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9873|回复: 2

新手学习第五篇(组装一台稳定的计算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6 17: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组装一台稳定的计算机 & U7 G) s/ F  }# B+ o8 H+ H
——
# U. g6 N& N+ q9 Y+ v: B前言 8 j" ?3 d, Q3 d& C, B/ S
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想告诉大家我组装一台新计算机时,所采用的步骤。因为我曾购买和组装过许多不稳定的计算机,所以我意图这个解释涵盖我所发现的,分辨稳定和不稳定系统的各种变数。希望能有助大家选购新的计算机。本篇文章来自我的个人经验。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笔不好,请多多包涵:我是个工程师,所以这不是正式文档,也不是作文考试。也就是说,基本常识,外加一点逻辑,就可以看得懂这篇文章。
6 W; q; i, M. I' N
0 C8 Y& ]5 @; ]0 f$ s选择系统部件   n9 |5 |  i1 u4 W( X

: S5 z, R* Z0 I* v* p+ V4 Y选择系统部件是很重要方面,THG提供了许多性能评述的资料,与其它网站也有,不过他们往往关注单独的外围设备。下面讲的,则重于组装一台完整的计算机时,该如何选择部件。 , B0 h6 {, Q* d0 B  {* B( @( v2 u
3 i! f( g7 j  C& p
一般问题   ^8 X& m: A$ ?( r. R5 L3 k" n' R

; h' V: O2 C# f; f6 M% E# m: A+ F2 j在购买个别的零件前,我以下几点:
* c4 _8 ~0 `0 Z' M
$ \" b) N& P' K5 q9 o性能
& j3 S' ], O% f8 h3 eTHG之类的网站,都提供了许多新产品的信息。然而仅靠这些送测的“黄金版”样品,很难真正了解产品的真是性能。根据我从业多年的经验,许多厂商拿去受测的产品是精挑细选的。这些样品没有考虑到部件的差异,而这会造成可靠性问题。我建议用户在挑选单独部件的时候,多下些功夫了解的厂商的其他产品以及售后服务的口碑。速度、稳定度、噪音、散热都是我考虑的重点。
$ T8 \' a) H/ y) W' X' w
6 `. e7 L6 @( H* T+ ~; h7 V7 ~: h+ Q/ y# e1 i& u: d* W8 a
新闻组
$ L1 b* k% W* ~; d有很多地方可以衡量产品的质量,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然而基本常识是必需的,因为我看到很多帖子都是用户自身的问题。我的办法是,看发贴数多的人的帖子(一般说来,发贴越多,经验就越多)。选择某项产品前,看看新闻组上关于该产品或同系列产品的帖子,了解其它用户的看法;不要看了一个地方的评述就形成自己的观点。
' l* U+ a. D) Q* r5 A% b3 T4 F* i4 `( X1 k

/ i) X1 Z9 @" c- v( o* M品牌
1 u6 e; ]6 x6 K  d5 `4 a不是所有厂商的产品都同样可靠,也不是每家都提供相应的驱动程序、BIOS、以及咨询诊断服务。这些硬件的质量差别很大;我不会说我最爱的牌子,但我要强调,每家厂商的产品与服务并不相同。 7 z* g, x9 P7 j8 c( t9 k5 u

* o( {5 M8 u3 z$ W; ]2 A" h
3 J9 X8 Q6 t' W! I6 P% S+ x5 H+ j9 b花时间四处逛逛
9 s* I; A. c1 z% g+ b! g9 ~7 x我有26家英国卖硬件公司的网址。在快速的浏览一遍后,自己想要哪些东西,心里差不多就有底了。价格、售后服务、退货保证、以及运费等,差价都非常大。 3 L5 p1 Z* G/ _3 E
8 U' S" u  J7 v8 M

+ P7 q+ k% ^  }' {3 h& {: O平衡的系统
8 C$ z& c: H& e! v* \. D要买计算机零件前,先考虑平衡的问题。我常常看到一些「高端」游戏机,使用了2 GHz以上的处理器,外加GF4MX的显卡。我觉得这很可笑,目标是那些不大懂行的消费者。一个平衡的计算机系统不应该有任何瓶颈(所谓的瓶颈,就是限制了整个系统运作的部件)。购买合适的处理器、主板、显卡。下面两篇文章就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信息: / X; ^+ g& J# H! r; ^4 O9 H
GeForce 2等级分析 % q' O6 t$ M* o& |: t3 _' H
CPU Scaling Analysis, Part 1: AMD Athlon , ]% S6 _2 c$ H, m  W2 S
规格 3 @, ]  r. E$ A0 O% ?) Y7 ]  ^1 V
) V5 Q) [5 n1 b/ X
这一节的目的,是想让大家看看组成PC的各个部件,并提出一些基本的看法:
/ c* ~" U0 |+ `3 v$ A8 X( d7 @0 H& u' K" e0 a  r
机箱 - L) d- v' E" l0 Q$ x1 N. G8 R
大家可能会问:「机箱有些什么?机箱怎么会影响性能呢?」事实上,机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Se,它的尺寸、设计、空气对流、风扇卡榫等,都大大的影响性能。我认为,一个够大、设计精良的机箱,不会贵多少。倒是便宜的机箱让我吃尽苦头:风扇卡不紧、空气对流差,结果热气排不出去,系统频频当机!
# U/ {) _2 h$ w1 _& S# D% k3 b1 b0 s3 W! ^, d- F% k: }
大机箱提供较大的空气对流空间,布线方便,也方便安装其他部件。
+ l5 A1 }7 ~$ M* c4 l7 N
1 W9 H9 s9 k6 ?% X电源供应器(PSU,Power Supply Unit) 0 X% b4 o( V( ?- ]
说到电源供应器,其中大有蹊跷。在5伏特的电源线上,供应60安培的电流,那仍然是300瓦的电源供应器(5 x 60 = 300瓦);但这根本没办法用!我建议大家到AMD(超微)的网站上,读读有关电源供应器的相关信息,并且仔细选择你所要的产品。目前计算机的性能大增,电源供应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电源供应器风扇可能是计算机上最吵的东西,这也要考虑。我偏好有品牌、双低速风扇的电源供应器,能提供较好的散热效果,也安静。你可以在市场上找到便宜的替代品,不过凡事小心。最后要考虑的,就是你的预算。如果你的外围设备很多,那么便宜、没有品牌的电源供应器够用吗?我怀疑,这需要考虑。
1 E) T& h% ^9 ]7 p处理器 ) C1 J4 m1 ~& l, u7 x
我该往哪边站呢?超微还是Intel(英特尔)?我个人偏好超微的处理器,因为我可以用低廉的价钱,买到更快的CPU;我可不想把我的钱,花在英特尔的电视广告上!至于要选择多快的处理器,THG也有非常精辟的测试报告(详见「平衡的系统」一节)。处理器的种类与速度和散热息息相关,处理器越烫,散热片就要越大,风扇的转速也得更快,当然噪音也更大;看你个人的选择 4 u0 Y  h2 r6 s) ]+ s% Q$ g
散热片与风扇(HSF,Heat Sink and Fan)
& o  ?" ^6 }, k: C6 L9 R  O. D我看过许多散热系统的英文简介,但没有哪篇告诉我该选择哪一款散热片与风扇。我认为选择HSF要看你系统所产生的热、噪音、是否超频、以及大小等等。我对处理器风扇的噪音问题看法很简单:风扇越小、转速越快,那噪音可能就越大。我习惯使用超过80厘米、低转速的散热组;80厘米是标准大小,我可以多做比较。我个人推荐「Zalman Flower」,它的风扇有90厘米,还可以调整转速,是追求低噪音的上佳选择。整篇文章中,我只指明这个玩意,因为市场上没有同级产品。
) _! e# B! X+ N) v0 H% O7 f超频会让处理器更烫,特别是增加了核心电压以后。最后,安装散热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就帮人家重装了好几次。我的方法很简单,第一,用酒精把处理器与散热片的接触面弄干净,用无绒布擦拭。(我发现纸毛巾很好用!)小心的匀平表面,修掉突出物,用刀片抹上薄薄一层散热膏,不要太多。基于物理学上的观点,我认为多聚合成树脂很好用;不过这结果有待实证。将两者接合后,就不要移动,最后卡上卡榫即可。由于散热组不算太贵,我会多试几种!
9 P# C& R7 q' U$ {; ]" q0 c/ i2 l  _% l0 t  f8 V% R; R; b4 H9 W
Zalman Flower;上面的风扇并没有秀出来。注意看,北桥芯片上的风扇是可以拆掉的。
; O6 c+ E. o% s: ~% d# M. _8 t1 |. u4 F) T5 ]9 j
机箱风扇
+ _+ b2 ]/ y' I( F9 J要将机箱内的温度降到最低,多加个风扇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篇文章中,我在机箱后方加了一个80厘米的风扇(大多数机箱都预留此空间)。我觉得加一个风扇就够了,在前方多加风扇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这造成机箱中不必要的风压。如果你可以控制风扇的转速,那就更棒了,你可以在散热与噪音之间取得平衡。你可以买到12伏特的控制器,或买4个零件自己做一个。至于作法已经超过了本篇文章的范围,不过7805调节器的规格书上告诉你如何制作「加电压的调节器」;但是要小心,如果电压小于最低标准(大约是7伏特),那风扇就不会转动。 # T' [; B+ ~/ r) U

! Y! V6 r3 R7 v0 ]4 Y3 f* O, B' M7 V风扇的调速器。售价大概是10欧元(14美元);我自制的话,大约只要1欧元(1.4美元)。 7 \8 [2 |9 d9 y! x; Y+ i
2 ~/ {( v' r9 M! q0 Z! @

, g* Q& B2 i% J% n机箱风扇呢,我建议买大厂、口碑好的东西,其噪音控制与降温效果都比较好。大厂的产品开发较久,甚至在计算机风行以前,就已经建立起不错的口碑了!
- d/ u0 s$ e7 q' Q% Y' g* R
* [/ z0 e# b# T4 k2 y1 P( b$ K: ^% b主板(MB) , g+ C4 Z4 b- H( j
基本上,我认为不是每张主板都适合超频、有同样性能与稳定性。我会这么说是因为主板的设计非常复杂,在出厂前还有许多测试及修改。也由于其复杂异常,出了问题我也无法了解其中原因。不过其电源接头与IDE接口的布线很重要,内存插槽也是,因为这跟散热有关,搞不好内存会因此而无法工作。有两款主板的评价非常高,但我并不同意,我拿过三张主板,在确定周边都正常的情形下,有着不稳定的反应。如果这是特殊情况,那也太牵强了一点;这不是批评,而是我的观察。最后,主板制造商的客户服务不一样,BIOS的更新频率也不同;记得,多造访制造商网站,看有没有新的信息与资源。
/ M: Q) ]/ U+ {* }; B3 I6 W* z
! Q$ D0 m- U7 x5 i& P! v. B/ m) `# X' h) T1 l* O
内存
+ s" C9 ~% y% u! ^5 C" U" M% v我发现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内存(或是内存不足)是导致不稳定的最大来源,各种页面错误,轻易就把机器当了。我坚持买品牌内存(例如Crucial或Kingston〈金士顿〉),因为白牌内存总是让人咒骂不已。许多人跟我抱怨过,如果你因为内存故障经常出问题,那你就应该知道我在说些什么。同时,买一条256 MB的内存会好过买两条128 MB的内存,因为主板容易因为内存数目的增多,而不稳定。我曾经修改BIOS中的内存设定值,让系统稳定下来;不过你要很有耐心的一次又一次测试。 1 G7 `+ m0 G  {% ~; B

* W& G7 C. {: e4 O; e# J, E
' N! u7 v5 @: C  u9 w# c) @4 H/ G$ K& @, x硬盘
6 C8 I! o9 M0 \; }; [: x我总是在性能与稳定度、噪音间权衡。早期IBM GXP系列的硬盘似乎稳定性不足,让我吃足了苦头,后来我终于觉醒,发现高性能/高转速并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对于一般用户来说,5400转的硬盘就够了。至于硬盘的大小,小于40 GB并不实际,我想你也买不到了吧! / k  e6 S8 g4 t- ]2 a
  l2 C& ^8 ^) T2 j% p- B. h
IDE接口没有问题 4 ]! w& Y2 g2 ~0 \
% T4 N/ W- N! T, N$ _1 p
IDE接头设计不良,会被显卡压到。 (另外,大家要注意agp槽,我就见过一个朋友的显卡上的一个电容被agp槽卡榫压断而归西——狗子)   T, `- m7 p1 B3 ~
# x/ d+ ~* Z& ?- W  b
显卡
9 i7 z' @4 c5 t6 ]$ r" ^我习惯使用两大阵营的显卡:Nvidia或ATI(冶天)。THG与其它媒体曾经报导,要在应用程序与荷包间取得平衡。而我个人的建议则是,不要买Nvidia的GF4Mx系列,因为它完全辜负了GF4这个名字(应该叫GF2++才对)。如果你不喜欢太多噪音,那就要一个一个试,各家显卡的设计不同。根据经验,我觉得Nvidia的驱动程序比冶天好;不过两家公司都曾经推出不稳定的驱动程序,即使通过了微软认证也一样。
( G6 j" I# }; \# x7 @& R% k3 F
  G, O0 A* V8 G4 K4 w# E
$ [, R- f* M+ N# s显示器 & Z# \9 y$ n' M- W- j4 r- }
许多用户会以尺寸、分辨率来选择显示器;但是显示器的质量需要多方面考虑,简单来说,可以分成稳定度与精准度。就使用上来说,我推荐高质量的显示器,原因很简单:保护眼睛。计算机零件可以随时更换,但眼睛可不行。如果预算与空间都允许,不妨买个19吋的显示器,最近几年价格掉得很快。网络上有许多信息,可供你参考。至于液晶显示器,因为我自己没买过,所以不敢乱说;不过我去看过好几次,对一般工作来说,液晶显示器真的不错,但我有些朋友有很高刷新率的需求,液晶显示器可就贵了。而且我觉得液晶显示器的技术目前还是落后传统CRT显示器。 * P7 \4 ?  ]5 g& y4 _

% c3 U; s' |$ X, d" ~
' j; g( |1 K  t* m7 s  T4 d美感
5 r1 `  k9 G* k5 Z0 l我看过外表如梦似幻的机箱,透明机箱外加内部的霓虹灯,实在有些好笑,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4 Y7 _: ^8 a3 s: B
系统组装 7 K9 ], E, h1 D2 f' h

$ d' k" _4 e& K  \/ w/ b. {, m* N/ U接下来将告诉各位,我组装计算机时的考虑与顺序。你不是非得这样做,只是我的经验之谈。 0 u6 r9 A: t+ f8 z( s' |

+ \1 x( D, T; x3 q把所有零件从盒子里拿出来(不过还不要从防静电袋子中拿出来),按照安装顺序排好,看看说明书,有没有特殊的安装需求。准备工作做得越好,接下来的工作就会越轻松。
- m) T4 G" M7 H# {  `$ q9 W
# B0 h& p) W- _+ ~3 e# g) u/ \; a0 l" h+ W! v" v
要在家里做防静电工作,实在是很怪的一件事。静电无所不在,地毯、气球(?!)、尼龙混纺的衣服、还有一堆东西,不过我的方法很简单。我要接触很贵的零件前,我会一手握住接地的东西(如果可以的话,握着不放)。要说明什么是「接地」的东西,还真不容易,因为各国的情形不同,所以你得自己想办法!握着接地的东西可以将你身体上的静电释放出来,90%的静电伤害都可以避免。我们看不到静电,不容易探测,不过宁信其有,简单的小动作就够了。
' Z; y7 Y8 o! D$ a; x5 m, g/ r/ M& Y; @) r; P
- X. R$ r( x( G! k3 T; L  ]
我会以主板为中心,把所有东西排好。在主板装进机箱前,先装上处理器与内存;要不然会很难装,搞不好还会伤到主板。
  s" v# E1 |' m. G9 P1 z! T0 T( f8 `$ ^

. z+ M8 h4 R4 F$ H9 I, T把AGP与PCI卡装上,确定是否牢不牢固。很多时候,你上螺丝时,卡会跟着翘起来。如果撞到机箱,松脱的卡会造成运作不正常,甚至损坏。
3 c. }0 `1 H8 x# e3 _/ |4 S4 Z
$ \5 ~5 d2 V- _; P) I! Y- R$ _8 ]' R7 s2 H7 {7 W5 H
硬盘软盘线的安排非常重要,不要让它们挡住气流的方向。如果你没有束带,那电气胶带也可以。小心处理这些接线,它们容易坏。
: }' y& R5 U/ E2 v4 l# e' V9 ^( z% ]9 s3 N
7 O9 V8 C$ O, y! |4 i# Q
如果你的机箱太差,装风扇的地方设计不良,还不如换一个便宜又好用、稳固且不伤手的新机箱。
6 O) g; u. f7 h) Q3 {0 [# i
" ?  [6 }% c  S将空气排出的网栅,虽然直接打个洞可能更好,不过这样也不会影响空气流通。网栅的形式非常的多样。
& i) }1 {2 o$ j) n6 j1 a' R6 n7 b2 E  y
测试前,我建议你只装必要的周边,主板、处理器、散热片与风扇、硬盘、一台光驱、以及显卡。其它东西如DVD、声卡、网卡等等,只会在出问题的时候,给你添麻烦。
; e% c* T1 l8 z( L* j' B/ R- ?) q+ z* `) D% K/ I9 G9 m

: k" \+ I& V" W1 ~/ G; I: \( n6 y$ h把机箱关上,不要锁上螺丝。相信我,你还会开开关关好几次。 3 S5 n  C) X* c1 [8 t1 K
软件安装 ; {5 J3 U/ m' e$ _+ p# N/ R

( i8 N/ u& g* @; B要选个操作系统并不容易,我建议Windows XP,这可是微软砸下大笔银子研发的,你可以看到他们的努力。使用最新的操作系统也可以省下不少功夫。然而,我看过不少例子,计算机只是给家庭成员使用,在DOS下跑也可以,甚至多半只是给小孩子打电动。许多游戏跟XP不兼容(这些游戏可能微软都没听过);虽然微软提供了兼容性的仿真功能,你还是要小心使用。我觉得XP的稳定性是Windows 98/ME所不能及,前者是真的操作系统,后者只是微软的实验!我在Windows 2000/XP下只遇过耍新频率的问题,包括THG的许多网站都讨论过。虽然XP的SP1已经修正了这个问题,我还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也搞不懂来龙去脉。夸张一点说,就把这当作人世间的迷团之一吧,难以理解。
0 N6 t: v8 u1 [  I8 L3 H, l; _- t3 T# a, x3 x: d2 o
我个人的软件安装顺序如下: ( w) M' v5 O; s0 [
2 ]' c; T' l2 S+ Q; b( v
可能的话,先检查有没有BIOS可以更新。更新BIOS的时候要小心,确定整个顺序,也留心不要在过程中断电。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与你的计算机,最坏的情况是弄坏BIOS,得跟厂商要一个新的。我强烈建议先更新BIOS,虽然到底更新了哪些功能,用户还是不甚明了。不知道是厂商不喜欢公布细节,还是不愿意承认错误。
) _; N+ {! K+ h; W5 P9 D
. t9 @! z6 ^; s3 Y: X4 P; ?, S; C
刚开机时,主板BIOS设定非常重要。我会先采保守策略,稳定至上。同时我也会把重心放在内存与AGP设定上,这两者对稳定度影响甚巨;内存频率(100MHz、133MHz等等)的设定不难,照内存的频率设定即可,不一定要跟处理器的前端总线频率一样。CAS频率就有趣了,它以「T」来表示,代表内存内容会多久更新一次。它以倒数来表示,所以2.5T的时间比2T长,比较慢,也是比较保守的设定。第一次我都会把内存设在预设的频率,以及2.5T这种比较慢的速度。保守的AGP设定则是把「Fast Write」关掉,「Video Shadow Buffer」关掉,「AGP Aperture」设为内存的一半以下。最后,我会关掉BIOS中PnP功能,尤其是在Windows 2000/XP环境下。许多网站都讨论过BIOS该如何设定,结果大家反而忽略了最基本的东西。
- L- I1 O7 d9 U) ~3 z/ e
  G! W2 W7 i* D0 c/ U& n7 ?' P) Q+ o1 l( x' t
把硬盘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应该不会有问题,你只要把光盘放进计算机,用光驱开机即可。 7 H% k: a! ^" f, {

) N' l* l/ m% n; a+ L0 [) b, G2 P* R/ N
驱动程序是软件稳定性最重要的一环。我不记得上次用光盘灌驱动程序是什么时候。最新,最「稳定」的驱动程序并不一定稳定。我决定从网站、新闻组中找最稳定的驱动程序。微软的WHQL软件认证是稳定性的指针之一。我用以下的程序安装驱动程序,同时我也写下了一些心得:
, c4 X; K$ @4 Q3 c9 j+ V! I+ I7 J# P; G3 f
主板芯片组驱动程序
# t5 j4 K) K/ X  N一般来说,我不会更新芯片组的驱动程序。我的经验多与VIA(威盛)驱动程序有关,在长时间的积极发展后,这些驱动程序终于趋于稳定,即使在Windows XP下亦然。
: }2 [9 t' I+ M9 i7 k, ^" ?
7 c& v* Z8 m% i" o4 b2 m& C显卡驱动程序
' u8 x) H/ m0 rNvidia推出了完整、优异的Detonator(雷管)系列驱动程序,让人称赞不已。但是,他们也曾推出不稳定的版本。我习惯在知名的显卡网站,例如www.guru3d.com上找资料。这类网站会告诉你驱动程序的版本问题,包括其稳定度与性能。我对冶天的驱动程序不熟,但最近他们似乎大幅进步了。
* q7 w: R9 V. G; J3 |* ]( _% r
3 Q: i7 s% a0 o. L' u- p, ?$ R( r) z! ]5 x
我会安装操作系统的所有补丁,同时我会刻一份以备不时之需。
" I- v0 o$ ~' d2 _  s! l) v; [. ?* x  h

$ K0 F/ h! s" c6 K/ h) s5 f, XOK,你已经用基本的硬件,安装完操作系统。
9 M) X/ r( G5 E/ q: v, l* x稳定性测试 . P9 N/ M) G% E( v
2 C3 r$ Y- b% @0 v: i# L3 L
先安装基本的系统,会让你省去不少麻烦。如果你一次安装所有的软硬件,问题的复杂度会让人难以处理。在安装了基本硬件、所有驱动程序与操作系统的修正程序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测试。首要问题是,「这部计算机稳定吗?」如果你知道基本硬件非常稳定,那装上其它硬件后,不稳定也容易找出问题的来源。我发现不稳定多来自三个原因:
0 m' @+ l7 t: ]4 q' }% g& B" J2 N' N( ?/ G4 t1 m! Q. N: x: ?/ l
硬件 " s" c: l0 M% g1 O
例如硬件本身故障、安装不牢、或是超频后散热不足。较老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95/98/ME)中,PCI插槽与IRQ的选择都要注意。内存要插在哪个插槽上?你所选的位置与BIOS中的设定都会有所影响。读读使用手册与新闻组,做最后的确认。 1 c$ @$ [) a! l5 G1 l1 m5 C  J

8 X% m+ J3 e/ `% a+ R$ \' k, d* d( B& \" P6 ]: Z9 Z0 D& t% w, U
散热
/ h/ n1 e' ], ?3 f" ~0 B散热牵涉到许多层面。如果硬件有问题,就可能会过热;这是因为半导体本身的特性。所以,两个不兼容的硬件(例如主板与内存)会因为频率设定错误而过热。高温也会缩短部件的寿命。 , L) V8 A* Q: `# R. b8 F- |

% T: M2 j$ z. w) a; ]8 \' f$ t$ u) J6 S
软件
: B: g6 ~) x' o7 |- q* S& v软件与硬件会互相影响,看看Windows XP中「无穷循环」的问题,以及所引起的诸多揣测就知道了。在我们的基本安装中,唯一会影响性能的,大概就只有驱动程序、安装过程(先后顺序有差)、以及BIOS设定而已。 4 ]! S7 I, E( d" C
了解不稳定的原因是一回事,测试又是一回事,不过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谈的东西。我喜欢先用3dMark来测试(www.madonion.com),你可以从它们的网站上免费下载,测试几乎所有的硬件。我会重复用3dMark 2001做标准测试,用3dMark 2000为显卡做低端测试。我会连跑12小时,没有问题后才会说这部计算机应该是稳定的。根据经验,能通过这12小时测试的计算机,之后都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测试结果显示性能太差,那多半是硬件不够好,或是散热不佳。唯一的例外是MPEG编码,因为此时处理器会满负荷,温度会比平常来得高。 8 W$ B& F2 t$ j7 Y' m, m) e

' |" [7 Z: s  {1 D在「Option」选项中选择「Looping」,就可以开始连续的3D Mark测试。
, m% U8 Y  A; X  J! |( T+ ~
. R; A( |; N3 I8 Z- x" [% a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测试应用程序:对办公室/上网用的机器而言,连测显卡12小时似乎不近情理;我认为4小时内不出问题,显卡就算稳定了。喔,另外,测试开始的第一个小时,我会(用手)测量部件的温度,以确保没有过热;如果过热,那可能是通风不良,或是硬件问题所引起。你也可以用BIOS所提供的温度探测,配合应用程序像「Motherboard Monitor」来做诊断。一般来说,主板上会有热敏电阻,报告目前的温度。 & ?- R* c$ q) U  p+ Y8 e
稳定性测试,续
  T( W5 J* Z& f- ^0 ^. W8 O. I, d& m
最后要做的,是如果系统不稳定,所要采取的步骤。以下是我的思考过程,我的思路符合刚刚所提到的不稳定因素:硬件、散热、与软件问题。
% G! W' ]" C4 P1 p4 k
0 A$ i5 }$ |) w" O系统不稳定每次都考验着我的反应。我已经有了一定的响应方式,一般来说,软件出问题都会有征兆。BSOD(微软操作系统当机时,出现的「蓝屏」)会说明出问题的是硬件还是软件,从代码就可以看出端倪。计算机会自动重开机,问题多出在硬件;当机的话,那出问题的可能是硬件,也可能是软件,但大多是内存出问题。由于开机时就会自动登入,会让你无法分辨是哪一种当机,所以我会加入登入画面,以搞清楚问题出在哪里。 # q6 o5 L5 V0 y1 e
6 B' [. B0 o! o  y$ t5 W% X& P% {

8 M' M% b& i; K5 A' Y& a* O如果测试失败,我会把机箱打开,放到冷房中再测试一次(要定义「冷」房并不容易,不过留意周遭环境就是了),这应该就可以解决散热的问题。如果在冷房中不会当机,那我就会检查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片、风扇、机箱内的气流等等)。 3 S! b1 }7 [6 i+ h) n  Q- Z
) A1 m2 K- ]$ Y1 Y) Y$ |! E7 ~* ?
妥善设计你的散热方式;在本图中,处理器周围有自己的风扇,以及机箱风扇。
5 T5 L  J+ J0 |$ @7 S( @4 G( f" D( W! E" E0 K' `
如果我怀疑是软件出了问题,我会先检查驱动程序,看看网络上的测试报告,改用较老、但稳定的驱动程序。也许显示芯片厂商会因为「最佳化」而牺牲了稳定性。软件问题会让散热装置与内存问题隐而不见;你会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认为威盛以前的驱动程序就不太稳定,建议你去威盛的论坛区找找资料(http://forums.viaarena.com/);其它的芯片组亦然。显卡驱动程序也有着同样的问题,这时我会下载最新的「测试版」驱动程序来用,多半可以解决我的问题。(不过正式版驱动程序还要几个礼拜后才会推出;有时候你甚至找不到测试版的驱动程序!) : ^, h5 Z% }6 q; o" N+ D
$ k' G3 Y' j+ |' _  n
" @  i% I, w/ d3 ?( n
如果我怀疑硬件有问题,我就会更进一步使用其它的测试软件。市面上有专门测试内存的程序(要从DOS开机片上执行),让你得知内存的完整性。不过此时问题可能不会再现,因为与Windows操作系统比起来,计算机的负荷并不一样(热能也不一样)。
* ]5 l8 U7 g  D0 R/ h2 M; A& t( H
: \' k- @9 ]  z6 ^
SiSoftware出的Sandra(http://www.sisoftware.co.uk/sandra)提供了深入的测试,但同样,问题可能不会再现。我会结合多种测试,多跑几次,用极重的负荷测试硬件性能。你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专门测试处理器、显卡、或内存的程序,完全免费。不用花太多力气,你就可以抓到廉价丰富的资源。 & H8 b7 O1 F& L- Y8 w

0 i# Z8 H$ j8 y( y, o% J  D
5 |5 ?3 m, S; E+ d5 R* C' @如果你仍然觉得硬件有问题,就要用科学的方法找出原因。这方法有着不同角度:第一,你可以换一个新的硬件(不过会花上一些时间);我会跟朋友借个部件来替换,或是把部件插到朋友的机器上试试,看同样的问题会不会出现。不过要先跟朋友说好,因为你可能会弄坏他的东西。 2 I$ @$ Y: q% F& J
以上的说明可能不够详尽,但却提供了一定的流程与思考模式,如果有问题发生,可以用系统化的方法来解决。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6 20: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L :L 可不可以简单点,老子头都看大了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6 20: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
【免费开发】 网站建设 / 微信开发 / App制作 / 小程序开发 微信号:snwz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