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812|回复: 0

[遂宁杂谈] 旧时遂宁年俗记忆,与现时的春节已有许多不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2 1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遂宁2014春节初一西门桥.jpg
(遂宁2014春节初一西门桥)

                          旧时遂宁年俗记忆
  

   2014年春节已经过完,现时的春节与旧时的春节有许多不同。1911年前,旧历的腊月30称为守岁,大年初一称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才将各国公认的公元新年的一月一日为“元旦”,旧历的元旦便改为了“春节”。建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公元计时法,不在续用“中华民国”年号。春节的提法一只沿用至今。
  据遂宁老年人回忆,解放前的春节,人们希望大,忌讳也多。富家十分讲究,贫者也强打精神,放火炮、抢元宝、挂春灯、拜年,一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殷实人家甚至将年俗延长至三月清明节。
 
                            A.过年热闹, 腊月初八就忙起
  春节是中国人最大的节。这一天里,大人们忙活着丰盛的年夜饭、祭祖;小孩儿忙活着放鞭炮、买玩具;在外的人,再远也要赶回家;在家的人,早早的备好美味佳肴,等待,只为这一天。其实,为了这一天,人们早就忙开了。
  据今年86岁高龄的森工局退休在遂宁居住的老工人李前荣回忆,小时候当父亲买回一捆捆甜甜的甘蔗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春节要到了。到了腊月初八,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吃腊八饭了。在煮饭的时候,把花生米、核桃仁什么的和米一起下锅去煮,注意了,所加的这些东西除米之外,必须要有八种哦。等饭煮好了以后,年长的人就叫子孙聚在一起吃腊八饭,饭好不好吃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那种吃饭的气氛。
  真正开始忙碌是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夜开始的。这一天,李前荣的妈妈和姐姐们扎起围裙,拿出扫帚,把家里能搬动的东西全都搬到院子里,砍来新鲜的竹叶扎成大大是扫帚开始打扫扬尘(方言,其实就是卫生),把一年的灰尘和晦气都扫地出门!然后,李前荣的爸爸开始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东西祭灶神,期盼顺利,来年有米下锅有菜上桌。在这天,每家都会找一根长杆,在杆上绑一把扫帚或是一大把带竹叶的竹枝,用它来打扫房屋顶部的蜘蛛网、灰尘什么的。经过这样一打整,整个屋子就清爽多了,就可以干干净净等过年了。要是这天没有时间打扬尘的话,那就要等到腊月二十七了,因为腊月间打扬尘可不是在每天都行的哦,只有这两天才行,这是规矩。这天晚上,还要焚香、点蜡、烧纸钱来请灶神来家过年的,感谢菩萨赐于的食物,至于什么时候送灶神,李前荣已经不记得了。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这是说,在腊月二十七、八这两天,二十七号是不出远门的,在外地的人二十八号这两也不回家,这到底是为什么,李前荣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只知道这一句话的含义。
  “除尘早不过二十一,晚不过二十七。”每家每户打扫卫生迎春节,过了小年,债主不再讨账,在外打工的也赶紧回家。家家户户打豆腐,看见的人要说:打发财豆腐。俗传豆腐制作的好坏,预兆来年家运吉凶;宰过年猪也要一刀见血、不补刀为吉利。如果失手打坏酒杯或饭碗要说“打发、打发。”
  
                       B. 爆竹声声,除夕守岁过初一
  除夕之夜团圆饭,宴席力求丰盛。家人要同时入席,如有人路过,就是“添丁加口”的预兆,主家会邀请他入席,客人不能推辞扫兴。爆竹声中一岁除,除夕之夜爆竹响个不停。小孩们玩“地老鼠(花炮)”、放烟花,大人们放礼花,全家人围着观看。放完烟花后关好“财门”,全家人围着火炉看电视、讲笑话,通霄达旦,称之为“守岁”,做长辈的则会赏给小孩“压岁钱。”
  解放前的腊月30晚上,北辰街打钟楼的时钟刚敲过12时,遂宁守岁的人们爆竹迎春开始了,火炮之声会一直到天明,这叫做出天行。有的还在广德寺烧子夜香,以求神灵福荫。早上起床较迟,称为睡财;早饭吃汤圆,叫“抢宝”;中午吃凉面,象征长寿;晚上吃除夕煮的年夜饭,较丰盛,意在望丰收。
  正月里忌吵架、骂人。民俗以正月吵架会败兴一年,骂人会带来凶祸。初一不许杀鸡,初二不许杀狗,初三不许杀猪,初四不许杀羊,初五不许杀牛,初六不许杀马,初七不许伤人(骂人、打架)。
  正月初一主人会早早起来接财神,这一天只讲吉利话,做正当的事,不能杀生还要放生,不能扫地、洒水、倒垃圾,谓之“聚财”。也不能动刀剪、针线,所以很多人都在除夕晚上把要切的菜切好。初一要拜祖宗、贺新年,五服之内拜年都得在这一天。初四晚上恭迎财神,正月十五前不能吃豆腐。
  老大初一过年,遂宁人衣着选择自己最好的,从头到脚焕然一新。小孩兴戴长命锁,有的身上背个红布做的猴子,意在辟邪。长者长袍马褂古风,青年人则注重风采。这一天,最严的家长也不会干预子女的正当行动,更不愿意对自己顽皮的儿女体罚,这样会被认为不利吉,要背一年的“时”。
  当时,张爷庙(现百福街)的电影院、糍粑巷(现顺南街)的剧场都增加了场次。大堂坝(现中央商务区)的各种民间杂耍吸引许多市民观看。游览景点和寺庙的人特别多,去爱道佛学社转佛,人们可以买到一碗素面,叫做吃了可以结“缘”。去广德寺的西门山边,有数百乘滑竿招揽生意,各类乞丐也齐集寺院通道行乞,这一天人们通兴大方,乞丐多少都能得到一些施舍。
  
                          C.接连喜庆,初五“上九会”十五闹元宵
  初二是拜年的日子。尊古训者对面长楫互拜,口中说:“恭贺新禧,向你拜年!”回答是:“年在贵府!”新婚男提着盛满礼品的提篮去女家拜年,受剥削的佃客为了来年有事做有工钱拿,不得不提着一只大公鸡、一肘腊肉、挂面等去地主家拜年。当时的袍哥拜年特别致:七八人邀约在一起,空手去富有的袍哥家拜年,行礼后吃酒肴,主人会喊:“拿财拿财!”客人吃掉大部分后还得高叫:“留财留财!”然后又去吃第二家。
  初五称破五,大的商店在这天才开门营业。学徒开始上工,门面上一般要挂红布鸣鞭炮。在这段时间,还有装春官、装财神来拜年的,主要是索取布施,也称文明叫化。初九则称为“上九会”。要登高远眺,进行野餐。
  到了正月十三,就开始了三天直到十五的春灯会,这才是庆贺新春的高潮。
  遂宁的春灯以龙为主。龙灯分火龙(也叫亮龙)、桃子龙(即用桃型灯组成),配合其它的彩灯和旱船(车车灯)组成一you xing队伍。黄昏出发,深夜方收。you xing时井然有序,四队弹子灯开路,四园灯、四方灯随行。灯上书有“大南甲”等地块名称。八面彩旗后,唢呐队引领硕大的纸扎老虎,眼如金灯,虎尾高竖,甚是威武。
  一只彩船(车车灯)随着琴笛起舞,犹如在水上飘动;船中一男子扮女子“天姿国色”,故作媚态,由两名纤夫拉着,一小丑打扮的人做着各种滑稽动作,戏谑车中女子。另一小队打莲心的青年护卫,他们身穿短打,腰系红绸,由一名浩叟领队,唱着“金钱梅花落,落花闹海棠”的曲调踏步前进。
  一条十米长的彩色亮龙摇头摆尾随着四个大红元宝灯缓缓前来,玩龙的人头上包大红布,腰围红色战裙,脚穿草鞋,身穿防火衣,在火龙的烟花喷烧中翻滚着跟头,令观者叫奇。九节龙、四个宝,由30多人轮流玩。两个打烟火的背上大包用松香碾成粉末,向火中撒去,会产生大团烟火,能冲散硝烟,形成热浪,十分好看。
  旧时遂宁有钱人家,为了图个吉利,会用火花烧龙。火花是用鲜竹筒筑号黑色火药,龙灯到时一字儿排开,玩龙者将竹筒点燃,形成一片火海。因为其热度低,不会造成火灾。一些小孩也用火地老鼠、魔术弹等助兴热闹。
  正月十五的下午,龙灯要钻格子,即是到自家街段的每家去。遇贫民家只将龙头望一望,打把烟火,叫做驱邪魔送吉祥;见到大户人家则要全龙进入,参拜家神香火,然后架起神龙,去吃冷餐酒肴,而且要动手抓吃,说是抓的快就是发得快,走时大户人家还得给钱。
  
                               D.二月十九,观音生日祝大寿
  正月十五后的遂宁年俗还没有完结。到了二月十九,遂宁的香会节使方圆数百里路的人们齐集遂宁广德寺和灵泉寺,朝山进香队伍络绎不绝。遂宁临近的各县善男信女前来为观音大士祝寿,城里的旅馆业铺位供不应求,有的甚至分上、下夜两班睡觉,不睡觉的那班则到寺庙烧高香。较大的进香队伍甚至达到两三百人,他们抬着大蜡,舞着金狮,敲锣打鼓,口念阿弥陀佛,去到遂宁的各个庙宇进香,半月不绝。
  特别讲究的是遂宁的行业帮会,在十八、十九日的联合朝山进香活动中,十二幅丈余长的莲花幡盖领着八个大华盖凉伞,接着并行的是二十四匹摆马,马上骑着二十四个七岁左右的儿童,他们都是古时将军装束,后面有四个平台,由八十四人抬着,布成四出戏剧人物造型,都系佛教中因果报应的故事。
  据许多老人回忆,早春二月,是遂宁城里最热闹的时光。
  在遂宁民间,元霄节焰火与灯火等结合,构成普天同庆、国泰民安的景象,这是老人们最深刻的记忆。不过,现在的年轻人不信这一套,只有部分老年人还守着这些年俗。这些过年的习俗,其实是老百姓为图个大吉大利、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红红火火而遵循的。也正是这种对习俗的遵循,延伸着旧时遂宁人内心世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信仰。(记者张帆)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