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逐日上升,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温差大,钓友们都已步入穿短袖的时节,夏季已经来临。而夏钓之于春钓,在选时、选位上还是有所不同的,钓友们也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做出改变。
3 m" K- r/ C/ W2 ?- G# s$ _" f/ [ P弃钓中午,选钓早晚( ^9 O$ r5 N0 s! Z" n$ C- @
适宜鱼类生存的水温为25℃左右,低于10℃或高于30℃,鱼儿就厌食或停止摄食。夏天的鱼儿一天又两次摄食高峰:日出时鱼儿开始活跃连续吞食,到了九点以后,日光强烈,鱼儿已饱腹,没有食欲,会本能地到深水区域栖息避暑;太阳西斜,傍晚水温下降,鱼儿又敏感地游回近岸活动。抓住早晚这两个黄金时段,选择近岸浅水投竿下钩,鱼儿钓的多人也不疲劳。: P( p, i- ]( H( H5 k5 C% H8 ?
弃钓草丛,选钓明水- e9 h/ e+ q/ X1 W
水草是鱼类生活中做好的场所,但鱼儿出于生长需要,不会长期静守巢穴,也会四处游戈寻食。盛夏水草长得十分茂盛,把水面覆盖的严严实实,不但不能起到光合作用,还要与水中的鱼争夺氧气,水草中的鱼会游到草丛以外的明水区域寻食。所以,必须变换钓法寻找无遮无挡的明水区域下钓。6 h9 a+ R& b: y a3 n
同时,夏天多风雨,水面随风而动,可增加水中氧气,明水区域氧量充足。因此,盛夏期间,选择在明水区域和有水草的外缘打窝下钩,钓获必定不会少。
1 O& R2 l3 w" q D# _弃钓雨前,选钓雨后
6 A/ J. K, c. G 夏天多雨,每当雷雨袭来之前的一两天,天气闷热,气压低下、水中溶氧量稀少,鱼儿身感烦躁不安,一般会浮上水面吸取氧气,无心恋食。
- w% _9 g6 s' I1 d3 ]& P 然而,每当雷阵雨下过之后,情况截然不同:气压升高,上下水层对流、互动,水温降低,溶氧量增多;与此同时,岸上的昆虫以及其它鱼儿可食之物,被雨水冲刷流入水中,成为鱼儿喜食佳肴。此时鱼儿活跃,胃口大开,四处游戈寻食,有饥不择食的势头。$ }$ t% {1 S. {- {& p/ @: p
弃钓静水,选钓流水
" G7 |9 C4 d+ M) O4 t 盛夏烈日高照,水面的蒸汽量大,静水中由于水分蒸发量加大,水温升高,含氧量相对减少,很不适宜鱼儿生活栖息。同时静水中的浮游生物繁殖过快,水质变绿色或者褐色,氧气稀薄,鱼儿也早就敏感地出游,寻找适合自身生活的流水区域栖身安居。9 f+ X' i; A& \4 p5 ~0 l
流水处,天然食物丰富,水中氧量充足。另外,鱼类本能就有逆水而游的习惯,经常是成群结队逆水而上,穿梭寻食。一般而言,水流处水质清新、食物丰富、溶氧量充足、水温适宜,鱼儿活跃。所以宜在水流处两侧附近,选择水流速缓慢的水草旁、乱石处抛竿下钩。
( {1 b5 g5 T' @ Y6 Z, }5 G- f2 J弃钓无风,选钓微风! W# ]" b# S; G" u; a# D/ F; Z7 A( o
盛夏钓鱼尤其需要风,有风不仅使钓获丰厚,钓鱼人也身感清凉舒适。盛夏风平浪静,地面和水表的温度升高,水中的氧气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越来越稀少,造成鱼儿不适,浮头嚼水,无心摄食。然而,有风吹拂就能改变炎热天气的沉闷,能把水表层的热量排吹到空气中,使水温相对降低。
' ^! ?, j1 C" e; u3 P9 T4 h) P% ^/ w 风吹浪起,把空气中的氧气量溶解于水中,激起鱼儿游戈活动,激发其摄食欲望。由于水面被吹的浪起,造成水下回流,适宜鱼儿逆水游窜的习性。加之风浪拍打的水声,掩盖了岸边的噪声,是鱼儿大胆寻食咬钩,故钓风对提高钓技有很大作用。
; D; O7 g$ j! x: _; s/ A
& g; |3 A+ ^0 O5 ?9 L/ }, q d) j9 @$ p9 X" M/ y9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