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64 回复 0

[文艺/体育培训] 成都画室浅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7-24 11:47:07|来自:四川成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物资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在人们科技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中国的五千年来的悠久历史文化,五千年来的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被人遗忘,很多东西甚至已经接近失传。例如我们作为“中国刻纸艺术之乡”,金坛的刻纸艺术。金坛的刻纸艺术至今已传承数百年历史,早先多应用于灯笼、纸扎等行业的装饰纹样,以及百姓为祈福迎祥、驱鬼祛邪之用,后逐渐演变成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作品幅式灵活、刻制手法多样、构图精细繁茂、表现细腻丰富,素有“江南一枝花”之称。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2013年4月,地点荷兰蒂尔堡市,金坛刻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兆群受邀,将精湛的金坛刻纸技艺带到了大洋彼岸的荷兰,参加2013“荷兰蒂尔堡—常州周”活动,杨兆群以其浓烈的中国元素,令当地人为之倾倒。

    杨兆群精心挑选了十幅刻纸作品在活动周展出,并为当地群众进行现场刻纸表演。伴随着一曲甜美悠扬的《长湖荡歌》,一幅幅江南民间生活的优美风俗画卷跃然纸上。 “千姿百态人堪颂,皆是金坛神手来”, 国内外众多媒体高度赞扬刻纸作品。在金坛刻纸的艺术殿堂之上,杨兆群平静而从容。《普天同庆》《万马奔腾》等21件刻纸作品先后展出于挪威、芬兰、美、日、法等国。

    , R  F' B) r4 s- R; ?
   
4 g7 n5 i  _9 a0 i( U( k! M& D# x    下面成都画室就简单的介绍一下一刀一纸一世界的杨兆群老师:

    杨兆群,1955年生于江苏金坛朱林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金坛刻纸)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常州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常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金坛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自幼酷爱刻纸艺术,至今已有百余幅刻纸作品被全国各地报刊发表或入选国内外展出。其中,主创(合作)巨幅刻纸《从雅典到北京》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受到了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高度赞许,亲自来函表示祝贺;《丰收的喜悦》荣获第五届国际剪纸展特别奖,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鹊桥会》入选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艺术局举办的雕刻和水彩画作品展,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暨首届蔚县国际剪纸艺术节中荣获银奖。《同心大吉》《福禄寿喜盆景》获江苏民间文艺最高奖“迎春花奖”。

    1970年代以来,金坛刻纸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刻纸艺人,杨兆群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杨兆群出身农村,从小喜爱画画,自学刻纸。初中时,在美术老师姜兆芝的指导下,创作的刻纸作品《样板戏人物》入选县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展。1975年,20岁的他被选入县文化馆的美术培训班,开始了专业刻纸创作。

    1979年,金坛刻纸被省美协选送到挪威、芬兰展出。这年夏天正好溧阳、金坛地区发生地震,为了不耽误送展,杨兆群担负起主要的刻制任务,在地震棚内没日没夜地赶刻出了《普天同庆》等作品,获得国外艺术界的交口称赞。

    刻纸是个精细活,一刀不慎,全幅作废。杨兆群的刻工了得,绝少废品,且刀法细腻、线条流畅、顿挫有力、内柔外刚,因此有“杨一刀”的雅称。他的作品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特色,创意新颖别出,构图精巧雅致,造型生动简洁,具有挺拔、明朗的个人风格。

    1982年,杨兆群调入影剧院从事美工工作,他用刻纸的手法创作电影宣传画、幻灯片。1990年代,杨兆群被调到江苏飞洋鱼制衣有限公司,创建了自己的服装品牌。然而,经商之后的杨兆群一直关注刻纸,先后赞助了18万元,支持金坛市刻纸研究所渡过难关,并担任名誉所长。

    尽管身为商人,但杨兆群难舍“一刀一纸一世界”的神奇魅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巨幅刻纸《从雅典到北京》终于完工——这幅作品不仅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还获得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的回函赞赏,成为金坛刻纸登顶之作。

    2009年,杨兆群成为金坛刻纸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为筹建中国民间剪纸博物馆,他遍访国内100位民间剪纸老艺人,记录他们的剪纸技艺,行程累计一万多公里。此后,他出资并组织了“飞洋鱼杯”全国小幅剪纸精品邀请展,引起国内剪纸艺术家们的强烈反响。

    随着阅历的增长,杨兆群的刻纸愈发显得圆润、内敛而又不乏张力,出传统而又不脱现实。他的作品《鹊桥会》获第二届中国剪纸艺术节银奖,在国际雕刻和水彩原创作品展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艺术家联盟授予精品奖。而《华夏一家亲,同为圆梦人》等多幅作品入选为中央网络电视台公益广告。

    目前,很多传统民间艺术都陷入了困境,金坛刻纸的前景也不乏坎坷。杨兆群不无憧憬地说道:“薪火相传是最重要的。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代人的努力,一定能让剪纸艺术传承下去。”

    成都画室,美术培训中心,美术高考培训中心www.cdgkms.com整理提供。


, h% a+ v+ j) `  D7 J0 \  t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遂宁网(suining2006),或下载遂宁网APP,商家入驻、电话大全、婚恋交友、同城房产、小视频...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