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金华镇古城墙:1400年的射洪县城遗迹
金华镇原本是县城。从西魏置射洪县起至解放初,金华都是射洪县城所在地。1400多年间,这里一直是商贾云集之地,兴旺繁盛。1950年射洪县治迁太和镇后,金华镇就在岁月长河中悄然落寞下来。由县变成镇,金华错过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一大批古镇建筑却因祸得福保存下来。上百年前的老屋,一些街道的石阶还沿袭着百年前的曲折,还有千年的古树、青石的老街、庄严雄伟的古庙、余音回响的古戏台、依稀可见的四大城门,这些都忠实地记载着曾经的繁荣。在金华镇,人们会看到当地古城墙遗迹。金华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段残留的古城墙建于明代,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由于种种原因,古城墙只剩下很短的一段。目前,这城墙已经是遂宁人民政府批准的市级保护文物。
金华古镇位于遂宁市射洪县北部,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一代文宗”唐代大诗人陈子昂的故里。该镇的金华山矗立在金华湖岸边,虽然海拔高度只有300多米,但由于山中苍柏遒劲,遮天蔽日。已有1400多年的古建筑金华道观、佛堂点缀其间,拥有极强的历史沧桑感。长约800米的龙壁蜿蜒崎岖,二十四孝的碑林矗立山门,金碧辉煌的陈子昂读书台屹立山巅。古镇的九宫十八庙和四大城门依稀可见,有几十棵古老的大榕树。名餐饮有“椒盐肘子”、“黄辣丁”、“李血花”。 原射洪县城设在金华镇,解放前,一位糊涂县官不但不理政事,还想方设法搜刮民脂民膏。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县衙的师爷也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家伙。这个师爷原本就是一无是处的混混,斗大的字不认得几个,靠捐钱粮混了个职位。一次师爷喝多了酒,见柜子里有几大捆书籍,便以废纸的价格一股脑卖给了一个收荒匠。收荒匠见这些书装订得整整齐齐,觉得有价值,一时没有卖给造纸作坊,一直保存到解放后,并最终进入了重庆市博物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射洪县需要了解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等历史资料时,不得不花钱在重庆博物馆里查阅《射洪县志》,而且还被告知只能抄写,不能复印。 炎炎烈日之下,青石条被太阳烤得炙热。由于位于场镇之中,熙熙攘攘的人流车辆掩去了古城墙那份历尽沧桑的凝重,只因它被渲染了一层现代色彩,让人感觉它本就属于现代生活的一部分。静下心来,远远望去,古城墙显得庄严肃穆,虽然饱受岁月洗礼,却依旧显得弘伟。站在古老的城墙下,用心感受想象着历史的回溯,古老而神秘的感觉顿时弥漫了整个心头,似又回到了金戈铁马的时代:战鼓声声,人喊马嘶;厮杀声、搏击声,声声入耳,由远而近,仿佛看到古城墙上赤膊的战鼓手正奋力地击打着战鼓,如血的包头巾随风盈动;城墙下,随着战鼓声,一个个士兵、一匹匹战马嘶鸣着倒在血泊里,鲜血染红了战旗、染红了青砖古壁、染红了胜利者的狞笑,也染红了通往文明更近一步的通道,更染红了历史的扉页。
在城墙残址上,记者依稀看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政府刻下的字样,大致意思是保护好这段古城墙,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古城墙逝去的步伐似乎没有减缓。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每当想起老县志原本,金华人都禁不住感叹。如今,金华镇正在全力打造文化旅游风景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空前加强。近年来,金华镇党委镇政府紧紧依托内南街、水洞街等古镇资源,以镇东面的环河(金华河)滨江(涪江)区域为开发建设的突破口和重点,以“千年古城、唐韵水乡、市井人家、心灵之镇”为主题,打造陈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度假城镇,以火神庙内古戏楼的抢救性保护工程为切入口,沿河边街一线建设步行街,建设“一带、一心、两轴、多景点”的古镇景观。射洪县金华古镇与成都市宝山村、内江罗泉古镇、眉山高庙古镇等村落和古镇成功晋级四川最美村落40强。(张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