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法国人和一名德国人19年前一项研究发现促生了一系列小型磁盘类电子装置,继而也促使两人9日成为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在一份公告中说,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 当地时间9日上午11时45分(北京时间17时45分),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在瑞典科学院宣布获奖名单。“我知道,”法国人费尔通过电话告诉发布会的参加者们,“我在(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众多候选人之列”。不过,他承认,“虽然觉得有(获奖)可能,但我还是感到惊喜”。 1988年,费尔发现一种全新物理现象,即“巨磁电阻”效应。这一效应作用之下,极弱的磁场变化可以造成明显的电阻值变化,因而可以成为读取磁性介质内所存数据并转化为电流信号的理想工具。当年,费尔发表第一篇相关论文时预言,“巨磁电阻”效应将会有广泛应用。 “巨磁电阻”效应的应用产物,是通常被称做“硬盘”的数据磁盘,是电脑数据储存容量成百倍增加,也是硬盘类MP3小型音乐播放器诞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产品是美国苹果公司所产iPod播放器。 格林贝格尔9日没有通过电话向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获奖者名单发布会的听众发表讲话。一名记者问及格林贝格尔得知自己获奖后的反应,发布会的主持人说,这名德国科学家“相当高兴,但谈不上惊喜”。 同样是在1988年,格林贝格尔与费尔平行展开研究工作,两人相互之间没有合作,同时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 回顾硬盘的“三明治”革命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硬盘于1956年问世。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开发的这个庞然大物,直径超过半米,却只能存储4.4兆数据。1988年,两名科学家发现,像三明治一样被“压”在一起的几种薄膜材料在磁场环境中出现“巨磁电阻”(GMR)效应。这一发现揭开了硬盘革命的序幕。 IBM将这项研究成果用于硬盘开发中,于1997年生产出第一个应用“巨磁电阻”技术的硬盘。随着这项技术的产业化,硬盘的块头越来越小,信息存储量越来越大,价格快速下跌。 人物两位科学家都酷爱音乐 这两位科学家都比较喜欢音乐。费尔最喜欢的乐手是美国爵士乐钢琴家塞罗尼斯·蒙克,而格林贝格尔对古典音乐十分痴迷,他还是一名吉他爱好者。 费尔1938年3月出生于法国南部小城卡尔卡索纳,1970年在南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1976年开始担任南巴黎大学教授。费尔于2004年当选法国科学院院士。 格林贝格尔1939年出生于德国比尔森,1969年在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1972年开始担任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教授,2004年退休。 点评“得奖众望所归” “看看你的计算机硬盘存储能力有多大,就知道他们的贡献有多大。”谈到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时,中科院半导体所集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富华如是说。 “这两位科学家在物理学界赢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众望所归、意料之中的事情。”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韩秀峰说。 韩秀峰表示,他们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拓性工作,不仅引发了过去十几年中凝聚态物理新兴学科——磁电子学和自旋电子学的形成与快速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与电子自旋性质相关的新型磁电阻材料和新型自旋电子学器件的研制和广泛应用。 链接诺奖猜谜几乎全错 每年临近10月,有关谁将获诺贝尔奖的猜谜游戏达到高潮。人们乐此不疲,但基本上每次都猜错。一方面,这反映了人们对诺贝尔奖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这也使诺贝尔奖始终保持着一种神秘色彩。 隶属于美国汤姆森公司的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称,自2002年以来,该集团预测的54个可能人选中只有4人最终获得诺贝尔奖。针对今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该集团列出了包括神经系统科学家弗雷德·盖奇在内的5位可能人选,不过全错了,物理学奖也一个没猜对。 诺贝尔奖归属的这道谜题不好猜,与诺贝尔奖所遵循的原则有关。一直以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对候选者名单守口如瓶,不会提前对任何媒体、任何专家透露丝毫信息。 综合新华社稿件 费尔说:“这些天,当我走进常去的那家杂货店,看到他(售货员)敲击电脑(键盘)时,就会自言自语,‘啊!他正在使用我大脑中设想出的某种东西’……太妙了!” 格林贝格尔在接受瑞典电台采访时说:“有人告诉我,如果有从斯德哥尔摩来的电话,那只能是诺贝尔奖(通知)。正有一大群人站在我门外,我打算跟他们来一杯香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