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共青团南京市第十七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大学生村官石磊当选为南京团市委副书记,成为江苏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今年24岁的石磊系江苏省宿松县人,16岁时以684分考取清华大学,是当时宿松的理科状元。 回首改革开放之初,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首次提出干部队伍建设的年轻化、专业化的问题。他力倡“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废除领导职务终生制,完善中青年干部使用制度,大批青年俊才融入党政领导的队伍,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近几年来,选拔村官、遴选干部、直推领导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推动着干部年轻化、队伍专业化,从25岁的“美女镇长牟阳”到29岁的“清华市长周森锋”,一大批充满生机活力的年轻干部为党和政府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承担起促地方发展、谋民生福祉的重担。 人才是前提,制度是保障。能否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培养、任用制度影响着党和政府的青春活力,关系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当前,各级党和政府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人才观,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相继推出“年轻干部成长工程”、“选调生基层培养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架好桥”、“搭好台”,推动着年轻人才队伍的成长。大学生村官石磊扎根农村,服务百姓,用科学知识和踏实工作努力改变乡村落后面貌,丰富了基层阅历,锻炼了实干能力,获得了组织的信任,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为当代年轻干部的成长树立了楷模,值得广大青年才子的喝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