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遂宁网论坛 首页 遂宁资讯 查看内容

瑶家反面绣 技艺恐失传

2007-10-10 14:41| 发布者: 吜朲才筷樂| 查看: 529| 评论: 0

  广东将以乳源瑶族“过山瑶反面刺绣艺术”冲刺下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独特古老的刺绣技法,象形、写意融于一体的精美图案,口耳相传的传承模式,令韶关乳源瑶胞的“过山瑶反面刺绣”千余年来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

  当这一技法在大山深处濒临失传的时候,韶关市文化部门传来喜讯:广东将把乳源瑶族的“过山瑶反面刺绣艺术”作为重点项目冲刺中国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继“拜盘王”成功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乳源瑶族又一有望成为国家级“金字招牌”的文化遗产。

  珍品瑶绣大多陪葬

  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关工委”办公楼里,记者见到了当地瑶绣能手与收藏家邓菊花老师。邓菊花告诉记者,瑶绣的历史非常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她还收藏了几件具有200多年历史的瑶绣珍品。

  由于瑶绣物品的传承过去有严格的规矩,如果瑶绣物品的所有者生前不交待留给后人,一般都会将其随葬,许多瑶绣精品因此在人世间消失。邓菊花告诉记者,她之所以还能保存几件有200多年历史的瑶绣珍品,关键是她的祖先一代传一代,指明这数件瑶绣珍品不可为某一个人独享,要求不断传承,这才能得以流传至今。

  昔日瑶女针不离手

  虽然瑶绣没有传女不传男的规矩,但是因为“女孩子不学刺绣,长大后难嫁人”的传统,使得过去的瑶族女孩个个都是刺绣能手。年过五旬的邓菊花告诉记者:“我5岁就开始跟着母亲学刺绣,闲时针不离手,忙时则将刺绣材料用布帕包好系于腰间,无论在家中、野外,劳动之余就席地而绣。”

  在邓菊花的记忆中,当时贫困的瑶乡视一针一线如珍宝:“为了买一根绣花针,大人们经常要翻山越岭数十里到乐昌县城去买。从早上5时开始举着火把出门,一直到天黑才归家,往往就是为了一包12枚的绣花针。”

  用针独特用色讲究

  “过山瑶反面刺绣”的最大特点在于:从反面绣,不看正面;绣时不用画底稿,先用黑白线依布纹绣出方格,然后于各格中配入基本图案;常用意象化、象形化的图案构成主要内容,用以构成全幅花纹的基本图案是定型的;线条无弧线,角度有严格限制;花纹颜色有红绿黄黑白五种。

  最传统的瑶族刺绣通常选择纯黑或纯白的布料,因为这两种颜色的布绣出的瑶绣色泽鲜亮,更能体现兴旺之意;从上世纪80年代起,瑶绣也把灰色的布料作为底料,近来更常把喜庆意味十足、中国味十足的红色布料用于刺绣。

  象形写意向往自然

  在邓菊花一张集多种反面刺绣图案、用于教学展示之用的布上,记者看到了碎花形纹、乌形纹、过山瑶字形纹、小莲花形纹等数十种图案。

  “这个代表动物、这个代表植物、这个代表天文,取意天、地、人合而为一,万物和谐的精神与理想。”邓菊花指着一个袖口上的反面刺绣告诉记者。在邓菊花的得意之作“万物和谐”中,记者看到了小鹿嬉戏玩耍,蜈蚣悠然自得,梧桐花、八角莲等二十几种花竞相开放。邓菊花说,像这样一个集几十种图案于一体的瑶绣需要制作一年多时间。

  第[1]

 [1] [2] [下一页]


鸡蛋

点赞

握手

雷人

路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