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2-11 09: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隧道允许摩托车通行,汽车受益也是可见的。我们来数字模型化新旧城区的结构,以利思考:
1、假设现阶段河东居民有2000人需要到旧城区工作,早上上班区间应该是7:20~7:40通过隧道。以后随着河东居民数量增长,预计为5000人需要到旧城区工作。并假设未大幅度增加公交车上班高峰期的运输能力。
2、隧道旧城出口供汽车的有四个方向可分流:直行上公园路、左转上凯旋路、右转上凯旋路、调头上油坊街,红绿灯前的待转车道好象有五条,考虑到红绿灯,预计分流能力为50台/分以上。对摩托车来说,同样的路口,分流能力大概是汽车的四倍,即至少可以达到200台/分。如果汽车、摩托车混和分流各减一半,即每分钟分流25台汽车和100台摩托车。
3、假设2000人中有一半,即1000人使用汽车作交通工具,汽车数量估计为600台,在20分钟内要穿过隧道进城,出隧道的车流量为30台/分,出口通畅。另外1000人采用电瓶车摩托车出行,走二桥三桥多绕行3~4公里。
4、假设2000人全部换汽车(毕竟现在汽车不贵,对很多家庭来说,买台车也不是啥大事了),则数量1200台,出隧道车流为60台/分,出口饱和,部分汽车将阻塞在隧道内。
5、如果5000人全换汽车,估计二桥、三桥、隧道都得堵出翔,为了避免迟到,车主不得不提前出发,早上上班区间延长为7:00~7:40。
6、采用汽车、摩托车混和出行,每分钟分流台次按上述计算,最大分流人次可达50+200人/分,20分钟可供5000人通过。再估算适当的空车率,运输能力达到4000也是没有问题的。
综上所述,汽车适当放弃利益,其实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取利益,有失必有得。如果不懂得放利,那有得必有失。其实我也知道,我们大家在这里只是一群人瞎BB,对政策那是没啥影响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