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一种认知法门,它的玄机在“悟”。悟,是自悟而非他悟。悟什么?禅的精髓在于悟“自我”。这个"“自我”常有“妄我”与“真我”之分。禅,就是要帮助你在众多的“妄我”中,找到那个“真我”。 禅门有这样一则典故: 有人请教惟宽禅师:“什么是道?”惟宽:“就在你面前。”又问:“那我为什么看不见?”惟宽:“因为你有一个我,所以你看不见。”又问:“我有一个我而看不见,那师父您看得见吗?”惟宽:“有了你和我,那就更加看不见。”再问:“那如果没有你也没有我,就能够有所见吗?”惟宽:“既然没有你也没有我,那还有谁要见呢?”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人,最需要认识,也最值得认识的,就是你的"“真我”。只有当你一一推开挡在你面前的众多“妄我”,你才能见到“真我”。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早年被“妄我”挡道,第一次失恋后,一夜之间须发皆落,痛苦、迷茫的那个“我”,还为其失恋制定了一个“唯美的自杀计划”。一天,他读到印度《奥义书》中的一段话,让他隐约发现了“真我”:一个人到了30岁,要用全部时间来觉悟,不觉悟的话,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道路。“觉悟”这两个字给了他极大的震憾,他到处查书要了解“觉悟”究竟是什么,后来悟得“觉悟”就是学习看见“真我”,从那以后,在佛学大师的帮助下,他开始走上了“觉悟”之路。他的写作从此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他的文字从过去的“华丽”变得“质朴”,“张扬”变得“内敛”,文章追求镜花水月,人生态度也走向宁静淡泊。他至今已出版138本著作,但他并不认为书的畅销是他人生的大成功,他认为真正的成功是,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包容,今天比昨天更知道怎么生活。所以要乐其心,心要常保持快乐。 1979年,德蕾莎修女在诺贝尔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请求与会者共同念诵的《圣弗朗西斯祷文》,有助于引导世人认识什么样的“真我”。 恳请主使我成为和平的使者。 有仇恨的地方,让我种上爱心; 有损伤的地方,让我种上原谅; 有怀疑的地方,让我种上信仰; 有颓丧的地方,让我种上期盼; 有黑暗的地方,让我种上亮光; 有哀伤的地方,让我种上欢乐。 …… 人生智语: 不是息心除妄我, 焉得菩提证此身。 (妙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