德性,除了比德阳穷,其他都差不离,但存在感嘛!就甭提了。至于集聚拉动什么的,那是啥? 2018年,资阳人口255万,GDP是1066亿,省内人均排名第11位。 资阳同样也是非常年轻的一个市,它现在的辖区都是从内江拆分来的。
内江市人口375万,2018年GDP是1411亿。省内人均排名第14位。 辖区有隆昌市、资中县、威远县、东兴区、市中区,五个。
这四个地方,德阳被成都、绵阳瓜分是迟早的事,这个我们点到为止。
沱江与涪江中游,处于成都、重庆之间,可以存在一个集中的区域大城市这是确定无疑的,剩下的问题是怎么来构建这个大城市。
1,扩大内江市,合并全部资阳市辖区,统辖沱江中游流域。 2,把遂宁市拆分为两个部分,由绵阳、南充分别接收。 因南充与遂宁很近,游南充来整合涪江中游,打造两江流域中心城市,是最优的整个方案。
大英县、安居区、船山区、蓬溪县划归南充市,让大南充横跨嘉陵江与涪江两条大河的中游,西与内江市接壤,北接绵阳市,建设成横垮两条大河流域的中心城市。 射洪县重新划归绵阳,用以建设涪江中上游的区域副中心,与三台县的工业形成一个工业集中带,与川北工业集中带形成T型结构,一起带动中江、盐亭、南部这几个人口大县发展。 水系图 政区图 卫星区划图
这么划分的理由也很简单,重庆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区位优势是高于成都的,只有通过在重庆上游建设垮流域城市,才能有效抵消重庆的聚集效应。
大绵阳、大南充、大内江,横跨三条大河的中上游流域,压在重庆的头顶,可以有效抵消重庆北上的辐射能力,弥补失去三江下游一一合川的遗憾,同时可以更好利用川北绵阳、广元的出川大通道。
大绵阳
川北涪江沱江的中心城市,统辖涪江、沱江上游。新加入绵竹、什邡、旌阳三个工业很强的县级市,与绵阳本身的工业家底形成优势互补。
(什邡、广汉)、绵竹、旌阳区、罗江县、安州区、绵阳、江油市,连成一片,统一到一个行政区域,造就一条强悍的川北工业走廊。
西与成都接壤,打造更好的互联互通,南与内江、南充在涪江中游碰头。
涪江中游以射洪、三台两个工业重镇为副中心,升格为县级市,带动中江、盐亭。与川北工业带形成呼应,构成“T型“沿江工业延伸带,
目前这4个县都是涪江中游的人口大县。
如果拿不到射洪,就不能接中江。也就是谁要射洪必须带中江,只有射洪与三台配合,才能带动中江、盐亭,甚至带动南部,这就是历史地缘的实际情况。
合并后,大绵阳预估GDP在4000亿左右。
合并后与绵阳主城区距离:
罗江20公里,
旌阳40公里,
绵竹40公里,
中江50公里,
什邡60公里,(可能性低)
广汉70公里,(可能性低)
射洪100公里,
以上为交通距离,非直线距离。
大内江
川中沱江流域的中心城市,并入目前的资阳全部,连接资阳市雁江区。与内江东兴区连为一体。打造一个沱江中游经济带。
北连成都市、绵阳市,东接南充市。
内江城市带可以带动安岳、乐至两个个人口大县。
合并后,大内江GDP预估在3000亿左右。
合并后与内江主城区距离:
安岳70公里,
乐至90公里,
雁江80公里,
以上为交通距离,非直线距离。
大南充
川东中心城市,并入大英县、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其中遂宁的两个区,本身与南充市区就很近。把船山区、安居区跟南充市建设成一体,横跨涪江、嘉陵江中部流域。
合并后可更好带动蓬溪、大英、西充、南部4个人口大县。
西接内江市,与绵阳的副中心射洪、三台靠一起。
如果南充想接手射洪也可以,但必须带中江,中江这个人口大县,历史上与三台、射洪县同属于涪江流域,互动性、互补性都非常强,同时,全都是人口大县。
但1983年开始的行政区划调整,把这三个地方划成了三个市各自管辖,这本身就是一个历史错误。造成当前中江县的尴尬局面
合并后,大南充预估GDP在3500亿左右
合并后与南充主城区距离:
船山70公里,
安居90公里,
蓬溪50公里,
大英80公里,
以上为交通距离,非直线距离。
这三个城市一旦建设好各自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不但可以让成都平原的经济分布更加均衡合理,摆脱成都超强的吸附能力,同时在面对下游的重庆的竞争时,能够更有力的做出回应。
有人会疑惑,为什么不搞大遂宁方案?
大遂宁去拆分资阳,那是瞎扯,这两家属于两个不同的流域,整合难度太大。再说了,资阳那两个县,跟中江是差不多性质,你是嫌遂宁人少?还是遂宁地小?
最可行的方案是接手中江、三台、盐亭。与射洪一起构建“涪江工业集中带”,想法很好,但现实很骨感。
这几个人口大县都是想着求带的,这会儿说让他们凑一堆,自己带自己,WTF???
以射洪、三台为中心打造工业带当然可行,关键是遂宁本身基础条件太差,这个小型工业带并不能给遂宁带来质的提升,反而很快就会碰到天花板。
遂宁旁边的内江、南充、绵阳,数遂宁最弱,大遂宁方案,除了人口、面积得到扩大,地缘上还是老样子,什么都盘不活。
几个大哥围着小兄弟,在外圈还有更大的大哥杵着。
大遂宁方案,是不是脑子犯抽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