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983|回复: 2

《六祖坛经》第二品 般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8 01: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一》。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坐,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瞋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 l2 h9 l! h% i7 o* [- N7 u【解读】念佛。无自性真佛,佛号之意念,无从而生。无意念,口不能发佛号之音声。佛号是真如自性所生,心外之法,不是真如本有心生之法,皆为幻有。《心经》说眼耳鼻舌身意Se声香味触法,是有为法,为尘念。意念,声音,均为自性真如的障碍物。佛法去障复明。当即见性,口念是妄,彻悟本来佛性是真佛。口念之佛号是真佛意念之声音,原是法相之幻。自佛真空无物,犹如虚空,遍十方界,虚空包罗天地万物,天地万物生生息息,周而复始,无一气Se。万象与真空同合一体,永恒不变,只有自性能与真空合体同恒,历劫常存,永无生灭。真如自性亦复如是。妙明真心,无一幻相与之同体永恒,俱是心外之诸法幻相,如水中影,镜中花,本不同是为幻影。自心观想意识之万相,亦复如是。
) z, r! R) ], c8 N八万四千开智法,凡夫苦想外佛他。4 W, t9 l+ C, }+ E
自性自度真佛旨,妄观佛相出偏差。8 w. L/ P4 E! n7 X' y% a# n
一切佛相皆心障,破相复真无为法。/ i3 N, q) F. @: K8 H2 o# O
悟理求真不求他,他佛成就是他心。
( c$ W1 i" g; e. Y2 V. T佛经万卷指自心,内含明心无上法。3 B) |  V3 T  w" p& O
生佛之心本平等,顿悟自佛生万法。% P: B: l  H# o  b: n3 R7 b" _. x
释迦观音破佛相,觅相求佛迷自家。
+ w* y' ^5 E$ ]% ~' K! l7 n自是真佛不是他,执迷不悟谤佛家。   《二》。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jin座,即著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Se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 Y' Z  ?8 }. {- s: r; _
  Z2 K. w) Q! E$ r5 U. i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jin座,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 V& g0 q7 u! H: A4 P. u

+ s+ O9 T  N3 Z9 [0 ^/ a  g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于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 q5 k' Z7 X9 \; s3 X( X  e- h+ X- T4 F, a; }5 m% t
【解读】 自性真空含无限智,无限相,无限法,层出无穷,智慧无限,即佛法无边。人类对客观自然物质的认识,创造发明,改造自然物质的一切形相体系,统属于思想意识的造形。智慧对自然的改造永不停留,永无极限,万法由心生,文学家、科学家、医学、数学、艺术、文艺、设计师、诗人等等,辉煌杰作永无极限。发则显现,不发则俱含在无穷妙智慧中。心同虚空,万象万理万法俱包含,佛性广大无边。彻悟觉智,执迷烦恼,同出一性,烦恼即菩提。雨电风雷,不破虚空,因其空寂无体。烦恼尘劳,不碍心空,云障虚空,不动不减。物障心空,不生不灭,拨云见天,去物明心,佛破万相,义在复明,八万四干法门,无非破障复明。一切佛法统为破障之智,统为洗心剂,若让洗心剂住心,不是本来清静,无剂不复清,粘剂即是污,去污除垢,止念还虚,即是本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S- @  K! L" ~& O' Q; A空室存物何处搬,空室之空怎外迁。
4 D2 F/ F9 g8 _* A" ~物入空室空无减,物离空室空无添。7 T. |. @5 d0 ?$ y* j
月树花影满春池,不见滴水流外边。
7 m+ \# ~7 {% h% D- E- A+ |6 H心清如水平自在,菩提烦恼性无干。
/ F7 I* q# @" f, S. i虚空万在空不满,万念乱心心不烦。
# I3 o7 I7 B. f: c8 B0 c4 q  J, S虚空心空本一体,心空本来同自然。
/ A2 i2 Z4 g) i% D2 R7 x3 `9 H0 t  B菩萨妙法本自在,真如复明本自然。
9 y  s+ M0 z( e4 U% W三界十方任自在,周遍法界妙无边。
3 o) o1 f2 S4 k% W. k7 _
2 _. ]; p6 q3 n$ o# W- ^《三》。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为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
* f" ~0 L6 e  O: P' `) _' ?无相颂! }) X) ?3 m: J: t7 i) H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7 f1 l4 {0 }0 M# d- l+ X2 D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 H( l, e6 j: g, @# {9 w) N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T# w; [* A& \$ Y1 k
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6 i+ V$ ~7 \$ x4 X1 ?) A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o( m2 q/ z6 h0 E; A2 ~3 r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 }; k; v' M+ R) f8 E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 l0 z, {) X6 f7 q4 o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n# C! E+ d3 k2 H5 ~7 X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 k1 i9 M9 C" S" z% M& Y) ]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0 b. `% M1 l$ _5 ]/ {& N; b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V6 F4 P  I$ i- o9 L& \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2 L8 H! S2 }3 n& @
Se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 r# X* }4 z  O) L% F/ u" ?% k( n
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5 P1 q3 @9 e: B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9 [; {4 S7 |& N6 A$ L4 ?/ ~2 c7 H1 I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 f# f# L' }2 O% b# u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b0 [; p' {0 q# b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 E4 y8 z  r" e+ |& a. M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g  }4 z! |; A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4 `1 V. U0 R4 F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 Y5 _+ M0 P. H7 C: |5 e) E; c;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 u  d1 O$ [$ f2 l  c9 M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6 ~. P0 r# c1 _$ T3 Q  N0 E+ K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u3 b8 U4 G/ n9 ~" c7 f1 p; k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0 N9 w# n5 g5 Y0 N* W* z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
* F1 g/ M+ M; }% ~5 m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v  \8 [3 }2 c5 {+ o$ S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 w" m& W  k$ R# u3 M2 m( ]: ]' d* i1 Z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1 s$ {; ]2 y. \- d$ G1 F
) L9 C0 I2 `# ~0 C0 G+ W8 }
《四》。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B/ i( z7 L4 v% Y7 f【解读】 佛法即做人的纲领,佛的三皈五戒,即精气神自如,内五气协调圆合之理,人的精神昏暗,五气相克,神昏气烦,起心不良就可能五戒俱犯。佛法也就是世间法,明人自遵,浑人强制遵守。离开人的觉悟,离开世间法等于求兔角,兔子根本就不长犄角。世间以外,就不能说法,不能度人,迷误才用佛法,转迷觉悟,佛法在世间。非清灯古庙、深山老林之世外桃源。
! e' \- G  Y) v佛法就在人世间,事事心平不生烦。
2 k8 m9 w, B, b( p7 ^生气着急气自己,请医吃药广花钱。6 }& R  V3 x) j# C+ _* i6 Z
人生难遂己心愿,异想天开不客观。
. g. m- u# m. A5 C父母夫妻儿女爱,平安无事小神仙。
3 Z$ S+ S1 _8 L; ?起心动念生肝火,心神不安气不圆。
/ x; i) W3 G& _) M0 ]8 W人海风浪修禅定,是非窝里享清闲。% ]- e  o' g5 f0 O  }: ]
士农工商同欢乐,素位而行心不偏。% X3 o& V2 j, l* m1 K
做人做佛一个样,一念纯诚炼心田。 200511718911684.jpg 慧能大师肉身
5 a& a! j5 y5 G: ^4 j0 C+ w
3 H, A/ M$ A7 G  v  Y" j, n5 s
# k" z- a5 [4 H3 U5 G/ p
% z1 j. l4 l3 A" Z# q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8 08: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22: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yjk18111 的帖子5 w! y1 v6 _7 n! K- z4 a; _

* k9 X6 ?) r2 ?2 t- i6 R# U4 ?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