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州寻幽· 小小水井巷 如今的遂州人,说起三清街或许都还能指出个南北方位,但若问水井巷在什么地方,大概知道的就不多了。 转回去五十年,水井巷却是无人不晓的。那时,自来水是一种非常奢侈,难得进入寻常人家的商品。寻常井陌间的普通居民,家里多有一对黄木做成的粗腰水桶,小青瓦厨房里一口巨大的水缸。每每十天半月,到了需为水缸蓄水的时候,便用一根黄亮亮、颤悠悠的黄杨扁担,穿上两只桶儿,斜扛在肩上,向三清街水井巷走去。 那时的遂州城,除了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以外,较有名的,就只有环绕县衙的北辰街、小北街、天上街等几条街道了。三清街不过是北辰街里一条狭窄的小巷,两人巷中相逢,需侧身擦肩方能通行。水井巷就在三清街的东头。其实,那时斗城里也有不少各式各样的大小水井,但以“水井”二字为巷命名的,却只此一处别无分号。据说这是唐朝遂州守将夏鲁奇,为抗击入侵叛军截粮断水困城毒计,亲自动手为斗城居民挖掘而成的水井。后来虽然兵败城破,夏鲁奇也英勇捐躯,但这水井却留了下来。似乎夏将军英灵不散,护佑斗城,这水井从此清波微漾,终年不涩不溢,水质清冽甘甜,一流就是一千年。为了夏将军,也为了这口神奇的水井,“水井巷”之名便渐渐铬在了人们的口中心上。 神奇的井,甘甜的水,加上斗城原本不大,所以寻常百姓往往多走几步也愿来此挑水,只望沾点这井水的灵性。于是,每到周日节假或午后傍晚,便常常能看见一对对黄木水桶自斗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从水井巷到三清街,从三清街到北辰街,排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水巷边,水桶在数丈长的黄竹的牵引下,徐徐放入井中,“空咚空咚”一阵悦耳的响声之后,一桶清澈、甘甜的井水便扯了上来。有口渴难耐的,就埋头嘬嘴,将那份清澈甘甜痛饮一番。扯水的人对此往往是哈哈一笑,决不会有半分介意。没有轮到扯水的人,就将黄木扁担放在两桶之间,坐下来,抽一支香烟,吹几句闲牛,在半会儿闲暇中融洽了邻里关系……在水井巷,这种独特的风景常年不断。 随着自来水、纯净水等方便卫生水源进入寻常巷陌,以后的水井巷渐渐少了如织的挑水之人。九十年代,在三清街的扩建工程中,东头的老井正好挡住了街面的延伸,于是几声推土机响后,这口千年历史的水井便从此在斗城人的眼前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