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很久很久没有写一些略带情绪、感悟生活、类似心灵鸡汤的文字了。究其原因,一是工作上的繁杂事务太多,疲于应付,总觉时间短缺;二是当今时下红尘喧嚣,世事浮躁、难以静下心来阅读社会、体味人生,以至于偶尔随波逐流;三是这些年习惯了“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边云卷云舒”的闲适日子,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自己也越发慵懒起来,疏于笔耕了,这是主因。直到上周末,我漫步河东湿地,在江边的大银杏树下,偶遇一读书女郎,那一幅恬静的“伴江暮读”情景,着实让我惊讶不已,再次激起想写一点文字的冲动。于是乎,在闲暇之余轻击键盘,断断续续地写下些许杂感,是为偶遇之纪念。
——题记
偶 遇 杂 谈文/天涯孤鸿
前段时间一直忙于应付工作事务,整得身心俱疲。5月24日是一个凉爽的周末,难得一天清闲,决定做一回宅男,窝在陋室看书、上网……时间飞逝,不觉已是夕阳西下,探头窗外,感觉天气不错,突生要拍点片片的念想,于是挎上相机,打车直奔河东湿地公园。
初夏的湿地生机盎然,江岸芦苇竞相吐翠,摇曳生姿,微风拂过,碧波此起彼伏,直奔眼底;池塘荷花含苞怒放,争奇斗艳,搔首弄姿,肆意向游人卖弄着万般风情;内湖天鹅野鸭相伴相随,缠绵戏水,小鸟啁啾、蛙声片片,自然天籁不绝于耳;江面夕阳生辉,波光粼粼,一叶扁舟轻轻划破闪闪金光扬长而去,一幅“渔舟唱晚”的田园美景即刻跃然眼帘;情人栈道掩映在芦苇荷花之间,若隐若现,蜿蜒伸向远方,我的思绪也随之逶迤,飘向远方。徜徉其间,尽情放牧自己的心情,倍感身心愉悦、舒畅爽朗,原来生活如此美好,小资情愫油然而生。
一路散漫信步,穿栈道、绕荷塘、走廊桥、过凉亭……移步异景,美不胜收,我不时按下快门,定格大自然的美好馈赠。 不知不觉我已走过了大半个湿地,来到了名叫“海上升明月”的小景点。这是一个小型花园广场,面朝涪江,高大的银杏树直插云天,各种花草相互竞妍,红的、黄的、绿的、紫的、粉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似的任性绽放。我举目搜寻最佳视角,试图把一切美好都收录珍藏,蓦然回首,却意外地发现一时尚女郎坐在银杏树旁的长椅上静静地读书。
此情此景无疑深深地刺激了着我对人生、价值、社会、生活的认知神经。于是,我有点惊诧了:在世风喧嚣、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当下,居然还有人能如此地静心读书,修身养性,坚守精神家园,自我芬芳清雅,这的确是难能可贵了。 惊诧之余,不禁对这位“伴江暮读”的女主角多打量了一眼。她是一位时尚前卫且气质优雅的女性:水彩的短袖恰到好处地搭配上黑色的短裙,略施粉黛、香肩小露、秀发高束,时尚中蕴含着传统、精致中流露着大气、温婉中透射着干练、清秀中溢淌着高雅。她很舒坦地坐在长椅上,腿上放着一本厚厚的新书,右手轻轻地拈着书页,埋头仔细品嚼书香,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息由此漫射向四周,活脱脱一幅“书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日黄昏”美丽画卷。
我生怕打扰了她的专注,在她不经意间悄悄拍下了这恬静动人的读书情景,然后装作如无其事地准备离开。恰在这时她抬起头来,招手示意让我过去,我以为她发现了我“偷拍”,要指责于我,多少有一点不好意思的感觉(毕竟我事先未征得人家的同意就拍了照片,自觉欠妥),结果她只是想看看我拍摄的照片而已。愧疚之余,我还是很坦诚地告诉她,我悄悄拍摄了其读书的情景并表达歉意,她连说:“没得事、没得事”……她的大方随和瞬间缩短了我们彼此间的距离,消除了陌生,打开了双方的话匣子,关于读书的话题自然就谈开了。
“读书对我而言是一种习惯,也是生活方式。一有空闲时间,我喜欢或在家、或在咖啡屋、或在江边、或在圣莲岛的某角落静静地看看书,充实充实自己,也不在乎每天非要阅读多少,哪怕只是三两页,只要有所感悟,即是收获,关键是要有这种态度、这份心境、这份坚持……”。 她这样轻描淡写地说着,但我的内心却微澜迭起,感慨陡生。
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年代,红尘滚滚,人心浮躁,到处充斥着拜金欲和贪享欲,很多人为了追逐物欲的快感,沉迷于觥筹交错、纸醉金迷。在如此的世风下,能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同时,以读书涵养性情,用达观的生命态度,在物质与精神的考量中,享受有智慧,有质量,有情趣的生活,更是不容易。因此,我要为勤于读书的这种态度叫好!
我们生活在精神危机的年代,物质渐富,精神渐贫,很多人靡糜于灯红酒绿,挥霍年华,用戏谑的话说,那就是“穷得只剩下钱了”。古往今来,书被喻为精神食粮和心灵之友。南宋著名文学家、藏书家尤袤在他的《遂初堂书目》序中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这种精神境界,试问当今社会,能有几人如斯?因此,我要为乐于读书的这种心境叫好!
我们生活在功利至上的年代,世风日下,功利当道,很多人即使偶有读书,也是功利驱使,附风作雅,这使得原本充满高雅情趣的读书生活,慢慢演变成了“读书只为稻粱谋”的生存之道,“书到用时方很少”的励志警言沦丧为“书到用时才去读”的悲怆挽歌。读书有着精神上的充实和愉悦,远离庸俗、远离浅薄唯有为读书坚守。因此,我要为长于读书的这种坚守叫好!
腹有诗书气自华。也许你的生活锦衣玉食,但若是少了书,你的精神世界同样会杂草丛生,灯红酒绿的背后或许是心灵的苍白,欢歌笑语的背后或许是难言的孤寂,豪华奢侈的背后往往是精神的贫瘠,辉煌灿烂的背后可能是深深的空虚。
人生短暂,书香永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应只是时髦的空口号。
2015年孟夏信笔于问墨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