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椴木培育木耳,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木材,且多为露地生产,往往受当地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利用代料“袋式栽培”,能节约木材,便于保温保湿,不易受杂菌污染,生产周期相对缩短,操作方法也较简便。
培养基制作:培养基有下列几种(1)玉米芯粉(或玉米秆粉、稻草粉、锯末木屑等)99%,石膏粉1%;(2)玉米秆粉(或玉米芯粉)49%、稻草粉50%,石膏粉1%;(3)锯末(木屑)78%,麸皮20%,石膏粉1%,蔗糖1%;(4)麦草粉78%,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磷酸二氢钾20克,尿素25克,加清水350—400%。以上配方可根据条件选择应用。 灭菌:栽培料要在高压下灭菌,或者蒸锅间歇二次灭菌(共6-7小时);所有接种工具也要事先进行消毒。取农用塑料薄膜制成长形袋子,面积约为540平方厘米。栽培料冷却到30℃以下就可装袋。袋口套接硬质塑料套口,套口中插一根手指粗的木棒至袋底。袋底先撒一屋菌种,然后装料,边装边用木棒压实,装到上屋时再撒一屋菌种,培养料四周也应布一些菌种,最后抽出木棒,扎上袋口,塞上棉花塞,进栽培室培养。
管理要求:栽培耳房要有通气窗,以便采光通风,并且事先要经熏蒸消毒。栽培床支架可参照蘑菇床架设。菌丝体生长适宜温度在20-28℃,以春季接种栽培最佳。当蓖丝发满全袋时,可在塑料袋四周扎3-5个洞口。开洞至耳芽形成后,耳房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湿度不够可喷水增湿。保持一定量的散射光,可使子实体色深、健壮;光线差的可加辅助灯光。约30-40天即可采收。采收时要连耳基一道挖下。采收过的袋菌,暂停喷水,适当保湿,可再形成新的耳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