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2 h: r/ j; o/ D9 F& s h
随着居家习惯的改变,传统中式家具融入现代简约元素,能使中式家具更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也使家具的实用性大大提高,这种“古今融合”的理念往往摒弃了古代家具繁复的雕刻工艺,只在形态上尽力保留中式古典风韵,体现了一种“神态模拟”的设计原则。
' e" A* Q0 ]+ H6 y( w% {: ]近日,中国家具电商第一品牌美乐乐推出一款黛蓝中式沙发,可算将中式家具“神态模拟”的设计原则发展到极致,令人眼前一亮!
~* J$ M0 l8 @: Z3 U- J
7 N2 U" l& n1 g* ]7 M7 u+ [
(美乐乐编号KSHT-KSH-H074-ZJSF古典沙发)
, o& I/ s' j5 x* L% P; `" h坐古风,品古韵! n* D- p2 }5 J& D0 Q2 C7 ~
美乐乐这款编号KSHT-KSH-H074-ZJSF的沙发是典型的“新中式”设计,即与现代简约风格相融合,采用广受普通家庭喜爱的单、双人位+妃位结构,颇为贴合现代人们追求舒适随性的生活方式。9 e+ ~' e2 M9 H5 j9 v9 g1 q0 [
传统中式家具坐具包含椅、凳、塌等,明清时期,最常见的待客家具应属圈椅及罗汉床,圈椅造型端正,颇为正式,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底一顺而下,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十分舒适。美乐乐这款沙发正是采用的圈椅扶手元素,弧线圆润,上高下低,非常符合人们的坐卧习惯。
$ L+ A, ]' c# D! L9 C扶手中间的三根镂空支柱,上接扶手,下连椅盘,古代工匠将其称为“联帮棍”,联帮棍在古代各类扶手椅上都可见到,最大的功效是用来承重。而随着工匠技艺的进步,在讲求实用价值的同时也追求美感,明末清初的扶手椅上,已可以看到各类曲线优美、富有艺术气息的联帮棍。; h. g: \1 ~! M7 s! H Y% B
. I- \- q( z/ F6 [6 `% `
此款沙发的扶手即采用倾斜式的联帮棍设计,避免了呆板之感,三根支柱平行分布,能有效均匀扶手压力,延长使用寿命。, Z7 m" A+ q& u- G# e* w; ]
沙发并未直接落地,在脚凳处另有木框在下承托,这是中式家具的另一个设计精髓,古代工匠将此木框即称为“托泥”,用以增加稳重之感。
" Q! }- M+ K! |, Q, s" R黛痕山色晚尤浓
! U- |8 D! T6 ~& ]( g在以往的新中式家具设计上,设计师为了保留中式家具的沉稳之感,往往在配色上小心翼翼,多选用棕色、黑色等更符合中式家具古典气质的颜色,而美乐乐此款沙发却大胆地选用了有些跳跃的黛蓝色,令这款沙发显得颇为独特。
5 `& G4 Q5 O3 Y+ B: b古代用“黛”描述青色、黑色,黛色是一种自然有亲近感、端庄素雅的颜色,一些珍贵宝石,如碧玺、玉石等,以黛色最受行家喜爱;古时女子描眉,喜用远山黛、石黛等黑中带青的颜色,以显端庄文静之美;而古代官服也多以黛青色为底色,彰显威严与正值。
# q/ L! g9 e6 Y
. W# m5 O4 b" `8 [3 G3 \3 c(黛色在古代备受推崇)
) F& H* U% N7 ?" D) b# t' a! G, m# ?有了黛蓝色的大力侵染,这款沙发从骨子里透出一丝“国学”风味,再加上花鸟画图案的抱枕,与沙发整体形成水墨画般的风格意境,中式家具的诗意与内涵在过目之间就能跃然而出,传统风味十分浓郁!& _9 z' x, _7 ^. N. n' k# `* f
中式意蕴,形似不如神似+ v0 U* {; g2 _/ V9 r8 c
将瑰丽奇巧的传统风韵,融入现代气息浓郁的设计中,这种“神态模拟”的中式家具设计还可以从美乐乐众多产品中窥得一二,如美乐乐编号YTJP-DHL-H-909-18C(图示①)的棕胡桃木双人床,胡桃木在我国汉代即被视作家具制作良才,是一种古老的中式家具制作原材料,光泽饱满,采用开放漆喷涂后,仍能保持古色古香的风貌,床头采用了具有典型现代风的几何形设计,颇具时尚感,而无论是床体还是床头柜,整体造型都方正对称,体现了中式家具中崇尚对称美的设计精髓,而四四方方的造型,更突显了古人“刚正不圆滑”的文化推崇。+ l5 T( _' N: ]
X2 v5 c" ]8 `/ @0 W另外,美乐乐编号YTJP-DHL-S-806-TZ(图示②)、YTJP-DHL-S-803-SFTZ(图示③)、KSHT-KSH-A059-18C(图示④)等产品,都是典型具备“神态模仿”的简约式中式家具。
2 I* e b3 p0 ^/ s' I( E1 H
9 L4 {7 \) T4 `! M1 `, q" ]+ |2 s6 M1 {- i* r; y
( @$ G; g, Y4 Y* E( A) o
% S; `* K. w& c*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