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遂宁网论坛 首页 遂宁资讯 遂宁文学 查看内容

遂宁 我的城市我的家——《感恩城市·我爱遂宁》征文选登

2007-12-29 09:27| 发布者: 阿铁| 查看: 674| 评论: 0

《感恩城市·我爱遂宁》征文选登

  16年前,一纸聘书,使我和先生“移民”到遂宁。然而,很长一段时间,我俩都认为自己是“理论上的遂宁人,实际上的外乡人”。

  因为我们有种漂泊感。那时我们没有真正的家——先是在亲戚家寄居,儿子出生后又到先生的办公室借住。一年中曾搬过4次家,家当少得用一辆自行车一次就可以运走……这种居无定所,心在漂泊的日子,使我和先生把遂宁当做了别人的城市、别人的家。白天,艰苦地打拼,我们觉得是为这座城市打工,从没想过自己的汗水也会浇灌小城的成长;晚上,望着万家灯火,我们感到那儿有别人的温馨别人的梦,很少会想到这个城市的未来,也孕育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憧憬!茶余饭后,说到这座城市,我和先生都会说“他们遂宁……”与同事聊天,我会下意识地说“你们遂宁人……”没有房子没有家的日子?使我们身在遂宁?却又如它的旁观者、过路客。我们曾多次有过离开遂宁,“远走高飞”的念头(先生的抽屉里至今保存着上海一家合资企业的聘请通知书)。

  1996年,先生单位效益好转,改善职工住宿条件,我们分到了一套独门独院的新建平房。买家具,搬新居,一家人欣欣然成了地地道道的“本地人”。从此,我们的家不再流浪,心里也不再有城市边缘人的自卑!

  然而,1999年夏季的一场特大暴雨,再次考验着我们对遂宁的感情:由于所住的平房地势低洼,加上暴雨特大,我家室内瞬间进水1米以上。虽然全家安全转移,但这不仅给我们造成了物质损失,也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创伤:电脑报废,彩电损毁,冰箱不制冷,洗衣机不转动,木制家具龇牙咧嘴,衣服被褥浸满黄泥浆……我那刚刚从安徽老家赶来探亲不足10个小时的七旬老父,连惊带吓,加上雨水的浸泡,竟大病一场。7岁的儿子说?“不吃零食不买玩具? 我要省钱买高楼。”我和先生则再次把其他城市的招聘广告看了又看……我们北上山东探亲?南下上海访友?其实是为了寻觅相托终生的城市,以重建我们栖息身心的家园。

  2000年初?在朋友、同事、领导的说服帮助下,确切地说,是目睹遂宁近十年的发展变化,对它的未来充满美好预期,我们放弃了回安徽定居的念头,在市区买了一套二手房。虽说是旧楼,全家总算告别了冬冷夏热、低矮潮湿的平房。重要的是,我们再也不用为暴雨的侵袭胆战心惊!

  安居则乐业,有家则心宁。我和先生从心里相信:遂宁也属于我们,它将和我们息息相关,共生共长。我们开始倾自己所能,为建设一个大写的“家”——承载着我们小家的遂宁,尽绵薄之力,并将全家的希望和未来寄托于它的繁荣昌盛!

  2005年,欣喜再次焐热了我们的家:政府规划到了我家的平房门口,那片低矮的房屋及其周围脏乱差的环境,眨眼间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高高的楼宇,浓浓的花香,萋萋的芳草,弯弯的林荫道,以及热热闹闹的健身器材小广场……在国庆礼花的祝福中,我家又搬进了精装细雕的新居。崭新的生活崭新的希望,充盈着我们的心,盛满了我们的家!

  16年岁月不算沧桑,但我和先生把自己融入遂宁,将足下这片土地当做我们的精神家园,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心理路程。这凝聚了我们人生的精华——创业的艰辛,挫折的彷徨,奉献的汗水,收获的喜悦!当然,我家步步高节节甜的日子,也浓缩了近几年遂宁的飞跃发展。

  儿子在日记中写到:“遂宁,是爸爸妈妈的第二故乡,我的家乡。”我和先生也把遂宁当做了自己的城市——让我们及后辈可以放松心灵、生长希望的家。

  (邢燕)

鸡蛋

点赞

握手

雷人

路过

相关分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