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遂宁网论坛 首页 遂宁城市新报 查看内容

朋友们你有好久没读书了?

2013-4-18 14:03| 发布者: 遂宁城市新报| 查看: 623| 评论: 0

摘要: 老人小孩都在读书 中青年却在“拖后腿”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可随着现代信息化的发展,网络的盛行,近年来持续下降的“国民阅读率”着实让人有些咋舌。到底是大家都没有时间?还是人们对读书没有兴趣 ...

老人小孩都在读书   中青年却在“拖后腿”

 

每年的4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可随着现代信息化的发展,网络的盛行,近年来持续下降的“国民阅读率”着实让人有些咋舌。到底是大家都没有时间?还是人们对读书没有兴趣?在第18个“世界读书日”到来时,您还在读书吗?在读什么书?这几天,记者深入遂宁学校和社区,了解学生、市民的“读书”状态。

 

小学生爱看漫画书

 

“我们这里卖的都是一些漫画,孩子喜欢看什么我们就进什么货。”顺南街学校附近一书报亭的摊主小陈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该书报亭不大的店面里,堆满了《漫画大王》等漫画类的期刊,此外还有一些图文并茂的《脑筋急转弯》等书籍。据小陈介绍,这些漫画多是附近的孩子来购买,销量不错,有些热门的漫画书往往刚进货就销售一空。

 

而当记者问及是否有适合孩子看的名著时,小陈显得很惊讶,翻了半晌才在书架的最底层翻了一本《汤姆·索亚历险记》。小陈介绍,平时几乎没有孩子会购买这类书籍,只有家长带孩子过来,或是老师要求购买时,这些名著才卖得动。

 

 

中学生  

青春读物是学习调味剂

 

在遂宁中学附近一家书店,记者看到,书架上堆满了《男生女生》、《网络美少女》等期刊,还有不少青春文学类及武侠类的小说。

 

“我们这里卖得最好的就是这类小说了!”摊主老纪告诉记者,他进的这些书都是学生爱看的,但里面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他自己也不太清楚。而当记者问及有没有文学名著时,老纪表示,自己的店里从来没有卖过,因为没有人买。

 

在遂宁二中、遂宁一中等学校周边的一些书店,记者看到,销售的书籍中最多的还是各类习题,然后就是一些杂志,名著难见踪影。

 

采访中,遂宁一中学生王同学说:“现在学习任务重,基本没时间看名著,一些青春杂志到成了学习的调味剂。”

 

大学生  喜欢网络阅读

 

相对于中学生,接受了更多教育、时间更为充裕的大学生们又在读什么书呢?记者来到了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在采访中,近半数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已经很久不去书店了,想看什么书就从网络上免费下载,但看的多是一些言情、穿越类的小说。而少数学生则表示,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看书了,虽然学校有大型的阅览室、图书馆,平时也不经常去。

 

“我已经有将近1年没有接触除了教科书以外的纸质书籍了。”建环系大二学生小蒋说。记者了解到,相对于书籍,大学生们更乐意上网阅读、手机阅读。

 

 

老年人  爱看的书占多数 

 

413周六,在市文轩书店记者看到有不少市民进出,而从遂宁文轩书店了解到图书的销售情况,得到的答案则是远远不如以前。“来看书的市民很多,买书的人太少,大多是为了打发周末时间。”

 

随后,记者同对遂宁市民的读书习惯进行了调查,结果令人深思。记者在对10位在书店里选书的市民进行调查,结果只有一人表示一个月能保持看两本书。在遂宁文轩书店的一楼,记者看到坐在椅子上看书的李大爷,他告诉记者自己一直钟爱读养身类的图书,尤其是退休之后,更是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读书上。“读书有很多好处,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锻炼人的意志,让人身心健康,读书是我的养生之道啊。”李大爷同时表示,他一个月能看两本书,有时甚至更多。

 

家住公园口的市民曾文林老人告诉记者,他每天都会坚持两个小时读书、读报以及阅读一些文史资料,而这些阅读对他而言都是兴趣。曾大爷说。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62岁的他也热衷网上阅读,不过大多“有的放矢”,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中青年  一般不读书

 

采访中,年轻人姜恒则说自己很少阅读。“每天都会用手机或电脑上天涯、豆瓣看一些帖子。”姜恒还透露,自己已经有两年多没碰到过杂志以外的书籍了。

 

“我一般只有考试了才认真地看书,从上学时的各类考试,到现在的职称考试,平时没有制定专门的计划来读书。”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刘先生说。

 

 

调查 不读书的N种理由

 

什么原因造成了市民上述的读书习惯呢?为此记者对其进行了走访调查。在记者的调查采访中,大多数人表示自己平时很少有时间看书,或者是找不到自己喜欢看的书,一些低收入人群表示,现在书籍的价格大多在20元到40元之间,这个数字对他们来说,如果经常消费算得上是奢侈品了。

 

工作太忙 

没时间  “读书”

 

记者通过调查的50名市民中,所有人都认为现在读书很重要,而在具体生活和工作中,之所以不能坚持读书,主要原因是工作生活压力大,没有时间。

 

家住鸿发东街的刘兵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之前,他有时会买一些教育类图书,他感觉看这些书确实有用处,让他学会了不少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可现阶段,他看书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都知道读书好,但工作太忙了,白天辛苦工作一天,晚上还要帮孩子辅导功课,实在是很难抽出时间看书。”他说。

 

 

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小李大学参加工作快一年了。大学毕业后,她几乎没正儿八经地读过一本书。对此,她着实有些无奈。“每天早晨8点就去上班,中午不能休息,晚上下班后也将近6点钟了,做饭、吃饭,通常就接近晚8点了,再稍一耽搁,就要休息,能留给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基本上没有。”小李说。而在放假时,她的时间大都用来外出游玩或好好地补个觉。 

 

心情浮躁  读不好书

 

在商务区进行随机采访时,发现很多市民生活压力大、工作太忙,或者玩游戏、看电视,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看书。家住兴隆街社区的邹先生表示,现在工作压力较大,常常加班到深夜,有时周末都没得休息。“我下班后只想好好休息,哪有精力去看书”。市民王女士表示:“工作后,受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压力,心里变得很浮躁,根本没有心思去认真看一本书。”

 

娱乐方式很多

为啥要读书呢?

 

而有些市民,则把时间花在电视剧或者游戏上,没心思去看书。黄小姐表示,下班后的空余时间,全部都泡在网络上,追着一部又一部的电视剧,“让我再认真去看一本书,觉得很煎熬。”她说道。记者发现,如今到书店买书、图书馆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书店里多数是学生和老年人在购书,年轻人买的比例则少,而图书馆里的杂志、报纸阅览室里,几乎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寥寥无几。

 

 

书价贵了  不愿买书

 

“买书太贵,还不如就近止渴”在遂宁商务区一百货公司上班的小潘,以前在空闲时间总喜欢往书店跑,买些自己爱读的文学书籍,现如今书价涨了,让他不得不将阅读转向到网络,他戏称网络就是自己的免费书房。

 

家住城南的杨喜燕喜欢管理类图书,而如今,图书价格越来越高,她越来越有一种“读不起书”的感觉。在杨喜燕看来,现在不少图书的价格难以承受,就拿内容相似、装帧页数相仿的图书来讲,三四年前一本才20元左右,而现在一本的价格就涨到了30多元。

 

在文轩书店里,记者发现很多读者喜欢在书店里看书,他们或站、或坐,有人盘腿,总之找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趁热打铁把它看完,既省了时间也省了金钱。

 

由于书价格上涨的原因,市民在图书购买方面投入较少。在市文轩书店,记者调查了10人,有3位市民每年购书费用不足100元,有5位市民每年购书费用在100200元,仅有2位市民每年花费在400元以上。

 

采访中,有市民提出了以下建议借以培养市民读书习惯:

 

降低图书价格,书价高已成为影响市民读书热情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关部门应针对书价虚高现象出台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图书价格,助推全社会读书之风形成。

 

推广“漂流书屋”,书是有生命的,被更多人传阅才是它生命的意义。有借有还、循环“漂流”的开放式借阅图书方式“漂流书屋”应在学校和社区推广,让学生和居民无需走太远就可在身边找到、读到自己喜欢的书。

 

开放高校图书馆,全民阅读,社会服务很重要。应提倡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向公众开放,有专业特长的人积极担任课外辅导员。

 

从小培养读书习惯,读书应该是从小就培养的习惯,尤其要重视青少年读书习惯的培养,把他们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读书不是为了功利的考试,而是为获得知识的充实。

 

把每天当做读书日,读书如同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很多人可能感觉没有空闲时间来认真地读一本书了,但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阅读。

 

记者手记 让读书成为习惯

 

这次的采访,似乎是一次“唤醒”的采访,很多被访者在问及平日是否读书时,都会反省自己有多久没读书了,还有一位被访者说了这样一句话:“读书是学生的工作吧!”这反映了市民对读书的兴趣缺失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如何拾起这种习惯,已经成为市民必做的一门功课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读书的人就会腹中空空,难以提高能力和素质;一个城市如果缺乏读书的氛围,就会变成“文化沙漠”,即使有再高的建筑,也缺乏一种积极和包容的人文精神;而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就会缺乏创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国民的阅读习惯,享受阅读的乐趣,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对于政府来讲,要重视提供给国民阅读的便利与支持,完善图书馆等公共设施,积极倡导全民阅读,营造社会读书的氛围。对于媒体和出版机构等来讲,要为群众提供更丰富多彩的书籍和报刊,降低图书价格。

 

“世界读书日”和其他的节日一样,其实只是一种提醒。读书日不是阅读的兴奋剂,而应成为阅读的催化剂,让阅读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相关链接4·23世界图书日

 

图书日最早源自西班牙的一个美丽传说。423日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后来,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世界图书日就来源于此。199511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将每年的4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巧合的是,423日是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3位著名文学大师的辞世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

 

英国当地往往把“图书日”庆祝活动提前到3月举行,据统计,每年单是学校、图书馆、书店所举办的庆祝活动便已超过1000项,其中包括故事人物模仿大赛、午间故事时间、各类型的书展等。有些教育机构和书店还会向小朋友发出面值1英镑的图书日代用券,让他们到图书日成员书店换购一本喜欢的书。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作为图书日缘起传说的发祥地有一个传统,每到423日那段时间,当地便会举办许多大大小小的书展,街上也会有许多摊档,十分热闹。读者每购买一本书,都可获得一枝玫瑰花,所以在世界图书日那天,你会看到很多人拿着玫瑰在街上走,像是情人节一样,十分有趣。因此,几乎每年423日这一天,当地的书籍会减价10%,玫瑰花的价格则陡然上涨。

 

韩国韩国政府一般在423日会发行“世界图书日”纪念邮票,让当地的小孩,把阅读和写作的风气,透过一枚枚精美的邮票,随信件传遍世界每个角落。


鸡蛋

点赞

握手

雷人

路过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