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954|回复: 1

[大英杂谈] 电影剧本:大英卓筒井传奇,期待拍成电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9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参评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专稿
中国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上唯一仅存古代小口径盐井
电影文学剧本
        
大英卓筒井传奇
            
编剧 李茜芝何正华

四川大英县创作办公室
二零一二年十月于大英县卓筒井

作者简介:
李茜芝,四川大英县创作办公室主任、文化馆长,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遂宁市戏剧家协会理事、大英县作协副主席;何正华,四川邻水县创作办公室主任,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联系人何正华 电话13330622722   QQ734789053
故事梗概:
在中国西部,创造了旅游神话的中国死海畔,近年崛起一座中国最年轻的旅游城市——四川省大英县。
这里有中国第五大发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卓筒井;
这里有世界上唯一仅存的古代小口径盐井群,以及关于开凿盐井的神奇传说。
  享誉世界科技界的大英县卓筒井,发明于北宋,它的钻探技术,揭开了人类开发地下深处矿产资源的序幕。从此以后,盐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在全世界才得以开发,为人类所利用,从而加速了人类文明历史进程。
大英县卓筒井盐汲制技艺,即小口深井钻探技术(卓筒井井眼直径仅有15厘米,其深度却可达千米以上),比美国早800多年,与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一样,对人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卓筒井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大英县卓童镇。卓筒井家乡剧作家以电影手法,通过美丽善良的村姑大英和有志青年卓童,为卓筒井的发明而相爱,到为卓筒井的成功而献身的故事,演绎独一无二的卓筒井传奇,挖掘卓筒井悠久的历史文明,展示大英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歌等艺术,颂扬卓筒井蕴含的中华民族为人类,生生不息的开创、追求精神,第一次以艺术的形式向世界宣示——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油气井最早的开凿者,而且是世界上钻井工艺技术的先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温哥华召开的世界钻井技术研讨会上,俄国人称钻井术是他们发明的,已有200年历史;美国人也声称钻井术是他们发明的,已有300年历史;当中国代表庄严宣告中国人发明的钻井术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时,惊得与会外国人瞠目结舌!
盐史考察队根据北宋苏东坡、文同的记载对四川进行考察,历尽千辛万苦,踏遍巴山蜀水,终于在大英找到了卓筒井!大英卓筒井全部生产工具模型在日本、欧洲展出,引起世界科技界轰动!
  大英卓筒井,中国人的光荣和骄傲!
唐宋时期,四川盆地中部,有一个埋藏着宝藏的神奇古镇—蓬莱镇,生活着一群朴实善良勤劳勇敢的人们。他们安居乐业,互敬互帮,在那秀丽美好的丘陵地带,一代一代繁衍生息着。
这里是观音菩萨的诞生地。老人们常说:“菩萨经常显灵”。这里,风光旖旎,百姓勤劳。世世代代的孩子们一直传唱着一个童谣:钻两口井、一个起灶、一个晒盐、盖一间屋、讨一个老婆、生一地娃娃。田园诗般的生活,传唱古代大英人钻井取盐、钻井利用油气做饭的画面。
一个巨大的问题阻碍着这方民族的兴旺发展——持续了1200多年的李冰在兴建都江堰工程中发明的大口径浅井盐濒临枯歇,大面积的人严重缺盐,有的年轻轻白了少年头,有的双脚无力而瘫卧在床……
卓童一家世世代代追寻着寻盐梦,大英一家用祖传的中医药技术治疗缺盐怪病力不从心,尹员外不惜重金到千里之外采购盐巴施舍乡亲,卓童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操起祖业,并发誓不打出小口深井誓不罢休——
北宋时期的大英古镇,古柏参天,竹海苍翠。一座半山坡上,三口盐
井在忙碌的生产。精壮的筒匠在盐井周边採汲盐卤水,筒匠踩着盐车,盐车转动着发出“叽咕叽咕”的摩擦声。八十多岁的懒子(修井工)在一旁指挥。长长的装有盐卤水的楠竹筒露出井口。筒匠用钩子钩开楠竹底部的开口,白花花的盐水注入盐篓。挑着翘扁担的挑夫络绎不绝。
晒水匠唱着山歌:“天车高,天车矮,黄牛拉来水牛摆,水牛下了儿,黄牛下了崽,只有车帮子用脚踩......”伴随着沉重的天车“吱绺吱绺”的响声,快活地走着那永远也走不到尽头的天路,苦中求乐,逍遥自在。
    场火(灶房)的房顶上青烟袅袅。房内高高的灶台下熊熊火焰,硕大的铁锅里袅袅卤烟。盐工们翻铲盐锅起舞,盐嫂们围着盐灶歌唱。锅巴盐变成了细白盐,细白盐在宽敞的空地上堆积如山。挑盐的队伍延绵不断,盐工号子回荡山川,幸福的笑容在盐工盐嫂们脸上荡漾。
一幕幕感人场景,一个个凄美故事,吟唱着远古乡民的情怀,诉说着卓筒井历尽磨难、艰苦曲折的故事,大英与卓童以生命追求和创造的中国第五大发明、世界钻井之父——卓筒井井盐汲制技艺终于诞生,造福人类……
电影文学剧本
            大英卓筒井传奇
时间  现代  宋朝庆历年间
地点  大英县卓筒井镇一带
人物  卓  童  男  二十岁左右博学多才,英俊洒脱   
      大  英  女  十六七岁  健康、活泼、端庄,勤劳善良   
陈大山  男  二十岁左右 精通医术有为青年  大英哥
秀  娘  女  十五六岁  乖巧伶俐 有脚疾  卓童妹
卓童父  男  五十出头黝黑精干、沉默寡言、倔强,当地有名灶户(拥有生产食盐能力的人叫灶户)        
卓童母  女  四十八九岁有主见的家庭妇女  微胖                  
      大英父    男  五十岁左右 当地名医  慈祥和善      
大英母  四十八九岁 贤惠的家庭主妇      
小  英  女  十一二岁  天真、机敏  大英妹         
巫  师  男  五十多岁        
      筒匠三四个,晒盐匠三四个,灶匠七八个,挑盐工若干
作者注:昔日的卓筒井,贮满了光荣与骄傲。如今,“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冷清地伫立在几片包谷地里,守望了千年的孤独落默。守护着她的,是居住一所小房子里的,精通卓筒井全套生产工艺的老技师严昌武老人。2010年,这最后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去世。
作者期待,大英卓筒井——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最后一处活标本,以电影的形式而重光……
37、   清晨,陈医生和大山在天井里拿上背篓、锄头,又要上山
去采药。
大山说:我去叫大英。
陈医生说:别叫她了,让她多睡会儿吧。
陈医生和大山往外走。
大英急忙打开房门,边蹬鞋子边喊:等到我——
大英见陈医生、大山往外走了,顺手将旁边一个小桶提上,追了
出去。
38、   山间,陈医生和大山在专心挖着草药。
大英喘着粗气追了上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你们、你们太不讲
义气了。
说完一屁股坐在地上。
陈医生微笑着。
大山呵呵笑着,见大英手中提着一个小桶,问道:你提个水桶来干啥?
大英嗔怪道:你们不等我,我还不是乱抓一个东西就跑呀。哎呀哎呀,渴死我了。
陈医生手上正拿着一把茅草根,递给大英说:这茅草根里有水浆,咀嚼些就不口渴了。
大英倔强地说:不嘛,你每次都叫我们嚼茅草根,难吃死了。我各人去找水喝。
大英左右看了看,提着水桶便向旁边走去。
大山提醒道:小心哟,看遭野狗咬到哟。
大英边走边回答:我才不怕呢,野狗来了我打死它。
39、   大英在山间寻找着山泉,她东瞅瞅西望望,看见脚下的地
上有些湿润,她顺着湿地找过去,发现山岩石上有细细的泉水流出。
大英将泉水接在手心里用嘴喝,喝一口,她咋巴咋巴嘴巴,又接着喝一口,大英面露喜色。
大英扯着嗓子喊道:爹、哥,哥、爹——
40、   陈医生听到大英的喊声,急忙放下锄头,向大英方向大步
走去。
陈医生问道:咋啦、咋啦?
大山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说:真遇到野狗了?
大英惊喜的声音:水、水,泉水。
陈医生、大山的心放了下来。
大山责怪说:大惊小怪的。
大英跑了过来,说:是、是咸的。
陈医生惊喜地睁大眼睛,对大山说:快、快去告诉你老卓叔。
41、   山坡上聚集着许多人,有勘察盐泉的,有看闹热的,一群
儿童在旁边唱着童谣:
        管仲师兄施大贤,鲁班造车圆又圆。
        筒匠打水灶匠烧,烧出花盐万万担。
42、   盐泉边,蒋会首、卓灶户、尹员外、陈医生、二叔、三叔,
十几个工匠围着盐泉观看。
蒋会首问卓灶户:老卓,你观察了,觉得如何?
老卓边看边回答:从这股盐泉流过的岩石表层来看,下面一定有一大股盐泉。只是打井的难度有点大!
老卓双手合十向着天空:谢天谢地—
蒋会首、卓灶户、尹员外、陈医生、二叔、三叔,十几个工匠围
着盐泉祭拜:点上香蜡。捉来大红公鸡。道士手提公鸡、口中念念有词。
道士将公鸡的鸡冠掐一条口,鲜红的鸡血滴了出来,道士将鸡血滴在案桌上摆放着一长排的酒碗里。
蒋会首领头,众人端起酒碗。
卓灶户用指头酥一点酒,弹出去,与左右端着酒碗的人对视一下,将鸡血酒一饮而进。
43、   盐泉处,老卓领着二叔三叔及众多工匠们劳动着:铁锹声、
打石声、打夯声……
只听得石工号子唱着:太阳也出来哟吙,嗨—咗——
                    红也红彤彤呀哈。
                    哎呀一个咗劣,
嗨呀咗劣、哎呀咗劣……
老卓在指挥着,二叔三叔在一旁帮忙。
44、   卓童房间里,卓童手拿一根小竹筒玩弄着,一会儿用一个
小铁锥伸进竹筒里捣弄着,一会儿又眯缝一只眼睛看竹筒里。他对着竹筒里向窗外观看,望见了外面的庄稼地。卓童面露喜色。他又拿起另一根小竹筒全神贯注捣弄着——
卓母在外喊:卓童、卓童。
卓童集中精力捣弄竹筒,没有听到母亲的喊声。
卓母推开卓童的房门进来。
卓童被吓了一跳,连忙将竹筒藏在背后。
卓母问:这孩子,在干啥呀?
卓童慌张地回答:没、没啥。
卓母说:手上拿的啥?拿出来。
卓童不情愿,卓母从卓童背后的手上抢过竹筒。
卓母问:这是啥?
卓童敷衍说:哦、哦,我做笛子、做笛子。
卓母更是奇怪地说:有这门粗的笛子吗?
卓童无语。
卓母看着卓童叹息道:卓童啊,不是妈说你啊。你老汉他们在山上忙得昏天黑地的,你就只晓得吹笛子,做笛子,你叫妈咋说你呢!
卓童说:妈,我说了不怕您老人家伤心,我是发誓不会做老汉他们那个事的。
卓母用指头撮一下卓童的头,说道:混帐话,不许你乱说啊。快来把这罐开水给你老汉他们送到山上去。这门大的天气,只怕渴死人了。
45、   山间,老卓的打井作业还在继续着。
二叔看见了山下提着罐子的卓童,对三叔说:那像是卓童上来了。
三叔往山下一看,果然见卓童提着罐子走来。
三叔小声对二叔说:不能让他上来,他的晦气会愚了盐泉的。
二叔憨厚地说:他是给我们送水吔!
三叔说:你去接他,叫他别上来。
二叔不满地回道:要去你去。
54山下小路上,卓童提着剩有开水的罐子走在小路上。
三叔跑过来,喊道:卓童、卓童。
卓童边走边说:三叔,妈叫我给你们送水来。
三叔说:你把水给我吧,你别上去。
卓童老实地“哦”一声,将水罐递给三叔。
卓童问道:三叔,这个,井——
卓童刚说一个“井”字,三叔马上给他挡了回去。
三叔说:卓童啊,今后你别在这匹山来转悠了。
55、   卓童家外面,大山站在土培围墙的进出口处,向内喊道:
卓童、卓童。
秀娘从侧房里跑出来,喊道:大山哥。
大山说:秀娘。
秀娘拉过大山小声说:大山哥,你上次给我的那个东西我合着饭
吃了的,可好吃了。
大山问:最近脚还痛吗?
秀娘想了想地回答:还是要痛,只是稀疏点了。
大山又问:你妈不晓得吧?
秀娘说:我没跟他们说。那有天我妈看见我碗里有黑黑的小点,
奇怪地问我是啥,我哄她说是落的柴灰。
    二人嘿嘿傻笑。
大山四下看看,见没人,从包里又拿出一个小包给秀娘。
大山小声说:我又给你带来了些,快收好。你坚持吃上一年,指
不定脚就真的不痛了。
秀娘无奈地说:啊,要吃一年大年呀?
大山忙招呼道:小声点,你怕没人晓得呀?
秀娘伸伸舌头,小声说道:好,我听你的。
大山向外走了几步,回头大声对秀娘说:告诉你哥,下午尹公子
请我们在阿旺茶馆喝茶。
秀娘乖巧地应着:嗳——
56、   茶馆坐落在一条小河旁边,分两层。
尹公子、卓童、大山在下层紧靠河边的一小块空坝里喝茶。
尹公子手上拾了一些小石子,没精打采地有一颗莫一颗地向河里
扔着。
大山喝着茶,静静地看着尹公子。
卓童不解地问:你今天是咋啦?传书带信的叫我们过来喝茶,你
又百无聊赖的样子?
尹公子说:一会儿太阳落坡的时候,我带你们去个地头。
卓童说:要去现在就去呗,干嘛要等太阳落坡呢?
尹公子说:只能是太阳落坡才行。
卓童更是不解了,有点不耐烦地问:你咋今天奇奇怪怪的呢,弄得大家心情都不好。
尹公子烦躁地嚷道:莫惹我,我烦着呢!
大山忙解围地说:好好,太阳落坡就太阳落坡。喝茶、喝茶。
57、   傍晚,静思庵外,古筝曲《平沙落雁》从妙语窗内传出。
三位公子站在离妙语窗户不远处静听着。
大山感慨地叹道:哎呀,哎呀,太低沉了。听了心里难受!
尹公子沉寂地说道:一曲《平沙落雁》,太合符她此时的心境了!
卓童点头,说:娴熟、流畅,这功底已经达到非常高的境界了。
尹公子点头赞同。
卓童想象着说道:这女子一定很美,只是心境太忧郁了。可能她
不是心甘情愿出家的。
大山说:既然已经出家了,就该随遇而安,不该再想凡间的事了。
尹公子将旁边一坨石头一指,说:站上去看看吧,看了你们就晓
得了。
卓童站上石头看窗内,表情惊讶不已。
卓童跳下石头,说道:天呐,雪人,一个不折不扣的雪人。
大山疑惑地站上石头,被窗内妙语的形象震撼了。他凝神地看着
妙语,沉思的表情。
卓童拉大山下来,问:嘿、嘿,你吓呆了吗?
58、   月色剔透的夜晚,静思庵的半坡上,尹公子躺在地上,大
山坐在尹公子旁边,卓童站在尹公子和大山面前。
尹公子吟诵:(【唐】刘万平《月夜》,改词)
          更深月色听鸣蛙,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妙语怨,凡佛只隔薄窗纱。
卓童感叹道:我的才子呀,你太多情了!
古筝曲《秦桑曲》飘来。
尹公子自言自语说:《秦桑曲》,她在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了。
大山问尹公子:你是咋个发现她的?
尹公子讲述着上次偶遇的经过,包括王妈到他家来说的话。
妙语悲沧的歌声贯穿整个讲述过程——
      小小尼姑年芳二八,独坐禅房伴着孤灯口念经法
恨声爹来怨声妈,怨爹妈不该戏听巫师的话……
尹公子述说得非常动情,他的情绪感染了两位公子。
尹公子眼里满含着泪水,卓童、大山同情地看着他。
59、   盐井旁,盐井总算打好了,坑洼式的,十丈宽、三四丈深。
盐水清澈见底。
大乐、花锣鼓各自为阵敲打表演着,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
童谣声:钻两口井,一个起灶,一个晒盐。
            盖一间房子,讨一个老婆,生一地娃娃——
筒匠们挑着盐篓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蒋会首、尹员外、卓灶户、陈医生走在盐井边,边走边说话。
尹员外高兴地说:这下好了,我总算可以松口气了,用不着再为
贩不来盐巴发愁了!
陈医生符合着:那是那是。
蒋会首望着盐井的上方,说:灶户啊,这靠盐井的上方怕要加固才行呀?岩壁离盐井太近,就怕遇到下暴雨哟。
老卓连忙回答:就是就是,我也考虑到这个问题。过几天我就到对门山上的石场里购条石来加固。
盐井的旁边,一个泥塑匠塑了一尊高高的盐神塑像。
泥塑匠接着说:灶户,我把盐神像塑在这里,保佑着呢,绝对没得问题。
老卓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60、   山上,尹公子、卓童、大英、大山、秀娘、小英子在山坡
上放风筝。
几只漂亮的风筝在高空飞翔。
她们的欢笑声在空中回响。
尹公子坐在地上,望一会空中飞翔的风筝,转头对旁边摆弄风筝
的小英子说:小英子,去给师太娘说,我们一会儿过去吃斋饭。
小英忙着弄风筝,不情愿地回答:哎呀,你去嘛,你又没放风筝。
大山看了一眼尹公子,尹公子低头去看地下。
大山对小英说:去,大人肯喊,小人莫懒。你跑得快些。
卓童也过来对小英说:去吧,小英,我一会做个大蝴蝶风筝给你
放。
小英这才爽快地说:好嘛。
卓童吹了一段笛子曲后,对大英说:大英,来一段。
大英唱:(四川清音《小放风筝》)
            三月呀里来是呀是清明,姐妹们,
众人答应:嗳——
大英接着唱:双双去踏青来呀。哎呀呀,随带着——
            纸蝴蝶那个蝴蝶纸,丁丁猫那个黑老鹰。
            美人头上加七星,在万花坡上来放风筝。
            移出了绣房门啦啊哈哈哈哈哈哈
众合唱:哎嗨哎嗨哎哎嗨哟哦喔,马上就启程啦——
61、   静思庵外屋檐下,歌声将妙语引出了禅房,她静静地、远
远地、羡慕地站在屋檐下观看着这群自由自在的年轻人。
    尹公子看着身穿袈裟,头裹僧巾的妙语。
尹公子又叫小英:小英子,你去把妙语小师傅喊过来一起放风筝。
小英子抱怨道:哎呀,又喊我呀?
大英走过来,说道:只怕小英子喊不来的,我去。
尹公子感激地看着大英。
62、   空旷的山坡上。妙语抚琴,尹公子吟诗。大英唱曲,卓童
吹笛。秀娘大山一起陶醉倾听。
小英在周围放着风筝。
合着《春江花月夜》古筝曲旋律,尹公子吟诵道: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63、   寂光寺庙会上,人潮涌动,香火缭绕。
老尼领着妙语向庙内走去。
尹夫人带着尹公子走在人群中,后面跟着家仆。
卓母带着卓童、秀娘走在人群中。卓童手里拿着笛子。
陈母带着大山、大英、小英走在人群中。
诵经歌充塞整个庙会。
64、   庙内,一尊高达五米的观音菩萨塑像屹立大雄宝殿正中央。
前来参拜的乡民络绎不绝。
钟声、木鱼声经久不息。
尹夫人领着尹公子虔诚地跪拜在观音菩萨面前。
卓母、卓童、秀娘跪拜观音菩萨,卓童的笛子不离手,跪拜时都
捏在手上。
卓母抢过卓童手里的笛子放在蒲团下面。
卓童匆忙拜过菩萨又拿起自己的笛子。
卓母恨了卓童一眼。
陈母、大山、大英、小英跪拜观音菩萨,小英有点捣蛋,陈母微
笑着拉过小英跪拜菩萨。
65、   诵经室内,老尼和妙语领着一些善男信女围着转经轮诵经。
66、   诵经室外,尹夫人和尹公子走到诵经室门口。
尹夫人对尹公子说:儿子,这下你去庙里的其它地头转转,我进
诵经室去跟着师太她们诵经,另外请你师太娘给你求个护身符。
尹夫人说着走进诵经室。
尹公子正说离开,转身的瞬间看见了诵经室里的妙语,尹公子站
住了脚步。
同时,妙语也看见了尹公子,连忙低下头去专心诵经。
卓母与卓童、秀娘过来。
卓母问尹公子:公子,你咋不进去呢?
尹公子见了卓母,礼貌回道:伯母好。
卓母与秀娘进去,卓童留在外面。
尹公子深情地看着室内的妙语,卓童同情地看着尹公子。
大英、大山过来,卓童忙招呼他们别作声。
大英顺着尹公子的目光看过去,看到了低头静默的妙语。
大英拉过大山小声说道:把公子引走,这样不好。
大山也小声说:可不是吗,叫卓童过来。
大英拉过卓童,对他耳语。
卓童与大山陪着尹公子离开,大英跟在后面。
67、   夜晚,卓童家里,卓父躺在床上抽烟。
卓母在旁边收拾衣物。
卓父对卓母说:你抽空找王妈说说,给那臭小子提门亲。
卓母感慨地说道:哎呀,孩子大了,是该说得亲事了。你看起哪
家女娃子没?
卓父说:不管哪家女子,只要让他收收心就好。
卓母问:陈医生家的大英可好?他们又说得来,知根知底的。
卓父气愤地说:只怕他小子配不上。成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卓母吸一口气,反问道:我说你是不是他亲爹呀?哪有亲爹这么
损自己儿子的?
卓父无语,吧嗒吧嗒抽着烟。
卓母又说:秀娘也该说得婆家了。只是她这个脚痛病——
卓母突然想起似的,说:咦,这段时间咋没听到她喊脚痛了呢!
卓父叹了口气,说:明天杀两只鸡炖上,让那孩子多吃些。秀娘
这孩子生下来就体弱。
卓母笑着说:哟哟哟,倔老头,我一直认为你都是吃扁条屙杠子
哒,咋还是晓得关心人哈?
卓父微笑着说:去——
二人笑。
68、   夜晚,陈医生家,陈医生斜靠在床头,手里捧着一本医药
书籍观看。陈母坐在床边叠衣服。
陈母边叠衣服边说:王妈今下午来过。她给大英子提亲呢。
陈医生眼睛看着书,不紧不慢问道:哪家?
陈母说:尹员外尹家。
陈医生眼睛还是没有离开书,说道:你别先应承哈。大英这孩子有主见,得问问她本人再说。
陈母笑着说:我也是这样回王妈的。
陈母感慨地又说道:你说真快啊,转眼孩子们都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了!
陈医生放下书,看着陈母问道:干嘛?不服老呀?不服老不行啰!睡觉睡觉。
陈母微笑着。
69、   一天,尹员外家,尹夫人与妙语坐在客厅里喝茶。
尹夫人对旁边丫环说:去请公子过来,妙语小师傅给他送护身符
来了。
丫环离开。
尹夫人上下打量着妙语,看得妙语有些不自在。
尹夫人心想:这就是马太保家的宝贝姑娘呀。除了眉毛、眼睫毛是白的,头发裹着的到是看不见,不像个病人呀?咋就说犯七重煞呢!要不是出这事,只怕就是我家的儿媳了。唉,可怜的孩子—
丫环回来回话:公子不在屋里,吴大爷说他刚才出去了。
尹夫人说道:这孩子。
尹夫人拿过旁边一小口袋盐巴,转头对妙语说:把这袋盐巴带回庵去,转告师太,阿弥陀佛。
70、   山道上,妙语提着装有盐巴的口袋,行走在山路上。
尹公子早就在妙语要经过的山路旁边的树林里等候,待妙语走过
时,尹公子从树林里出来,站在妙语身后叫道:妙语,马姑娘。
妙语愣了一下,没理会,继续向前走。
尹公子紧追几步,绕到妙语面前。
妙语双手合十:施主,善哉善哉。
尹公子去拿妙语手中的口袋,说:我送送你。
妙语回答:不用,我可以的。
尹公子说:这山路很长,你一个人走会害怕的。
妙语幽幽言道:出家人,何言可怕!
尹公子意识到此时自己说什么都没有意义,更不想勾起妙语的伤
心。他立即转移话题。
尹公子说:哦,我是恋着这满山遍野的春色。不想在这儿巧遇到
你。
尹公子试探地问道:我们,不妨一道走走?也不辜负这路边的花儿草儿、林中的树儿、鸟儿。
妙语眼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愉悦。
71、   山坡上,远远看去,尹公子手里提着口袋,倒退着在前面
走。
妙语与尹公子面对面向前走。
尹公子在说着什么,打着手势比划着。
妙语赞同地频频点头。
尹公子朗诵诗歌的声音:去去行人远,尘随马不穷。
旅情斜日后,春色早烟中。
流水穿空馆,闲花发故宫。
旧乡千里思,池上绿杨风。
(【唐】贾岛《春行》)
妙语朗诵诗词声音: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唐】贾岛《暮过山村》)
尹公子引领妙语在花丛中奔跑着、欢笑着——
72、   一天夜晚,卓童一人悄悄来在盐井边,他绕着盐井观察着,
用手比划着、丈量着,手势一会大一会小,卓童坐在盐井旁边望着盐井沉思。
不远处的二叔三叔看到了卓童。
三叔要冲过去,二叔拦住了三叔。
三叔怒目看着卓童。
73、   雨夜,禅房内,淅淅沥沥的春雨让妙语更加孤寂无助。
肩披长发的妙语抚弄琴弦,一曲《焦窗夜雨》悠扬婉转,她一边弹奏一边低吟诗词: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74、   与此同时,尹公子站在窗前,望着靡靡细雨。
妙语弹奏的古筝曲、吟诗声,他似曾听见,勾起他的一腔惆怅。
尹公子吟道:芭蕉滴雨弄空窗,窗外细影任风摇。
风摇玉树泪相思,夜黑星稀月息光。
月息寒鸦啼孤寂,雨打归巢郎望庙。
郎望静思青灯飘,梦碎无痕牵愁肠。
(根据自由诗歌:雨夜伊人改写)
75、   连绵的阴雨还在继续,卓童家里,卓母拿着雨具出来喊道:
卓童,卓童啊。快来把雨伞给你爸、你二叔他们送去。
卓母望望雨天,抱怨道:这个鬼天气,下了半个月雨了,啥时才
是个头啊!
三叔跑了出来,忙说道:嫂子,我去。
76山间,一派大雨绸缪景象。
突然,有人大喊道:塌方了,塌方了——
山体垮塌的“轰轰”声震耳欲聋。
        只听得二叔、三叔惊恐的呼喊声:大哥、大哥——
77、   突如其来的天灾冲击了卓家。秀娘惊骇地瘫坐在地上,她
惊恐地张大着双眼,努力着想站起身来,双脚却无力地瘫着。
秀娘悲恸着爬向房门。
78、   卓童无助地站在房内,手中的竹筒掉在地上。
墙角边,一大堆竹筒静静地躺在卓童房间里。
79、   次日,雨过天晴之后,人们找到老卓父的遗体,一家人悲
痛不已。
卓童披麻戴孝,木然地抱着卓父灵牌走在前面。
长长的送葬队伍缓慢挪动着。
悲惋的唢呐声催人泪下。
大英远远望着卓童,眼里充满泪水。
80、   卓童家里,三叔操起扁担,对卓童咆哮道:我打死你这克
星,是你克死了我大哥——
二叔将三叔死死拉着。
81、   卓童、尹公子、大山站在山上。
卓童手拿笛子,茫然地望着前方。
尹公子、大山担心地看着卓童。
卓童难过地说:这个地方再也呆不下去了!
尹公子担心地问:你要去哪里?
卓童摇摇头回答:不晓得。
大山坦诚地说:你应该把你家的打井技术继承下去。
卓童苦笑着,失望地说:不可能。他们那个打井技术已经走到了尽头。按我的想法行事,不单是被赶出家门,只怕是要逐出族门了!
大山诚恳地强调说:卓童,你不能走。
卓童茫然地看着大山,尹公子不解地看着大山。
大山望着前方,述说道:我有个想法,萌芽很久很久了。但是我不敢说。
二人疑惑地同时问:啥?
大山看看二人,胆怯地说道:我怕说出来也要遭到卓童一样的处境。
尹公子鼓励道:不怕,说出来。这里除了我们三人,只有天知地知了。
大山强调说:你们要保证,一定要相信我。
卓童、尹公子对看一眼,向大山坚定地点点头。
大山这才说道:其实我们这里好多人生的病都是因为缺盐,是盐巴的匮乏诱发了许多难以治愈的疾病——
二人惊疑地瞪大了双眼。
大山继续说:秀娘的脚痛,妙语的白发都是因为缺少食盐造成的。
尹公子迫不急待地惊呼:不会吧?目前虽然说食盐短缺,总还是有呀,咋就会因为缺盐而生病呢!
大山反问道:有?有多少?每家人十钱,这叫有盐吗?我的公子哥喂,要市场上自由买卖,想买多少就能买到多少。那才叫做不缺了。
尹公子说道:那不可能,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出现过。
大山说道:所以就叫匮乏,而且是严重的匮乏!
卓童慎重地听着二人对话。
卓童迫切地问大山:说说,说出你的具体论证来。
大山这时大胆起来,他侃侃而谈:秀娘的脚痛,我悄悄给她送去咸菜,叫她就着饭吃,秀娘的脚痛就稀疏多了;还有一些与秀娘类似的病人,我也在他们的中药里加些咸菜,他们的病情也得到缓解;上次在静思庵吃斋饭,我就注意观察妙语,她只吃素饭,几乎不吃菜,私下里我还问过她平时喜好吃什么,她说特别喜好吃瓜果,素饭都少吃的。
卓童沉痛地说:这次父亲突然过世,我家秀娘的脚完全不能行走了!
大山解释说:她这是一时气闭,慢慢疏导和调理,保证不断食盐,就会痊愈的。
82、   卓童家里,卓童身背行囊与母亲告别。
卓童:妈,你好好照看秀娘,多多开导她。有啥事去找大山,大
山说了,会经常过来看你们的。
卓母点着头,抹着泪。
卓童背对着母亲说道:妈,儿不开凿出小口深井,誓不罢休。
卓母眼里擎着泪水,坚定地点点头说:儿子,妈相信你。
卓童大踏步向前走去。
卓母望着卓童的背影,带着哭腔喊道:卓童,妈等你回来。
83、   山路上,卓童身背行囊匆匆行走着。
大英手拿一个小包站在路口。
卓童看见大英,有些惊喜地急赶几步,转瞬又放慢脚步,漠视地走着。
大英喊道:卓童哥。
卓童酸楚地说道:英子,王妈要把你说给尹公子,你这么优秀的女子,应该有个好归宿。
大英说:大英的心思,卓童哥心里最清楚。
卓童说:我现在啥都没有了,还背着一个忤逆的罪名。
大英鼓励地说道:卓童哥的才能大英最明白,只需要一个开明的环境就能淋漓尽致地施展。
卓童问:大英,要是卓童哥失败了呢?
大英答:失败不可怕,哪里倒下哪里爬起来。
卓童问:大英,要是卓童哥颓废了呢?
大英答:想想大英,大英会永远给你力量。
卓童问:大英,要是卓童哥回不来了呢?
大英答:大英会去找你,哪怕是天涯海角。
卓童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紧紧搂着大英,痛哭起来,哭得像个孩子。
84、   山垭口上,二叔背着行囊站在山垭口等着卓童。
待卓童爬上山垭口时。
二叔慈爱地看着卓童。
卓童也看着二叔微笑着。
山间,卓童与二叔一前一后向前走。
85卓童家里,秀娘的房门紧闭着。
大山站在秀娘的房门口,喊道:秀娘,你开开门,听我给你说。
秀娘从房内传出的声音:大山哥,你走吧。以后你别再来了,我不会再听你的了。
大山着急地说道:秀娘,你要坚强起来,你的脚一定会好的,我向你保证。我答应了你哥的,一定要好好照顾你。
秀娘倔强地带着哭声说道:不,不会好的,再也不会好的了。
大山激动地说:就是你永远站不起来了,我也愿照顾你一辈子。
86一天夜里,陈医生家,大山手里举着一盏油灯悄悄走进厨
房。
大山把油灯放在一旁,将地上一个倒扑罐(川中一带用来剩干腌菜的罐子)翻过来,从罐里捞出咸菜。
大山端着咸菜来到一个小桌边,小桌上摆放着一排排小纸片。
大山将咸菜一小撮一小撮放在纸片上,小心翼翼的包裹着。
陈医生站在厨房的窗外静静地看着大山。
陈医生悄悄进入厨房。
大山包好咸菜后又小心地将咸菜揣进胸前衣服内的衣袋里,用手
拍了拍,生怕掉了下来。
大山转身正说往外走,冷不丁碰上父亲。
大山慌忙地喊道:爹、爹。
大山又下意识地摸摸胸前。
陈医生慈祥地看着大山,说道:为啥不光明正大的拿?
大山更加慌张了,辩解着:我、我——
陈医生用手势制止大山,说:从多年的行医中,我常常也在思考,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有些病人根本没有病,可他们总是说这儿痛那儿疼。我就想,这是不是与长期缺少食盐有关。没想到你小子做到了老子的前头!
大山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说道:我也是在给病人诊治的过程中探索出的方法。
陈医生说:你娃咋不早说呢,用得着这样偷偷摸摸的呀?
大山回答:在没有充分论证之前,我不敢说。我怕您也像卓童他爸那样说我是妖法。
陈医生微笑着将大山头一揎,说道:傻小子!
87、   路上,卓母推着独轮车(俗名:鸡公车),车上坐着哀伤的
秀娘,她们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路的尽头。
88、   卓童家外,萧条的卓童家人去屋空。
大山焦急地围着房屋寻找着秀娘,呼喊着秀娘……
89、   楠竹林处,硕大的一片楠竹林景象。
阳光从竹叶的缝隙间射出来,斑斑点点。
春风吹动竹梢,犹如一片竹的海洋。
一排碗口大的楠竹平放在地面上。
卓童忙碌地将一根根楠竹牝牡相接,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二叔坐在一旁削着篾条。
卓童求助地问道:二叔,咋老是接不牢呢?
二叔微笑着回答:这是你的新办法,二叔一点都搞不懂。
90、   月光下,卓童坐在草棚旁,望着月光,吹着竹笛,思念着
大英。
大英的歌声在卓童耳边回响——
          三月呀里来是清明,姐妹们邀邀约约去踏青……
卓童想起大英的话:卓童哥,这个镯子带在你身上,就好比大英
陪伴在你身旁。
卓童从怀里掏出镯子,镯子在月光下闪闪放光。
卓童看着镯子,右手拿着的镯子,在左手指尖上穿进取出地反复捣弄着。
卓童眼睛一亮,惊喜地一笑,跑进草棚。
卓童喊着:二叔,油灰、油灰。
二叔睡眼朦胧地问:要油灰干啥?
91、   月光下的静思庵显得更加寂寥。
肩披雪白长发的妙语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思绪万千。
妙语轻轻打开禅房门,望了一眼师太的禅房。
师太禅房里亮着微弱的油灯,轻声的木鱼声和诵经声传了出来。
92、   妙语悄悄溜出庵门,来在庵外空旷的山坡上。
皎洁的月光铺撒地面,给万物抹上了银白色。
银白的月光照着雪白的妙语,构成一幅静而美妙的画卷!
妙语对着月光,压抑许久的心情舒展开来。她慢慢舞动着身姿,
迎着头,双手作捧举酒壶状。
妙语一边舞动,一边吟诵着:(【唐】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妙语翩翩起舞,雪白的长发跳动着,构成一幅动而飘逸的画卷!
妙语仿佛听到尹公子的吟诗声,尹公子的吟诗声与妙语的吟诗声交替出现——
93、   与此同时。尹公子站在窗前,望着月光,手里举着酒杯
,思念着妙语。
    尹公子吟诵道:(【宋】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尹公子仿佛听到妙语的吟诗声,妙语的吟诗声与尹公子的吟诗声交替出现——
94、   次日,市民区,一大堆乡民围在一起议论纷纷。
乡民甲:不得了啦,山上出妖怪了。
乡民乙:就是呀,昨天晚上半夜前坎(时候),我起来小便,亲
眼望见山那边一个全身雪白的妖怪在山上跳舞啦!吓得我小便都屙不出来了。
乡民丙:老卓灶户肯定就是被妖怪害死的。
乡民丁:这来咋得了?还不快请巫师来灭妖啊!
大英和大山路过时,听到乡民们的对话。
大英说:妙语要遭殃了。
大山急切说道:快、快去告诉妙语,叫她离开这里。
95、   大英在通往静思庵的山路上奔跑着。
96、   一块空地里,巫师摆开祭台,口中念念有词在作法。
蒋会首、尹员外等众多乡民们虔诚地围在祭台旁边。
97、   静思庵内,大英焦急地对妙语和老尼讲述着。
妙语静静地、毫无目标的望着前方。
老尼双手合十,念道:善哉善哉,此处不能留你了。
98、   祭台处,巫师双手高高举起,大声喊道:天灵灵,地灵灵,
何方妖怪快显形。妖怪就在静思庵,快去捉拿——
就在这时,尹公子跌跌碰碰跑来。
尹公子大声喊道:她不是妖怪、她不是妖怪——
尹员外见尹公子几近疯狂的样子。
尹员外惊讶地看着尹公子:我儿,你这是干啥?
尹公子求助地对父亲说:父亲,妙语不是妖怪,她没有犯七重煞,她是因为缺少食盐才满头白发的——
众人全都莫名奇妙地看着尹公子。
尹员外愠怒地喊道:来人啦,公子病了,快将公子拉回家去。
几个壮实的家丁拉着尹公子离开。
尹公子仍然高喊:她没犯七重煞,她不是妖怪——
99、   山间,树林密布,寂静无声。
妙语怀抱古筝,身穿袈裟,头裹长巾,孤单只影行走在丛林中。
妙语的歌声:
小小尼姑年芳二八,
独抱古筝孤单只影走天涯。
浩渺广袤的苍穹下,
却无有我妙语栖身的家。
公子啊公子,
今生你我无缘法,
愿来生,来生再抚琴吟诗诉佳话。
100、          尹公子口中呼喊着妙语、妙语,奔走在山野间。
101、          山路上,大英和大山身背行囊与陈医生话别。
陈医生:去吧,见到卓童给他说,叫他好好干,早日开凿出小口
深井,让乡民们永远不缺食盐。
大英和大山挥手与陈医生道别,转身大步向前走去。
102、          草棚旁,卓童与大英坐在月光下。
卓童说:大英,等我把盐井开凿成功了,一定用八抬大轿风风光
光迎娶你。
大英乖巧地回答:嗯,我们一起努力,我可是要体体面面作你新娘的哟。
103、          大山和大英的简易住处,大山在整理中草药。
大英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一小袋盐巴。
大英说:哥,就这一点盐巴了。
大山边整理草药边回答:我已带信给爹了,爹回话说,尹员外答
应尽量多的给我们食盐。
104、          卓童凿井处,半山坡上,一个碗口大的竹筒插入地下,卓
童将另一拳头大的竹竿下面绑上一个新发明的钻头“刃”伸进碗口大的竹筒里。“刃”顿击井底而将岩石捣碎,取出。
卓童在专心致志打井。
大英、大山、二叔在一旁帮忙。
这时,一个僧人来在井边,口念:阿弥陀佛——
四人同时抬头看僧人。
卓童惊呼:尹......
削发为僧的尹公子抢过卓童的话:施主,阿弥陀佛。贫僧妙海祝
愿施主早日凿井成功。
妙海离开,卓童旁边多了半口袋银两。
卓童、大英、大山、二叔感激地望着妙海离开的背影。
105、          山间,大雨磅礴。
卓童、大山、二叔冒着大雨在对小口盐井进行保护。
山下的小溪河里山洪汹涌。
大英在组织乡民们搬石头、搬沙袋阻拦山洪。
蒋会首领着乡民们前来抗洪。
陈医生领着乡民们前来抗洪。
尹员外组织家丁们前来抗洪。
蒋会首号召着乡民们,高声喊道:乡亲们,我们一定要排除山洪,
保护小口深井——
乡民们响应着。
大英焦急地望着汹涌的山洪,说道:不行呀,洪峰越来越猛了,我们的小口深井危在旦夕。快,跟我到下游去泄洪。
大英说着便向下游跑去。
卓童大声问大山:大山,大英在哪里?
大山回答:她在山下领着人们抗洪,我去看看。
大山向山下跑去。
106、          下游,大英站在山洪旁用锄头挖着泥土,一心想将泄洪口
挖大一些,好让山洪不再上涨。
大山来在大英旁边喊道:大英,快过来,危险——
大英脚下一滑,一个踉跄,卷入洪水中。
大山撕心裂肺狂呼:大——英——
107、          雨过天晴,小口深井上,卓童将扯上来的竹筒底端用钩子
一钩,百花花的深井盐水喷涌而出——
乡亲们欢庆着小口径深井开凿成功。
卓童手举着一大碗盐水对天冥祭。
卓童悲痛地说:大英,我们的井出盐水了,我们的小口深井开凿成功了。可是,你却走了,留下我孤零零的卓童将何处安身啊!我的大英啊——
卓童恸哭在地上。
冥冥中,大英化作观音飘到小口深井上空。
大英的声音:卓童哥,你要带领乡亲们好好生活下去,将小口深井技术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我没有离开你们,我永远和你们在一起、一起、一起……
大英的声音消失到天尽头——
卓童万般无奈地追寻着大英的声音,痛心疾首地呼喊着:大英,大英——
空灵的歌声响起:啊——啊——
              你我生死隔阴阳              人生苦短啊甚凄凉              我日思夜想苦寻找              找寻你我那点点滴滴的欢笑              还有那共同经过的风雨飘摇              大英啊,我收藏起人间的鸟语花香              追寻你啊!追寻你一同去天堂——
108川中地区,满山遍野的小口深井开凿场景。
蒋会首的声音:为缅怀大英,这方圆百里就名曰“大英”;卓童历经生死磨砺开凿竹筒小口深井就叫“卓筒井”……
闪回完。
109、          尾声
卓筒井旁,老者、中国专家、外国专家甲、外国专家乙。
老者说:就这样,我们拥有了充盈的盐泉,富裕的食盐。再没了
软骨病,少有了少年白。卓筒井井盐汲制技艺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外国专家甲无比感慨地:哦,凄美的故事;哦,伟大的先民!
外国专家乙用英语:太震撼了,太完美了。无与伦比的大英(喻意人民,也喻意地名),无与伦比的卓筒井!
字幕打出:今天在勘探油田时所用的这种钻深井或凿洞的技术,是中国人发明的,这种技术在中国汉代(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一世纪)就已经在四川加以应用了,不仅如此,他们长期以来所应用的方法,同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在利用蒸汽动力以前所用的方法基本相同。
               ——英国大科学家李约瑟著《中国科技史》
卓筒井井盐汲制技艺正在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剧终
                  2012年5月完成,10月底修改
                  联系人何正华13330622722  QQ734789053
[url=http://www.suiningwang.com/home.php?mod=space&uid=121195][/url]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9 11: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拍成电影我一定看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