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建市以来,遂宁曾出现一批人们耳熟能详的全国劳模,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描绘了不平凡的人生画卷。时至今日,他们的动人事迹仍历历在目。时代在变,劳模精神没有变;时代在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在“五一”劳动节之际,记者走近我市3位曾经的“全国劳模”,探访他们是否仍坚守原岗位,又是否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人物简介】
柴昌建,他的名字与邮政工作相伴37年。 1957年,他从一个偏僻而贫困的小乡村走出来 ,走进被称为国家命脉、中枢神经的邮电部门 ,于是 ,一位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水平的乡守机员 ,历经多年的磨练 ,成为了一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高级专家、一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及全国劳动模范、一位能在“国际高级企业领导人研讨会”上侃侃而谈自己的论文、一位把一个个落后单位奇迹般变成先进单位的传奇式人物。
他给遂宁邮政系统带来一次“头脑风暴”
遂宁市民都知道,遂宁的座机电话区号是0825,但是不熟悉邮政系统的市民可能不清楚,在1993年之前遂宁一直使用县级区号08252。虽然只是一个数据的变化,其中的曲折却是柴昌建和他的团队多年的努力结果。“电话通了,才能更好地为市民的生活和经济服好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已经71岁退休安享晚年生活的柴昌建依然激动不已。1996年柴昌建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多年的努力获得了认可,面对荣誉柴昌建至今都认为这是自己的职责,他只是做了自己分内的事情。
正当柴昌建带领邮电职工不断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时候,1998年邮政、电信这对风雨数十年的“孪生兄弟”分离自谋发展。柴昌建这时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作为邮电局局长兼书记,可以顺理成章留在电信局,平静的过上好日子;二是到暂处于困境的邮政企业去,二次创业。对于当时已经54岁的柴昌建来说,他再次选择了挑战自我,担任了遂宁市邮政局局长。
分营后的邮政,形势非常严峻。精简机构,减员增效,大力压缩非生产开支,从严控制成本;加强物资管理,厉行节约,努力盘活存量资金;推行网络运行管理措施后,柴昌建又结合邮政企业实际,对那些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邮政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调整,加快了邮政经济由低效益、高成本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方式转变。
数据有效地说明成果,在柴昌建任职遂宁邮政部门期间,全面实现任期通信质量指标,稳定提高率90%,邮电业务总量、邮电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40%。他所领导的遂宁市邮政局,班子团结、队伍稳定、管理达标,各项指标名列全省同行业前茅,单位先后荣获“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中共遂宁市委领导班子‘创四好’领导班子”等殊荣。
2000年,全国劳动模范的奖章再次对柴昌建的工作进行了肯定。
他为下一辈讲自己的故事做模范榜样
“烂摊子”变成了名声大振的省级先进企业,很多经验从这里传向四面八方。这位披坚执锐的全国邮电通信企业优秀管理者,37年来与邮政事业结下了根深蒂固的感情。2004年,柴昌建退休了。但是,他比平常工作时更忙碌了。
遂宁通讯行业的员工,无论是电信、移动等部门的,很多都是柴昌建的熟人。他们时不时的找到柴老,向他请教问题,交流畅谈。而这位“退而不休”的老人激情依旧,他将自己对邮电系统的认知和发展通过不断的积累,传递给需要“文化补给”的下一辈,希望他们能够接过“接力棒”,让遂宁的邮政、通信事业更上一层楼。
对于下一辈,柴昌建可谓用心良苦。在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奖章的时候,柴昌建深知,对待下一辈特别是自己的子女,更应该严格要求。“孩子们还小的时候,就给他们讲过去的奋斗故事。”柴老告诉记者,通过不断的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家里的三个孩子不忘过去的历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不断的学习,努力专研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记者 米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