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历史旅游文化名城桂林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桂林七星景区内著名的旅游文化品牌“桂林天然奇石馆”和“盆景苑”被双双判死,原因是该地块已重新规划,要兴建高规格的商业会所。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发民众热议,众多桂林市民表示,对于一个存在了17年之久让游人免费参观的博物馆为商业会所让道十分不解,并质疑在此兴建高档娱乐场所是对公众绿地的非法侵蚀,是对优质旅游资源逆行倒施的开发。个别市民甚至将这个即将兴建的会所称为“史上最牛会所”。
文化瑰宝遭遇突然死亡
“桂林天然奇石馆”始建于1994年,当时总投资超过1500万元,兴建之初曾得到桂林市委、市zhengfu的大力支持,通过与其院落中的“盆景苑”景区相结合,最终形成了现在一馆一园的格局,并逐渐成为七星景区内以世界各地奇石藏品及林荫水榭盆栽造景为主题的永久性著名景点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奇石馆已于国内外奇石文化界享有盛誉,馆内珍藏有1000余件奇石、化石类珍品绝品(包括国宝级的3.4米长黄河古象牙化石,七亿年前的集41只三叶虫于一体的化石),具有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欣赏及科考价值;而与奇石馆相互呼应的盆景艺苑景区长年绿树成荫,水榭与盆栽造景遥相呼应,由于免费对外开放,已逐渐成为附近市民及旅游者于七星景区内休闲纳凉的最好去处。
(资料照片,博物馆和盆景苑的环境非常优美,很难想象这里将变成商业会所)
在17年的发展中,“桂林天然奇石馆”已累计接待超过5000万国内外游客,华国齤锋、吴齤邦国、杨尚昆、李齤瑞环、钱其琛、连战、克林顿等国内外政要、名人136批次,馆内藏有前往参观的国内外政要名人的珍贵墨宝500余幅。在馆内最显眼处,蒋纬国先生为奇石馆留下的一副“天下第一天然奇石馆”的题词充分显示出了该馆17年中的辉煌与荣耀!
2011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正式批准决定吸收桂林天然奇石馆为广西百家博物馆建设名单,桂林天然奇石馆即将更名为“广西桂林天然奇石博物馆”。 一个在桂林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文化品牌即将完成发展和蜕变,在经过17年的蕴育后正将成为桂林的一块文化瑰宝及重要的对外交流窗口。
而就在此时,七星景区的一纸文书将奇石馆与盆景艺苑从化蝶的辉煌高点打入了冰冷的寒冬。一个以当初美国总统克林顿前往七星景区参观为文化噱头的商业会所即将于奇石馆所在地破土动工,奇石馆瞬间遭遇闭馆拆迁的尴尬境地……
停水、停电、愤怒、无奈……
在经过几个月的抗争及煎熬后奇石馆终在今年6月轰然倒下遗憾闭馆,一块桂林城的文化瑰宝极可能将永远退出历史文化舞台……再次身临其境之时已是满园的萧瑟:杂乱的野草、紧锁的大门……而与这些形成鲜明又讽刺对比的,却是置于公园门口的那副亮丽的会所规划建设示意图。
(占地30亩的总统会所,在规划图中极富冲击力,不知道要毁掉多少绿地)
不要以文化的名义去亵渎文化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时下随处可见的关键词是文化。
“我们要从严从快的整顿旅游文化市场!”
“我们要净化旅游文化环境!”
“我们要进一步维护和提升我们的旅游文化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形成良好的旅游文化市场秩序新格局!”
也许我们的意图一如我们的口号般响亮而富有决心,但又有太多的时候,我们因为这样或那样的权衡、这些和那些的利益纠葛而迷失了我们的心智,忘记了我们的初衷。
文化是什么?是十几年的辛劳发展积累而就的辉煌?还是市场经济下绞尽脑汁的利润增长点?是励精图治锻造而就的美玉?还是腐朽下滋生而成的垃圾?
笔者愚钝,无从知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层面对文化的理解,但笔者绝不认为文化的进步就可以是以一个总统作为文化底蕴,去谋害一所博物馆的性命就可以铸就的!试问,总统来访的两小时如算有文化,那么奇石馆苦心经营17载就没文化了吗?
现在,笔者已不想去熬述及评论公园拆掉博物馆建商业会所这样畸形的所谓文化进步:一个天然的、免费的、具有科教意义且历史悠久的文化场所与一个奢侈的、高消费的、广大民众无法负担的商业场所本身就毫无可比性。但,笔者又不得不重复自己的观点,请某些人不要将奢侈淫齤靡冠以文化的外衣,打着文化的牌子在外哗众取宠,那不是美其名曰的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突破,那是赤裸裸的对文化的一种亵渎!
社会主义公园内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公园是什么?
一位朋友告诉笔者,在美国,城市里到处充斥着免费的公共绿地,大多数国家公园免费或收取极为廉价的门票供游人参观,因为美国人认为公园属于民众,是靠纳税人的税收建立及维护,所以贵宾理应是纳税人本身。
而在中国,公园又变成了什么?
步入国内的每一个公园,你是否除了那人山人海的游客、鱼贯穿梭其中的导游外,看到得更多的还有提供有偿服务的商铺?遍世界的工艺品商店?对,也许还不乏高档食肆、会所、甚至宾馆及私人别墅?
那么回过神来,我们又如何会对一所免费开放于公园内黄金地段的博物馆,被一所高档会所所取代而费解呢?
桂林天然奇石馆,她也许只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在公共绿地定位问题上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案例。然而,她也有可能就像一面照妖镜,让一些光面堂皇、一些理直气壮、一些丑陋不堪的东西显在了原形!
笔者还是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园都能够层面上公有化的时代,那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却还会面临公共绿地被个人利益所侵蚀的尴尬局面?那数不胜数的园中园、繁杂的复合式收费项目、拆掉阻碍经济发展的“老旧”而兴建物质铸就的“繁荣”的行径是否是发展情理应当的举措呢?
大家的公园已经物欲横流,大家的公园已满目苍夷!当大家的公园成了那一小部分散得起钞票、开得起豪车的富人们的游乐场,那迷茫着自己的失乐园在哪的老百姓们又作何感想呢?
(绿树成荫的奇石馆大门,曾经的喧嚣变成门可罗雀)
写在最后
早已习惯晨起在“桂林天然奇石馆”与“盆景苑”练太极的李大爷最近有些无奈……
“现在都不让进了,说是要重建,也不知道建个什么,晨练只能改地方了,但很多人都不舍得,毕竟天天早上来,十几年了有感情。”
(李大爷告诉我们院中的大树是个天然凉亭,是附近的老人最喜欢去的地方)
面对李大爷,笔者不禁深思,或许公园博物馆给商业会所让道已经不仅仅是“侵蚀公众绿地”这么简单,它还是当前社会矛盾的一种缩影,是文化与金钱、穷人与富人、民意与霸权之间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