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涪陵区农机办的系统腐败窝案被曝光,查处的涉案人员多达61人。该案所反映的“系统性腐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不可否认,在部分地区、部门,腐败已具有群体性、系统性等鲜明特征。同一行政领域内的腐败官员间容易相互感染、相互怂恿、相互包庇,从而使腐败行为更加难以被发现和遏制。久而久之,腐败行为更易变本加厉,酿成类似此次涪陵区参与人员众多、涉案范围极广的腐败窝案。 系统性腐败所带来的更大危害,于其给民众信心带来负面影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赋予了普通民众更多参与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的机会和平台,但是现行的纪检监察工作机制中公权力仍是反腐主力。可以想象,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单位,如果从上到下都是官官相护、沆瀣一气,那么公权力内部反腐势必沦为“摆设”,甚至成为腐败分子的有力“掩护”。在这样的环境下,民众就缺少了体制内部的申诉渠道,更可能面临打击报复的风险。群众便在“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悲叹中,丧失了参与反腐的热情与信心,悲观者默认现实,“愤青者”则可能采取极端手段诋毁整个行政体制。 如果说个体腐败只是晴空中的一片乌云,那么系统性腐败则犹如一道“黑幕”,遮天蔽日。重拳打击系统性腐败,消除腐败黑幕。(文/谢奇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