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姑娘 发表于 2006-8-15 12:45:00

2004年高考优秀作文选(北京卷)

北京卷 <br/>以“包容”为题,写一篇文章。 <br/>要求:①“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本题若只从其中一个方面写,也可以。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③不少于800字。 <br/>【思路点拨】 <br/>对高中毕业生来说,这样的题目应该有很多内容可写,有很多角度可选。从内容上看,“包容”有包含、容纳之意,涉及到人的品德修养,题意不难理解,考生有话可说。既可正面立意,也可反面立意。并且考生可以联系课文《序言》。从角度来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成员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产生一些疙瘩。人与人相处,各人性格、兴趣爱好也不会一样。面对此情此景怎么办?要学会包容。有容乃大。与人为善。求同存异、君子和而不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冤家宜解不宜结。学会化干戈为玉帛。不要戴有Se眼镜看人。要多看别人的优点、长处。&nbsp; <br/>我们可以从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入手,回忆一些现象,然后选择某一桩事例,作为话题,切入分析,剖析包容的好处,并进一步指出能够做到包容是一个人有道德有修养的表现。当然,也可作正反论述。如果面对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就耿耿于怀,睚眦必报,甚至剑拔弩张,后果又将会如何呢?当然,也可以写有关“包容”的记叙文,这样的文章,就要选择一些在常人看来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来突出所记人物的优秀的品德和修养,使人读后产生“心向往之”的印象。&nbsp; <br/>

四姑娘 发表于 2006-8-15 12:45:00

例文1:兼容并包 <br/>说到“包容”,我们自然就会想到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主张。这几年,我们颇有点谈“自由”Se变,所以,这“兼容并包”也就不怎么提了。 <br/>但是,不久前,北京大学金开诚先生写了一篇《漫话校训》的文章。文章说:清华大学的校训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都令人大为激赏,但是作为在北大长期工作和学习的北大人,金先生竟不知道北大有什么校训。 <br/>不知道北大校训的金先生,却记得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但金先生惜墨如金,将蔡元培先生主张中的后四字给惜掉了。 <br/>我想,不是金先生真的惜墨如金,将后面四个字惜掉了,而是怕是这四个字太敏感,刺激了某些人的神经。 <br/>是的,“兼容并包”本身就够敏感,够问题的了。兼容并包?难道反动的言行,我们也能并包?“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言行,我们也能并包?社会的污秽、黑暗、腐败,我们也能并包? <br/>一个社会,在某种程度,就是一个世界,一个自然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我们允许树木、鲜花生长,也同样允许野草、荆棘生长;我们允许益鸟、益虫存在,同样也得允许老鼠、苍蝇的存在。 <br/>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善与恶,进步与落后的斗争中发展前进的。没有了恶,何来善?没有了落后,何来进步?况且,反动、丑恶的东西,你不让它们充分的表现、表演,你怎么才能认清它丑恶的本质,险恶的用心呢?新中国历史上,1957年的反右运动,对右派分子的引蛇出洞,大约不少人还是记忆犹新的。 <br/>记得报道说,某一个地区为了保护善良、温驯的鹿群,而将凶恶、残忍的豺狼赶尽杀绝,结果怎么样?鹿群数量急剧膨胀,老弱病残之鹿迅速增长,严重影响了鹿群的质量,鹿群的生存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没有办法,只得将凶恶的狼先生们再请回来,这样,鹿群才又一次恢复了生机。 <br/>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 <br/>能够撑船的大肚里,什么不能包容呢?丑恶、阴谋、肮脏、污秽、苦难、磨砺、失败、挫折……一切都可以承受,一切都可以包容,方显得我们的伟大、宽阔,坚毅与坚强。一点小小的风波,几声低低的议论,我们都以为大敌当前;飘下轻轻的树叶,洒落微微的细雨,我们都以为会砸破脑袋,那样才真是显得可笑哩! <br/>我以为,北大完全应该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地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为自己的校训,它较“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一点都不逊Se,反而有胸怀天下,包容宇内的气度与胸襟。 <br/>北大人能如此,中国人就何以不能如此呢? <br/>

四姑娘 发表于 2006-8-15 12:46:00

例文2:宽容是阳光 <br/>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相关的话。&nbsp; <br/>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nbsp; <br/>现代的戴尔·卡内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狠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nbsp; <br/>狼再怎么扮演“慈祥的外婆”,发“从此吃素”的毒誓,也难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杀净尽,羊群反而容易产生瘟疫;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关进栅栏,凶猛的老虎也会退化成病猫。把对手看做朋友,这是更高境界的宽容。&nbsp; <br/>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nbsp; <br/>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过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nbsp; <br/>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有义务捍卫您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nbsp; <br/>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nbsp; <br/>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nbsp; <br/>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坚固的事业之基。&nbsp; <br/>你要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因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慌。你更要知道,石缝里长出的草最能经受风雨。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漫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言语刻薄,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割伤自己;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病”。“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nbsp;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 <br/>

四姑娘 发表于 2006-8-15 12:46:00

一样记忆不一样感触 <br/>老考生与名家同写“包容”编前语  高考是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高考作文规范着几代中国青年的书写。每年,数万青年在同一时间同一要求下写作同一题目。但是,他们的价值将被划分成不同的等级。我们是一些走过或还没走过高考之路的人,我们与高考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我们已经或将要被高考打上同样的烙印。2004年,刚刚结束的北京高考作文的题目是“包容”,要求是800字&nbsp;左右,文体不限。像往常一样,大多数老考生为这样的题目叹息,他们的脑子里也许飞快地闪过同样的念头,如果再次参加高考,这叫我怎么写?今天,四位本报老考生与四代作家面临同样的窘境,按照规范化的试题评分标准,他们能得多少分? <br/>少年作家蒋方舟写高考作文: <br/>穿裤子剃胡子◆调皮捣蛋型&nbsp;   <br/>蒋方舟,1989年生,少年作家。现为初中三年级学生。著有《正在发育》等。&nbsp;   <br/>包容听起来像“大爷,再宽容几天吧”的宽容,又像“写得不好,多多包涵”的包涵,但是都不是的。我觉得包容有两种,一种是帮小孩擦掉鞋子上的泥巴,并在他下一脚又踩在牛粪堆里温柔地叹息,这种是妥协。另一种是进攻性的,把别人家小孩的头拢到胸上。&nbsp;  我要说进攻性的。以前,中国只接受一些外国进贡的东西,比如凉快枕头,可以控制做梦的草,但并不接受外国的生活方式,直到赵武灵王———他让中国男人都穿上了裤子。从远古时代以来,男人们都穿两边露大腿的“裳”。后来,这种旗袍裙又改成A字裙,但是从古至今都没有想到穿内裤,所以他们为了防止走光,走路都走的是小碎步,坐的时候,也要仔细整理。年轻的赵武灵王看到他的大臣们这副样子宣布:“我要胡服。”胡服就像“射雕”中完颜洪烈一样拖着几根动物尾巴,而且是穿窄脚裤的。&nbsp;   <br/>众臣都惊骇且不同意,但是赵武灵王一点儿也不退缩,颁布了“胡服令”:要求所有在皇宫里走动,或者在官府当官的人,都必须穿着胡人的衣裳。当时的官员很愤怒地被迫穿上短短的上衣和宽裆窄脚的裤子。赵武灵王戴着有两条貂鼠尾巴垂在胸前的胡冠,文武百官则在冠上插根鸟毛。老百姓也流行在头上包一块头巾。&nbsp;   <br/>这次史称“胡服骑射”的改革使赵国强大起来,士兵们穿上胡人的靴子之后,跑步不怕掉鞋子了;骑马的时候穿裤子,也不怕走光了,这使他们在对敌国的一战中大获全胜。&nbsp;  俄国的彼得大帝是个留学生,学习能力很强,我们历史老师说他枕头下面都放着三角板。他回国以后,看到满街都是留大胡子的俄国人。俄国人觉得大胡子好看,而欧洲其他文明国度觉得大胡子粗野。彼得大帝就下令,俄国男人都必须剃掉胡子,这样出国的时候,不仔细瞧,就觉得他只是欧洲人罢了。命令公布之后,凡是留胡子的,必须交“胡子款”,交了一百块钱就可以得到一个徽章,表示“胡子款已罚”。普希金赞扬这个跟乔丹一样高的强人说:“彼得一世时代俄罗斯进入了欧洲,宛如新船下水。”&nbsp;   <br/>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别处的优点拿过来就是好包容,把别人的缺点留下来就是坏包容。&nbsp;   <br/>作者:蒋方舟&nbsp; <br/>

四姑娘 发表于 2006-8-15 12:46:00

学者杨东平写高考作文: <br/>包容之难◆性情中人型&nbsp; <br/>杨东平,学者,1949年生,现任职于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著有《通才教育论》、《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等。&nbsp;   <br/>一见题目,进入应试状态,脑子翻腾起来:包容、宽容、忍让、大度、中庸、兼容&nbsp;并包、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天地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全球化和多元化……满头满脑都是些大词,肯定不行。思维短路,内存不足,幸亏不是高中生。&nbsp;  <br/>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包容作为一种文化态度,对于大多数善良之人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只要不是极端分子,对不同宗教、民族、文化抱有尊重、理解、取共存共荣的态度,推己及人,可以说是人之常情。日前看凤凰卫视节目,净空法师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方知佛教对世界的理解、对文化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的体认远早于环保主义、远甚于知识分子。认为包括矿物质在内,石块和水,世界万物都是活的,有生命、有情感的!于是,宗教圣地往往草木葱茏、生机勃勃。&nbsp;   <br/>包容之难,其实难在人生哲学上。例如,包容人的缺点。我一直觉得我算是个性情温和、比较能够接受别人的人。恰如不挑剔、无个性的口味,无论南方北方的饮食,酸甜苦辣,臭不可闻,均能得其妙而食之。但年龄渐长,发现自己的耐心竟大不如前,对不能闻道的学生难免火冒三丈,甚至恶颜相向,说明自己修养不足,修炼不够。&nbsp;  <br/>中国的词语之妙,在于它内涵复杂,难以穷尽,而且可以向正反两个方向延拓。因而,在生活的语境中,包容不仅意味着平和、宽容,也经常与另一类态度混淆:不必较真,眼开眼闭,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等等,指向忍让、苟且、退守、犬儒主义的态度,即所谓的“包涵”。虽然随着生活的磨砺和阅历的增长,自己早已超越“愤青”心态,知道世事多不平,不能包打天下,也难以兼济天下;但在社会转型、价值失范的大环境中,面对重大是非和种种怪事乱相,仍很难保持平静闲适、与我无关之心,难以随俗。因为人生还有另外一套价值准则:诚实、正直、实话实说、义务教育“一个也不能少”……在这个意义上,包容易而坚守难。因而想到,敢于愤怒、敢于坚守,或许也是一种包容?当鲁迅说“绝不宽恕”时,他守护和包容的,不是正义的价值吗?  <br/>作者:杨东平&nbsp; <br/>作家叶永烈写高考作文: <br/>包容是可贵的美德 <br/>◆现身说法型&nbsp;   <br/>叶永烈,作家。生于1940年,11岁起发表作品。著有《小灵通漫游未来》等。&nbsp;   <br/>我在电影制片厂工作了十八年,先是当编剧,后来当导演。常有人问我,当编剧跟当导演的感觉有什么不同?我说,就工作性质而言,编剧与导演都是文艺创作,但编剧更多&nbsp;的是“个体作战”,而导演则是“兵团作战”。编剧是“散兵游勇”,你喜欢白天睡大觉、通宵开夜车也罢,你爱去深山老林、海滨小岛写作也罢,悉听尊便。导演则全然不同。导演是“三军统帅”,要指挥演员、摄影、制片、录音、美工、服装、化妆、道具、场记、木工、照明等等。那么多不同工种一起工作,需要协同,需要配合。作为导演,除了电影艺术造诣之外,需要一种品德,那就是包容。&nbsp;  我原本是个急性子,“红头火柴”。当编剧的时候,自由惯了,散漫惯了,“红头火柴”即便走火,或者跟领导意见不合,或者跟导演见解不同,也就一吵了之。可是,当了导演之后,特别是在拍摄现场,千头万绪,导演成了各种矛盾的交叉点。这时候,“红头火柴”一旦冒火,就会导致“天下大乱”。有了几回“森林大火”的教训,我这“红头火柴”渐渐变成“安全火柴”。我懂得了包容,懂得了导演必须善于倾听各种不同意见,必须善于协调各个工种之间的矛盾。&nbsp;  导演虽然是“三军统帅”,但是事事处处不能用“统帅”压人。只有你充分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充分尊重你。就这样,我的摄制组在现场往往七嘴八舌,谁都喜欢向我提出自己对镜头的设想。我喜欢这七嘴八舌的民主气氛。在我看来,这正是对导演最大的信任和尊重。当然,最后还是由我“拍板”。不过,我在“拍板”前,要在现场充分说明理由,得到了大家的理解,于是全组统一了创作意向,拧成一股绳,工作起来非常默契。&nbsp;  <br/>其实,就家庭而言,包容同样不可或缺。我的小家,最初是夫妻两人,不久增加了两个儿子,后来又增加了两个媳妇,如今很快还将增加新的小成员。小儿子一家在美国,大儿子一家在台北,我笑称我们家是“一家三地两制”。长媳是台湾人,我们家又成了“两岸之家”。年岁不同,阅历不同,环境不同,工作不同,存在着明显的代沟。作为一家之主的我,犹如在拍摄现场的导演。我发现,在导演工作中学会的包容,对于小家庭同样需要。家里虽然也常常七嘴八舌,但是彼此互相尊重,成了和睦之家。“家和万事兴”,这“家和”的前提就是包容。 <br/>包容,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涵养。包容不仅产生和谐,而且产生凝聚力。包容的前提,是宽广的胸怀。所谓海纳百川,首先就是有了大海那样的胸怀,这才能够百川并蓄。人人需要包容这一可贵的品格。“散兵游勇”般的编剧,如能善于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一定会使作为“一剧之本”的剧本写得更好。就连写剧本的电脑,那成百上千的电子元件也是依靠“兼容”组合在一起。兼容,其实不就是包容的“电子术语”?!   <br/>作者:叶永烈&nbsp; <br/>

四姑娘 发表于 2006-8-15 12:47:00

诗人西渡写高考作文: <br/>包容◆严肃认真型&nbsp;  <br/>包容是人类的美德,不,它是人类最为宝贵的意识。包容是文明的标志、文明的成果,也是文明的成因。&nbsp;   <br/>每一个生物体,都是一个依赖“包容”创建起来的和谐的、有机的组织。从最低等&nbsp;的原始生物到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任何生物体都由许多不同的物质成分、不同的元素“包容”而成。生物体要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要维持其作为生命的存在,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包容”。如果组成这个生物体的物质成分闹起“分裂”,等待这个生物体的就只有解体和死亡。“包容”是生命的根本机能。&nbsp; <br/>对生物体如此,对社会组织也是如此。人类社会的任何组织,小至家庭,大至社会、国家,要和谐共存,都离不开这个“包容”的意识。人们的性格不同,个性各异,对事物的见解各各不同。如果缺少这个包容的意识,人人各执己见,见面只有争吵,哪里还能一起共事、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呢?所以,“包容”也是社会组织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机能。&nbsp; <br/>从人类历史来看,“包容”总是和繁荣、昌盛、进步联系在一起,而偏执、独断、专制总是和战争、不幸、灾难联系在一起。“百家争鸣”,乃有战国的学术繁荣:“独尊儒术”,乃有刘汉以后的文化衰颓。大唐对异域文化的兼收并蓄,遂有盛唐文明辉耀千古;满清在外来文明前的闭关自守,终致近世中国的积贫积弱。北大在现代学术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奠基于蔡校长的“兼容并包”:“十年浩劫”中文化学术上的万马齐喑,根源在“八个样板”的“一枝独秀”。&nbsp;  <br/>我以前的邻居是一对中年夫妇,带一个上中学的孩子,一家人原本生活得和和美美。我经常看见他们有说有笑地一起散步。曾几何时,这种和谐美满的气氛消失了。夫妇俩开始频繁吵架。我下班回家,经常不得不耐着性子欣赏隔壁的“战争交响乐”。家具的碰撞声、瓷器的碎裂声、男人的谩骂声、女人的嚎啕声、孩子的啜泣声,八音齐奏,此起彼伏。后来,男的带着孩子离开了,只剩了女人一个人。人整个儿变了,见天阴着脸,不哭不笑,似痴似呆,看了令人心碎。这是缺少“包容”而导致家庭解体的例子。&nbsp; <br/>人类还远远没有学会“包容”。“9.11”以及随后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这些不幸的事实不断提醒我们,人类距离学会“包容”还有多远。也就是说,我们还远远没有低等的生物体“聪明”。&nbsp;   <br/>但是,为了和谐的生活,为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我们必须变得聪明,真正学会“包容”。&nbsp;   <br/>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包容”的意识呢?&nbsp;  <br/>“包容”,归根结底,根源于爱和理解。只有心中有爱,我们才能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人,才会充分尊重他人的立场和见解。只有爱,才能消除彼此的敌视、猜忌、误解,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和谐共存。而爱的荒芜和消亡,将使最亲密的人彼此伤害、仇视以至兵戈相向,就像我的邻居一家。&nbsp;  <br/>作者附记:这篇作文是奉编辑之命而写的。说实在话,我觉得这题目过难,对学生尤其不亲切。这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题目,世界各国的领袖们尚且做不好,叫学生如何着笔?这篇作文花了我近一个半小时。不知道能不能算及格?如果身在考场,更不知会写成什么样。我想,如果让我现在再参加高考,还未必能考上大学。虽然,当年我是以绝对的高分考取的北大。也就是说,我们所考的东西仅仅对考试有用,考过了,就可以丢在一边,而且一定被丢在一边。就拿作文来讲,我们出的高考作文题,经常不是为着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是故意在跟学生为难。我参加高考是在19年前。但对于那样一次命运攸关的考试,对当时的作文题,我现在一点点印象都没有。可见,那题目是多么不得我心。&nbsp;  <br/>西渡,诗人,生于1967年,1985年考入北大,现任职于出版社。著有诗集《雪景中的柏拉图》等。 <br/>文化主编写高考作文: <br/>包容之西安彩票刘亮版 <br/>没有熬不过的黑夜,没有等不来的黎明&nbsp;  <br/>作者为本报文化副刊部主编,198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成绩为84分(120分制)。&nbsp;   <br/>我最常听到别人劝我的话就是“那谁谁也不容易,包容一下吧”。&nbsp; <br/>但是,我不能。那辆宝马车是我的,我的彩票没有做假,别人不相信,我自己知道。我喜欢宝马车,我喜欢中奖的感觉,但这些并不重要,如果我不说,他们会把我当做贼,当做一个不诚实的人。&nbsp; <br/>他们说,你别闹了,这样不利于你的健康,也不利于你家人的健康。可如果我默许别人把我当贼,我的家人就会健康了吗?&nbsp;  <br/>我爬上了广告牌。&nbsp;  <br/>广告牌的立柱,冰凉;广告牌的顶端,有风。为什么没有暴风雨?课本上的那句话我记忆犹新: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对着青天,我昂起了头。既然没有暴风雨,那就让阳光来得更猛烈些吧,让它晒破我的皮,晒干我的骨,晒出我的清白,再晾清我的无奈。&nbsp;  那个长了胡子的人,把彩票卖给我的时候就已经设好了圈套吗?如果买那张彩票的不是我呢———他们是给所有人设置的圈套啊,这并非一个人的故事。&nbsp;  <br/>我忽然明白了电视里那个被诬成偷牛贼的老人,他是一个农民,花了7000多元钱为牛做DNA鉴定,而那牛也只值700元。老人一直在喃喃地说,要不这么做,俺会一辈子被人说成是贼的。无论一阵子,还是一辈子,我和老人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不是贼。&nbsp;  但他们说我是。&nbsp; <br/>我爬上了广告牌。&nbsp; <br/>我不是贼,但他们说我是贼,说那张彩票是我伪造的,太抬举我了,我根本没有伪造彩票的技术和能力。一个没有犯罪的人却要遭受这样严酷的惩罚,这个社会还能让我相信什么呢? <br/>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那宝马车,是我应得的,无论是靠运气得来的,还是辛苦一年该分配的,我要拿自己应得的东西,怎么就成了贼呢?&nbsp;   <br/>但我相信,没有熬不过的黑夜,没有等不来的黎明。我可以包容别人的无心之失,但绝不能包容有意陷害。&nbsp;  <br/>不,我不能包容。&nbsp;  <br/>于是,我爬上了广告牌。(此文为模仿刘亮口气杜撰,与西安彩票案中真实的刘亮先生无涉———作者注。)  <br/>作者:王小山&nbsp; <br/>文化编辑写高考作文: <br/>包容之文不对题愤青版 <br/>这个题目让我很愤怒作者为本报文化副刊部编辑,1996年考入北京大学,语文成绩114分(150分制)。&nbsp;  <br/>包容,这个题目让我很愤怒,因为我现在恰恰处在一个不被包容的境地,被迫去写一个题目叫“包容”的作文。这就正如处在一个暴君的统治下还要歌颂他的仁慈。&nbsp; <br/>高考,俗称独木桥,正是与“包容”的精神格格不入的,因为它要把千奇百怪的人都用同一个模式来筛选。&nbsp;   <br/>对一个开放的社会来说,高考根本不可能占据多重要的位置。我们也的确是越来越开放,高考的重要性也在日渐降低。80岁的老头子不是也能参加高考吗?清华食堂卖馒头的师傅不是也能托福考640吗?现在发财的老板不是有三分之一没上过大学吗?&nbsp;  <br/>应该说,社会环境是越来越宽容了,但奇怪的是,高考却越来越被重视了,被当成了这个社会的头等大事。到了6月7日、8日,所有人的心似乎都一紧,似乎都抽搐了一下。&nbsp;  我能想像你们——爸爸妈妈爷爷姥姥,这时站在校外的树阴或烈日下,眼巴巴地盼望着,你们怎么就不能干点别的什么去?救护车很吓人地停在操场上,监考老师戴着深不可测的墨镜;交警在街上忙碌着,网站工作人员在拼命搜索与高考相关的信息好组织起一个专题;建筑工人们无所事事地在工地上闲逛着,街上很冷清,工厂人事科员手里攥着大把的请假条。你们,这一切都在给我压力,让我手心出汗,失眠,脑袋里一片空白。&nbsp; <br/>为什么不能把高考看作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像上个厕所一样简单?我今年不能上大学,我过二十年再考个大学玩玩不行吗?我非得上大学吗?为什么我不能干一些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为什么生活失去了最基本的包容性?&nbsp;  <br/>当然,这可能并不怪你们。我们所有人都处在现代性的强制性体制中,我们被所谓的“工具理性”控制了。小孩子要拼命读书上学,大人要拼命工作,吃的东西已经足够了,但我们还要不知道为什么地去忙碌。&nbsp;  <br/>为什么我们不能享受生活?我们有多少人已经完全忘记了草是什么样子的,溪流是什么样子,蓝天白云是什么样子的。多么可悲呵。&nbsp; <br/>鸟有鸟飞行的轨迹,石头有石头存在的姿势,人有人的活路。为什么我们不能活得自由一点?为什么我们每个人头上都高悬着一根鞭子?我们,人类,究竟是谁的奴隶?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活在一个包容的世界上,不被强迫去做一些事?&nbsp; <br/>这不是一篇可以预想的好作文。你们——阅卷老师能“包容”这样的作文吗?我——一个渴望自由生活的十八岁的男孩能被“包容”进大学吗?如果最后我得知我的作文得分是那种最低的档次,我将不再相信什么“包容”的鬼话,不再“包容”任何人。  <br/>作者:古小即&nbsp; <br/>经济新闻部编辑作文:包容之中心明确正经版 <br/>一个人类面临的永恒主题&nbsp;   <br/>作者为本报经济新闻部编辑,1989年考入大学,语文成绩107分(120分制)。&nbsp;   <br/>包容,一个普普通通的词,却已经被人们重复了几千年了。之所以人们一再地提起这个词,大概是因为这个词所包含的意义是人们一直没有做到的。&nbsp;  <br/>房龙在《宽容》的序言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寂静的山谷里,有一群善良的人。千年以来,他们一直生活在那里,对山谷之外的世界一无所知,他们所有的智慧和敬畏来源于几位年长智者掌握着的“祖宗律法”。一天,一个年轻人从山谷的外面回来了,他对人们讲起了山谷外面的世界。人们惊呆了。然而,这是违背“祖宗律法”的弥天大罪。年轻人被处死了。紧接着,严寒与灾祸降临了谷地,终于有一天,人们艰难地走出谷地,发现了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美好,人们这才想起当年的年轻人说的话,是年轻人给他们指出了走出山谷的路……&nbsp;  这是人类历史的缩影。&nbsp;   <br/>人类在追求幸福和自由时,却总是不能包容与自己不同的“异端”,血腥、杀戮、苦难也由此紧紧地伴随着人们。&nbsp;  <br/>中国有句古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的就是一个能够包容一切的胸怀。而一个文明的发展何尝不是这样,这种发展必需的首要条件就是它拥有强大的包容性。只有这样,一个文明才可能保持长久的活力与生命力。&nbsp;  然而人类的历史永远不会那么简单,世界依然充满了仇恨。在许多人的心里,“包容”变成了“拿来主义”,它所包含的所有意义仅仅成了对新科技与新技术的索求。现代社会里,知识已经不再被少数人垄断,“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仇恨往往来源于隔膜,冲突也往往更多地掺进了“文明的冲突”的味道。这就需要我们去互相了解互相尊重,要做到这些,首先需要的就是“包容”,如果我们连“异端”的权利都“包容”不了,又谈什么了解与尊重呢?“包容”,一个人类面临的永恒主题,只有真正地做到了包容,人类才能有真正的和平与进步。就让我们永远都尊重“异端的权利”吧。   <br/>作者:王十一&nbsp; <br/>

四姑娘 发表于 2006-8-15 12:47:00

娱乐编辑写高考作文:包容之结构混乱歪诗版作者为本报娱乐新闻部编辑,1992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语文成绩85分(120分制)。&nbsp;   <br/>包容&nbsp;   <br/>在饭桌上抠脚丫子&nbsp; <br/>在电梯里放屁&nbsp;   <br/>午睡时打呼噜&nbsp;   <br/>非用餐时间大嚼开水泡葱&nbsp;  <br/>莫名其妙地傻笑&nbsp;  <br/>用家乡话背后骂人&nbsp; <br/>上个厕所也要向领导汇报&nbsp;  <br/>报道车祸写死者真名&nbsp;  <br/>嘲笑他人的神&nbsp;  <br/>踩邻居的花&nbsp;   <br/>在别人工作的时候闲逛写诗&nbsp; <br/>接吻时偷看别的女人&nbsp;   <br/>当我们在谈论“包容”的时候&nbsp;  <br/>我们是在说这些事情&nbsp;  <br/>这个可爱的词汇&nbsp;  <br/>就像膝盖里的纤维球&nbsp;  <br/>把每个人的讨厌之处包裹&nbsp; <br/>然后连接起来&nbsp;  <br/>无数个这样不靠谱的&nbsp;   <br/>廉价的尼龙拉扣&nbsp;   <br/>维系着我们和平的日常生活&nbsp;   <br/>就像老农的羊皮袄&nbsp;   <br/>发出温和的膻味&nbsp;  <br/>消极而且让人难以信任&nbsp;  <br/>只要使劲地摇&nbsp;   <br/>或者倒提着抖一抖&nbsp;  <br/>它就会散开,&nbsp;  <br/>散开,散开&nbsp;   <br/>一眨眼土崩瓦解&nbsp;  <br/>在刀刃里渗进稀有金属&nbsp;   <br/>枪管里刻好膛线&nbsp;   <br/>在手雷里塞满钢珠&nbsp;   <br/>机翼下挂满炸弹&nbsp;   <br/>堵车的时候在街头大打出&nbsp;   <br/>冲同学的肚子开枪&nbsp;   <br/>挖出淫妇的心&nbsp;   <br/>用十字架钉死他&nbsp;   <br/>把长竹杆插进他的肛门&nbsp;  <br/>把他的大脑打出空穴&nbsp;   <br/>肾上扎个窟窿&nbsp;   <br/>颅骨用来打保龄&nbsp;  <br/>眼珠当炮儿踩&nbsp;   <br/>这些字眼是多么地光芒四&nbsp;  <br/>就像太阳挂在我们的天空&nbsp;  <br/>以至于当我和所爱之人在&nbsp;  <br/>一个屋檐下吵架&nbsp;   <br/>都会小心地思忖&nbsp;   <br/>人的影子需要有多宽广&nbsp;  <br/>才不至于在这光下&nbsp;   <br/>彼此摆出决斗的姿势  <br/>作者:刘铮&nbsp;&nbsp; <br/>

四姑娘 发表于 2006-8-15 12:48:00

北京高职招生 <br/>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br/>  “时尚”是社会在一定时间段流行的习俗和风气,有人也称之为“时髦”或“新潮”。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五花八门、形形SeSe的“时尚”竞相展示着它们的身姿,赢得了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他们追求“时尚”,创造“时尚”并享受“时尚”,但是人们对“时尚”的认识却不尽相同,可谓见仁见智,赞赏艳羡者有之;指责排斥者有之。 <br/>请以“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br/><br/>例文1:时尚流行我心定 <br/>时尚,是社会在一定时间段流行的习俗和风气,有人也称之为“时髦”和“新潮”。 <br/>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五花八门、形形SeSe的“时尚”竞相展示着它们的身姿,赢得了一部分人,尤其是年青人的青睐。 <br/>时尚,关键在于流行,且不说流行不一定是好的,“因为流行性感冒也流行,艾滋病也流行”,就是流行本身,既为流行,谁来引领,谁来推动,流行动机何在,目的何在,效果如何? <br/>“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全匹帛”&nbsp;。潮流与时尚的兴起,往往前有引领,后有推动,中间大多为身不由已,言不由衷,随大流而矣。但相互激荡,推波助澜,来势其汹,去势之猛,超乎人们的想象。 <br/>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模仿性、从众性太强的民族,往往什么东西一出现,常常是不问青红皂白,不问来龙去脉,不问所以然,便一哄而起,一拥而上,从众而行,所以流行的速度,波及的范围,较之恶性传染病,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结果,往往让人瞠目结舌。 <br/>五千年的文明,太古老了,让我们也有些陌生、疏远;好在新中国50多年的历史,离我们尚不太遥远,许许多多的事情,我们仍然记忆犹新。回顾50多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事情还少吗?而这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仅仅是头脑发热,缺乏理性的行为,给中华民族,给百姓苍生,造成多么大的灾难啊! <br/>如今倒好,人们似乎走出了过去政治的狂热,走入了经济的“冷静”,但扪心自问,我们真正冷静了吗?不说其他,单就流行,我们依然处在非理性的状态。 <br/>现在有时装设计师,时装模特,时装发布会,而且有形象设计师,Se彩顾问,等等等等。女性的服装一季一流行,一年几变化,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即让男人简单、呆板,几年、几十年一惯制的西装,如今也颇有流行的讲究。过去的两粒扣西装不时兴,不流行了,今年流行三粒扣,明年流行四粒扣……此时流行圆驳头大翻领,彼时流行方驳头小翻领……让老实巴脚的男人们也手足无措,不知穿什么好了。 <br/>而如今年青人的流行,就更多了,多得让他们的父辈都如坠雾里,不明就里。 <br/>流行归流行,但是谁人受益?是商家无疑。但一个腹有诗书,气宇轩昂的男人,即让衣着平常、素朴,无论三粒扣,还是四粒扣的西服,抑或一件中式的布衣布衣,我想,他的形象、气质也一样不逊于一个油头粉面,珠光宝气的人,而且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br/>《晋书》本传里记阮咸,说“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皆锦绮灿目。咸以竿挂大布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br/>人家晾晒出来的衣服都非常漂亮,家贫困窘的阮咸,没有什么好衣服可晒,但是又喜欢流行,也要晾晒衣服,只好用竹竿当院挂出粗布短裤,有人奇怪他的行为,不以为然,他只得自我解嘲地说:不能免俗,姑且如此而已! <br/>如今,我们盲目跟风,一味热衷于流行,又在多大程度上与阮咸的“不免能俗,聊复尔耳”不同呢? <br/>在一个时尚流行,风水轮流转的时代,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人,应该不为世俗所动,不为流行所动,认准自己的事业,认定自己的方向,入静、入定,伏下身子,潜下心来,踏踏实实,稳步前行。 <br/>流行时尚,皆为过眼云烟,唯有学问事业,长留世间。 <br/>有志的年青人,不要自轻自贱,没有主见,莫为流行所动。 <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4年高考优秀作文选(北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