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遂宁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陆
x
断奶全指导
1 Z3 [2 r6 x! `$ e) k+ N. ^by halolo ) C$ D) ~- J2 {/ H7 I% I8 l
2 v W5 U# d/ m; `$ A' T, s) l2 S% i: b+ a/ q
' D* y" S" e& W' f0 M
哺乳,不仅是妈妈喂孩子吃饭,它首先是一种喂养关系,一种抚养孩子的方式。
* _ D' p8 w/ u; Z' u, O) I同样,断奶,不仅是改变孩子的口粮,也是改变孩子日常生活中吃、睡、心理需求的满足等许多既有的习惯。
2 F4 }9 v1 N8 n. A1 }" {, h. D! k所以,什么时候断奶,怎么断奶,妈妈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才能做出恰当的决定。
2 `8 ]- K; [4 J; `8 j0 @# v
3 P( I2 a$ _" C( y; @7 m! d (一)营养、抵抗力、食品安全4 T8 l6 v C; c4 m- Q9 H
5 R# L- ]1 ?8 x* U" H0 _' {4 B+ d, `4 M( r* L6 z3 |" }
营养2 z7 ~# e- p- f6 j5 t; g* N' f
0 D+ Y5 {0 z- a4 C) A
母乳对孩子的营养摄入有多重要呢?这得按年龄段来看。
# d5 }- z. P# N& Z( ?
# U6 t5 Z5 G/ ~7 T# P1 岁以下的宝宝
7 p) X8 f$ t# }. S9 S, g) g1 a5 S H' n
c5 o, D2 j# d: Q' p2 K奶,是宝宝摄取营养的主要途径。& M- E& X3 J: D6 }) z
* N8 H) ^- A1 N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然后在逐步添加辅食的同时,继续母乳喂养到至少1岁。不吃母乳了,就得用奶粉代替。这对宝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营养损失。比如,母乳中有大量的胆固醇,这是幼儿大脑发育必须的养料,但奶粉中是没有的,因为胆固醇不能人工复制。# B1 _6 H% W# V. r3 ?* |
. J' O! q, M' G# E j& a0 u
很多妈妈问:据说母乳8个月(或6个月,10个月,或1岁)之后就没有营养了,是这样吗?2 i- q& K, q! e' \6 H7 h5 a
短一点的回答是:不是这样。
0 a9 d, E' T) ~; B/ h. H长一点的回答是:母乳是妈妈的身体为宝宝精心“配制”的专用营养品,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有营养的。不但如此,还会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自动调节成分和营养配比。用周华健那句广告词来说,就是“暖暖的,很贴心”。
7 |. Q9 N$ Y# P* {3 S$ d) c, j. A7 V# d# x! u
有的妈妈问:我的宝宝不吃奶粉,但辅食吃的不错,可以断奶吗?或者,可以断掉白天的奶,只吃夜间奶吗?1 U( [7 K& g; V$ X, @. @
3 U) `9 j* v$ F. T: d
回答是,绝对不可以!辅食之所以叫“辅食”,就是因为它是辅助性的食物,奶才应该是宝宝的主食。只吃辅食,也可以填饱肚子,让宝宝不饿。但是,营养是不够的。很容易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发育迟缓。美国最著名的儿科医生,西尔斯医生明确讲到:辅食应当是在母乳之外给宝宝提供额外的营养,而不是顶替母乳给宝宝提供营养。% S. Q+ }/ ?" ^# d% m
% Q! y% f3 c3 \" V( B# j0 Z7 ^8 ?* x0 X% M6 x# B( J
那么1岁以上的宝宝呢?6 `& y7 M: g5 e% b
. P) C! B( |* t9 x ? K( t
奶,仍然是必需的,尽管不再是主要的营养来源。% f+ n I+ E5 B. j/ W
6 E) @5 i2 l! I$ g. O1 tWHO最新资料表明,1到2岁宝宝的总能量需要为894千卡,其中346千卡的能量需要从母乳或配方奶中获得,而另外548 千卡的能量需要从辅食中得到。断了母乳,还是得吃奶粉或者鲜牛奶。从营养角度看,仍然是舍弃最优,反取其次。而且,虽然配方奶在维生素、微量元素、酶、脂肪酸等重要营养上远远次于母乳,但在加工时却保留了牛奶中蛋白质、脂肪、能量高的特点,所以吃配方奶比吃母乳更不容易饿。宝宝喝了太多的奶粉,反而没有胃口再吃别的东西,不愿意再吃那些有营养的饭菜。或许宝宝的体重增加仍正常,但是这样的饮食结构并不均衡。
0 @/ s! l7 o& a; b7 B, @( ^( t* U! s5 W1 ]7 \
所以,从营养角度考虑,1岁之前不应该断奶,1岁之后继续母乳,也会让孩子摄入更全面更均衡的营养。: v: H: _# c6 ?; {# G: G
: U- i7 H* i r抗病
1 C$ r# u- [, |1 S3 D7 l; w6 W+ z, w4 W, y) ^) d
宝宝出生时,携带着妈妈给予的全面的抗体,它们“罩着”宝宝直到6个月大,之后便失效了。没了“金钟罩”,就剩下富含抗体的母乳这么一件“铁布衫”。
4 u. V D4 g! C
3 f- b( Q. W. m1 j- A从这时起,妈妈就面临一个简单的选择:对于眼前这个刚刚开始发展自己的免疫系统的娃,是留着这件“铁布衫”,扶上马再送一程,还是干脆连“铁布衫”也一起撤了?
( }6 m5 ?4 O/ A c/ m4 o& u4 O( |- P" W5 g
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选择。6个月之后,孩子逐渐会爬会走会跑了,什么都能摸到,什么地方都能去到,什么人都能见到,细菌、病毒统统都有机会接触到。“铁布衫”当然是再穿一段时间好了。
1 `7 d+ m( a' |9 R* o8 F$ a$ d2 l' ?4 v B8 K- w, j
退一步说,万一遇上厉害的流感,孩子中招儿了。发烧流鼻涕难受,茶饭不思的,至少还有母乳能吃进去,不至于脱水,不至于形容憔悴。" V# D2 d3 f3 q. o& c/ n/ J
# D; ~' W6 W6 k4 G3 v4 }4 x4 A$ |: `
/ H# ]: O+ R, N4 `( `; y8 k7 d食品安全% \% s9 k- i6 q
Q( G6 P) p: E/ g: f
吃国产的奶粉,担心奶源的质量和生产标准;吃进口的奶粉,价钱就几近翻倍。而无论吃什么奶粉,奶粉里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率都大大低于母乳。奶粉宝宝的妈妈还要额外操心补锌补钙补维生素的问题。这些东西怎么补,各种钙剂是否安全,又是个心病。
}, D, U7 v. Z6 w7 @) j0 M. ]: ]2 I- p8 K9 \
宝宝能从饮食中摄入基本足够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要等到1岁之后能吃到均衡搭配的饭菜了才行。如果在1岁之前断奶,显然会让孩子失去最有效的、最安全的 “补品”。1 F4 H) Z8 v6 H
3 b& v2 \+ U9 ?; O h2 F5 |/ B
1 ~1 t; m2 \" s; u7 ~( `
4 I& S& T, C( F& f9 S Q) }1 t (二)合适的时间3 U1 a% A& c, Z, p5 F
( Y- F, |3 E; @- V
1 ^& {9 Y) _$ u7 A. I& ?) b. e) J8 \+ R t/ [; e+ _3 y: @
其实并不存在一个“应该断奶”的时间。什么时间断奶合适,应该由妈妈综合考虑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日常照料安排来决定。那么妈妈在决定何时断奶的时候,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一是营养,二是宝宝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和发展需要。 D' ~) F5 ^( f# F7 W0 S! D) L- ]
" I" a& q& w4 u2 H" I+ `' q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乳喂养到至少一岁,最好2 岁。
6 E& U, `( h( e) l* V- R' q/ h
" \" y( N2 N$ b1岁以内
0 o% E- c: F) ~3 P2 `2 n l! R+ U. s( i1 \5 F; ]9 L
1岁以内的宝宝,即便仅从营养健康的角度讲,也是无论如何不应该断母乳的。希望宝宝身体健康、头脑聪明的妈妈,一定要重视1岁以内的母乳喂养。具体参看断奶的时间和方式(一)营养篇。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应该纯母乳喂养。: B/ \; i* l- j) n+ c5 d
! ]3 W* v+ P. G; @- m( _/ ~
多数在1岁以内停止母乳喂养的母亲是由于遭到了母乳喂养方面的困难,缺乏专业的帮助,也缺乏家人的支持。这是很可惜的。卫生部资料显示,我国6个月婴儿的母乳喂养率大约是67%左右,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提到的85%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7 _5 L( p/ L; F" o& i
% I1 M( Y" X$ b
; n+ U5 t' E' J
1岁到1岁半) O) J) i7 ]6 I7 o9 ^& ^# w
" J: {* Y; {! N' A( ~+ F
★ 这个阶段,宝宝的几个特点决定了这是断奶最困难的时期。. w) X' }, Z+ E- T9 z2 D
/ j5 ?* G( S% p1.宝宝的分离焦虑已经很强了,对与妈妈的任何分离都非常敏感和抗拒。8 H$ F" n* |% r) b( B
6 T$ i. D/ c" n' h
2.口欲期还没有过去,吸吮母亲的乳头仍然是宝宝缓解焦虑不安,感受安全的重要方式。, O- V5 G b0 [7 m5 |% ^
l& Q* K5 f+ O+ p* [
3.奶瘾也开始大起来,进入了为期半年左右的奶瘾旺盛期。5 r9 K9 ?. G: R8 R% g+ m4 k0 d
# x; N4 U& \- I+ ^6 E! d4 J9 P6 y6 y9 o
4.还没有发展出完全依靠自我安抚入睡的能力,吃奶还是辅助宝宝入睡的重要手段之一。" C0 Q) J) `" t: x0 Q* @5 P
% R$ R. @) ?5 }9 t+ X6 a# {7 ]
' _4 s. D* T' z
【宝宝发育的节奏各有不同。以上几点一般说,也会出现在1岁以前,和1岁半甚至2岁之后,只是在1岁到1岁半这个阶段表现得最为集中和典型。】
9 H4 S. k6 d5 ?0 D$ R6 a9 X* J/ w7 j' p
★ 除了断奶比较困难之外,这个阶段继续吃母乳,还有很多巨大的好处。/ ~4 d1 ~' A; u: O7 R
9 \2 w4 P. R( I3 W L( M- l+ y从身体健康角度讲,宝宝还有1/3的营养需要从奶中获取,断了母乳之后还需要改吃配方奶,这就造成了营养上的损失。从心理健康和性格培养的角度讲,继续母乳的重要性更是非同一般。. p: ~* P5 F4 `$ g" P
+ i8 L6 J' E4 V* E. O4 l" i
1岁之后宝宝进入学步期。学步期的孩子每天都在探索,在成长,探索就难免有挫折,成长就难免有不安。母乳这种最直接的和妈妈相连结的方式,从出生起就是孩子安全感和安慰的重要来源。对学步期的孩子来说,继续吃母乳会让他们少些不安,多些勇气,很快从挫折感中恢复到积极探索的状态。《西尔斯育儿经》 里写道,那些非常自信、安全感非常好的孩子,都不是断奶过早的孩子。
7 }9 ?: ^) r/ O$ M! d) @, k5 t& z
所以,如果妈妈的目光不只停留在宝宝的体重和饭量上,还看到孩子将来在幼儿园的适应问题,看到孩子上学后应对学习和社交上的各种情况的能力,看到孩子是否 能以安全而自信的姿态去面对一生中婚姻事业等重大问题,最好慎重考虑断奶的时间和方式。在妈妈的时间和精力能承受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让断奶成为孩子经历的第一次勇敢成长,而不是被迫的悲痛分离。6 ~3 `- Q8 g% _% Y4 } C! {) O
! j0 [; A% ^" g; L★ 断奶的原因站得住脚吗?$ p8 H5 C& K) `" I& W0 Z; }
3 t8 \. p6 | W; y而实际生活中,在这个月龄断奶的原因,往往既不是孩子已经不需要吃奶了,也不是妈妈不能继续喂奶了,而是出于一种并不科学的“传统”——1岁了,该断奶 了。而这个“该”到底是因为什么,往往坚持此时断奶的人也说不出科学道理。还有很多情况下,是母乳成了其他错误的育儿方式的替罪羊。比如很多家长成天追着 孩子喂饭,造成孩子厌食,却以为吃母乳的缘故。有的家长对孩子身高体重的增长没有科学认识,一但孩子身高体重的增长达不到他们不切实际的要求,就把断奶提上日程。还有很多其他为了大人方便的原因,比如断奶了其他家人带孩子会更容易。家长应该自问,孩子的成长需要和家长一时的方便,到底哪个更重要?
- ~/ d5 y+ `3 V/ Y; r* T7 D& M
. y" K: C9 S& D9 u2 C: W
7 |! z2 M+ \ N+ |- W/ ?- O8 a, q1岁半以后, }: H+ }) i* v E. G
% k& w; E8 b& ~: H: p% b
多数吃奶到2岁左右的宝宝很好断奶。那不是因为宝宝听话,而是宝宝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育到了准备好断奶的程度,依恋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内心已经打好了安全而自信的基础,也自然就能坦然面对断奶——这个人生第一次与妈妈的分离,这个出生以来第一次重要的成长事件。
+ J$ ]* @; z% t L# A! X
* {: f1 w/ F s. l需要一提的是,成功断奶的前提是宝宝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而并非单纯年龄到了。有些宝宝,虽然一直母乳到2岁以后,但并没有得到恰当科学的抚养,比如日常生活单调,没有充足的材料和空间去探索和玩耍,妈妈除了喂奶不懂的用其他方式给孩子安慰和亲密,家庭关系不稳定,生活缺乏秩序,安全感不足。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对母乳过度依赖。吃奶成为了他们填补空虚的手段,成为感受安全和亲密的唯一途径。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年龄虽然不小了,但断奶会非常困难。
* { r/ e1 S( U3 B) a4 r
2 v1 p( N% f9 |% M+ @总的来说,断奶应该是一次成长,而不是戒断。如果妈妈喂奶有困难, 随时可以断奶。但如果没有,请不要着急。请给宝宝时间,相信一定会有那么一天,妈妈和宝宝一起愉快的和母乳再见。
/ ]7 _7 y* |) Y/ L0 d% ]% s5 x- P) T: w& p |
0 R- [& z7 f' }2 y0 {
( |5 O8 x& L0 z7 ]
1 P% z. b, P9 D7 B
! w$ C$ G6 Y5 R' ^* H/ n (三)合适的方法
' ]8 f; o, z0 T
# Z# g4 P2 Q9 P/ ]6 n9 e6 A+ ]9 v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习惯,, i8 k3 s, [9 ~7 Z
每个妈妈都是最了解宝宝的人,
* C/ |# x' a' t- U0 k( \$ p最合适的断奶方式,是妈妈用心为宝宝专门制定的。
3 {' l4 K2 c" @4 V D% d0 w8 `
1 a6 s+ P9 f* a7 n" \# A1 v
) D8 P4 y& N2 V- L# ^% \断奶的方式视宝宝年龄应有所不同。
* ~' Y1 J3 Q6 i# k }+ j& _0 ]; A, |
1岁以前2 ^5 |2 f9 R. H: w1 L
; Y c6 X/ @6 I: q3 o7 R" I很多在1岁以前给宝宝断奶的妈妈,都用几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逐步断奶。先减少白天喂奶的次数,逐渐到白天不再喂奶,再逐渐断掉夜奶。这样,孩子可以慢慢适应,妈妈也不受涨奶的痛苦。这样断奶的妈妈,通常最后没有涨奶的过程。- Q' N" O. w- W% n
& F' p P% \1 ^" Y6 ]$ z
首先要选择春季或秋季,避开容易生病的冬夏两季。选择宝宝身体状况良好,家庭生活稳定的时期。避开生病,受惊,打预防针,更换照料宝宝的人,搬家,妈妈出差等时期。) _+ M: r' w; h {* o; P/ X, g
) J' J; S1 C, p- }5 j应该先断白天的奶,后断入睡时和夜里的奶。因为白天宝宝有很多活动可以做,不吃奶很容易做到,甚至有的宝宝白天会想不起来吃奶。入睡和夜里的奶对宝宝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睡眠辅助手段。妈妈需要在断夜奶之前,早早开始培养宝宝熟悉其他的辅助入睡方式。比如睡前讲故事,唱摇篮曲。- ~0 v$ \+ R7 f( |* ~) y
: M" t; {! o. B1 Z# Q1 x" p6 _断奶前,一定要先让孩子接受了配方奶或者奶瓶。很多人以为宝宝饿极了就会吃奶瓶了,其实不是的。有的孩子断奶之后也就接受奶粉了,但很多孩子断奶之后仍然不喝奶粉,宁可每天饿着,或者只吃饭菜。再加上上火,吃不好睡不好,几天就病了。在谷歌或者百度中用“断奶”和“不吃奶粉”两个关键词一起搜索,会发现断母乳后仍然坚决不吃奶粉的孩子惊人的多!' ?0 {3 h* v2 H" K# h; C
. z7 N$ v9 V, T& {
还有很多孩子,断奶之后虽然接受奶粉了,但拉肚子,大便干燥,或对奶粉过敏,起湿疹。看看宝之道的问题,断奶之后才发现问题严重了跑来焦急求助的父母很多。所以,一定要做好过渡的准备,确认把母乳换成奶粉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了再断奶。不能怀着侥幸心理贸然行事。
' f& }$ u0 ~/ F2 [0 T7 [. I t+ N6 v8 a1 o/ X/ Y( {7 `
1岁以内的孩子,断奶之后是应该吃配方奶的。有的孩子断了母乳之后不接受奶粉,家长就让孩子完全依靠饭菜了,这是不对的,会造成孩子营养摄入不足,胃肠负担过大。" m" W, h) K" u! k# o
: C; B- ?6 c- T5 M1 h+ d' r$ D有的孩子,比较敏感,或者性格倔犟,或者心理发育较早,10个月甚至更早就已经像1岁之后的宝宝那样,开始有了奶瘾和较大的分离焦虑。这种情况下,妈妈应该同时参考1岁以后断奶的注意事项。' ?7 k7 B- F+ u M( f& J' X& J
( @' p ` F% ~& |' e
0 C. \. W i$ J
1岁到1岁半3 X) Z5 A- ^! }, O# v; x+ d0 H
$ m- k2 I' d/ M: }# j在《(二)合适的时间》中提到过,这个阶段断奶困难比较大。而对妈妈来说,多数妈妈此时奶水还很充沛,至少是够孩子每天吃几顿的。断奶时,通常妈妈的乳房也涨得很痛苦。此时断奶,妈妈要有同时应付宝宝的反抗和自己涨奶不适的心理准备。
/ W& J8 M9 w6 U& H: w: l- L) \( A7 j; Q, J5 H
这个阶段断奶的操作和1岁前有很多相似之处,要选择合适的季节和时间,逐步减少母乳供应,要提前帮助宝宝适应奶睡之外的其他入睡辅助方式。* g! f) B* z* U, e9 D {
( |" u: K& Q2 Y7 a需要特别提及的是,1岁以上的孩子断母乳之后是不需要吃配方奶的。世界主流医学界的观点一直是配方奶只对1岁以内的宝宝来说是必需的,1岁以上的宝宝应该喝全脂鲜牛奶。。很多妈妈听说过“配方奶要喝到3岁”的说法,这是奶粉商传播开来的,不是医生和营养学家的建议。这一阶段的特殊性是宝宝的反应可能会很强烈很复杂。所以,如果不得已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断奶,妈妈首先要在心态上做好准备。6 N: J7 x* j- o, X7 y" f
0 e% Q" \% m0 J7 `- f: u7 l) ]) e一定要明白,宝宝在没准备好的时候被迫离开了妈妈的乳房,肯定会有不愉快甚至抵触的情绪。孩子需要至少几个星期的时间来适应。有个烦躁的过程很正常。妈妈不要对孩子这个烦躁的过程有抗拒情绪,也不要担心孩子恨自己。妈妈要在孩子心烦的时候做到:
1 b' [9 T0 B; s1 }6 G( Z8 i; f' K. b# y4 l( R
一不责备,连心里悄悄有责备情绪也不可以;
' P" W8 K. T! j: g z I9 U9 H二不焦虑,连心里悄悄焦虑也要赶快调整;, Q/ s& C9 O w, h5 ?% u/ _7 Y, Z+ X
三勤安抚,让宝宝知道妈妈虽然不喂奶了,但还有无数种方法来表达温柔体贴。
; ^" p5 f( y6 H! A8 l0 X _+ h, a) ~1 ]& l W( l3 C
让孩子在妈妈宽容的接纳和温柔的安抚下,把不满情绪表达出来,很快就会恢复正常的。妈妈自己在断奶期间要勇敢而有耐心。有决心给孩子断奶,就该也有决心陪伴孩子度过断奶的艰难日子。
' e6 M" _( Q( }; _1 A T8 G3 _+ \! P9 `6 O& P6 j& C* ~) L7 `
第二,妈妈要提前多看些这个阶段断奶的经验谈,对宝宝可能出现的反应心中有数。1 ` {/ b$ L' ~9 J9 N: n! A
: G& d O3 B8 Y/ J9 z, O
总的来说,在这个月龄断奶,只有少数的孩子可以平静接受。“惨烈”的断奶经历一般都是出现在这个月龄段的。有的宝宝没有激烈的反抗,但之后会出现一些让大人操心的表现或莫名其妙的不良行为。在这个月龄给孩子断奶的妈妈,往往不得不躲着孩子,与孩子分离几天。心情也比较复杂矛盾。' E1 G) }# w0 R3 ?
" }8 m' Q" i0 c! h: S( a' y, ^
当然,这个时期顺利断奶的例子也是有的。但是需要妈妈本人有着非常良好的心态,坚定而平静,并且对宝宝的状态有清楚的了解,小心谨慎的操作,并且能正确处理断奶期间和之后宝宝的反应。, ] y; }. k0 {+ J+ l/ {0 Y
3 I3 h7 F. \: z2 S# x& P# M X |% O+ a第三,尽量不要母子隔离断奶。断奶的孩子不光想念母乳,更想念妈妈,想念和妈妈的那份亲密。尽管看不到宝宝可怜的样子妈妈心里会好受些,可宝宝的痛苦和惊恐岂不是加倍了么?. R- ]2 [4 D: H
0 [4 |+ u2 ~1 B7 W
如果断奶遭遇了宝宝的惨烈哭泣,妈妈要记住“温柔的坚持”五个字。温柔可以给宝宝无比的安慰;而坚持可以让宝宝最终明白,妈妈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自己势必要和母乳告别了。温柔着坚持的妈妈,最后必定会在这场毅力的较量中胜出。而“败给”妈妈的宝宝虽然失去了母乳,却也看到了妈妈的温柔和耐心,看到了妈妈的毅力,确信了妈妈是一个会陪伴自己渡过无论什么艰难困苦的人。
9 S+ n/ L+ Z8 i, _4 D5 A! G8 v' Z2 v. r; P0 s1 a5 t& v1 F
小提示:有的宝宝不大挑剔谁来哄睡,怎样入睡,但有的宝宝则绝对偏爱吃着妈妈奶入睡。对于这样的宝宝,妈妈可以白天多 陪伴宝宝,把晚上哄睡的任务交给爸爸。让宝宝既不至于太想念妈妈,也不至于受明明在妈妈怀里却不能吃奶的煎熬。(2岁以上,语言发育较好的宝宝,断奶时这 个困境就轻多了,很多妈妈不必在睡觉时避开了。)7 B* T/ V1 |. v, F) r' I
) ?+ q5 P$ m3 K, h6 F当然,如果坚持断奶并非绝对必要,妈妈应该在遇到宝宝惨烈抵抗的时候放弃断奶。没有什么比尊重宝宝的意愿和接受能力更重要的了。这种谨慎的放弃是理智而明智的。很多断奶到一半就后悔了的妈妈,往往因为怕“复吸”会折腾孩子,或者怕孩子觉得家长可以出尔反尔,或者怕前面的罪都白遭了,就硬着头皮流着泪坚持。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必要的“复吸”会让孩子觉得妈妈是宽容温柔的,懂得如何平衡坚持与通融。让孩子有机会在拥有更强大的内心和更丰富的生活后,更轻松的去面对离乳。至于怕前面的罪都白遭了的想法,还是别要了。怎么不怕宝宝觉得妈妈刻板又狠心呢,特别恐慌绝望呢?) ?* _* j4 y: j4 }& z/ t) v
) N- h( o2 P2 Q A# Z1 I% ^& t
( r! W* s0 C) O, e( {4 [1岁半以后(尤其是2岁以后), {5 H2 E1 Q m( K
4 ^; z! k8 i2 c
饮食营养在这个阶段已经不是断奶的主要考虑了。1岁半以后的孩子,对固体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很好了,很多孩子白天已经不吃母乳了。无论是否能接受其他奶制品,都没有关系。日常饭菜提供的营养已经足够。& X1 I# v! J: S& c( M. R* c2 V$ w
( n2 `7 @) H% \- R
有的孩子已经可以自己入睡了。即便仍然吃奶入睡,自己入睡的生理基础也已经悄悄的发展起来了。
3 m1 j& r& a: ?* x; ^6 u% q( J) u! R4 c# c5 T) s$ e/ W& ^' y8 E; Q
在季节上也不必太在意春夏秋冬了。因为孩子的免疫系统已经比1岁半一下的小宝宝强大许多。应该以断奶期间妈妈是否能给孩子连续几天的陪伴为主要时间考量。
6 {& V5 O6 _" D8 s$ f, e q& z8 N" U: e2 X, ~& G: l' ?3 K
★ 这个阶段断奶的关键之一是,给孩子一个合适的放弃母乳的理由。& |+ G1 i7 V7 }* k7 H
5 \% F1 ?) ~8 W& B
很多时候,这个理由是自然出现的机会。比如妈妈生病了需要治疗,或是乳头被咬破了,试探着和孩子商量是否可以不吃母乳了,结果发现孩子非常配合的答应了。其体谅和承受能力让妈妈很是惊喜。
( U) E+ T) t8 x0 `, N
% H k0 f: j/ Y8 i" K" s# A很多妈妈选择了在计划好的时间,为孩子选择一个放弃母乳的理由。比如给乳头贴上创可贴,说nainai受伤了。比如很浪漫的说,奶精灵飞走了,飞去给更小的宝宝吃奶了。有的大一点的孩子能够直接接受“宝宝大了,不吃奶了”的建议。任何能让宝宝感到公平合理,符合逻辑的理由,不会让宝宝觉得内疚和愤怒的,都是合适的理由。
! ?8 @3 ` ?/ Q) O) y& \( @+ \- U% v; k7 P) ~
如果可以,妈妈们最好避免伤害孩子心中对母乳美好的感觉,避免把乳头涂上颜色不好,味道不好的东西,用奶脏了,臭了,酸了,辣了之类的理由来让宝宝放弃母乳。孩子对于给了他们无限滋养和温暖的乳房是热爱的,即便随着年龄增长对吃奶的热情降低了,妈妈的乳汁和乳房在他们心中仍然是非常非常美好可爱的,是完美的妈妈身上完美的一部分。为什么不让他们保留着这份美好呢?为什么不让他们继续认为妈妈是完美的呢?
) w* _! N) h9 v" V4 ^, N7 k4 t( L0 i8 P. q
★ 这个阶段断奶的关键之二是,在断奶期间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6 v6 j% Y$ A7 N
; I. M- f9 b' m+ p) n: G要知道,你的孩子正在主动配合放弃母乳,真是个多么伟大勇敢的成长。他的心里必定会有些遗憾,有些焦虑,有些无所适从。他会想念吃母乳时和妈妈之间无比的亲密。这个时候的孩子,需要妈妈用行动告诉他,告别了母乳,妈妈对他的关注和爱一点没有减少,他和妈妈之间仍然有着无比的亲密。他需要切实的体会到,告别了母乳,他没有失去任何美好。
) {" E# h6 [) E/ O, j; [" V+ M* M3 [2 y* `, ~, g3 k
所以,很多妈妈选择在长假期间和孩子一起告别母乳。用至少三五天的时间,陪伴小勇士的人生第一次成长。! y! s; E( r3 y M) s
. u9 I% s. ]" E' M: v* O* R
甚至在这个年龄段,有些对妈妈的依恋已经充分得到满足的宝宝已经能够主动不吃奶了。主动离乳会让妈妈很惊喜。有的妈妈可能还会因此焦虑或怅然若失。其实不必,妈妈想一想,一个主动离乳的孩子,他的内心会是多么的满足和自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妈妈慈爱哺乳的功劳啊。
5 }, Q7 L+ l7 [8 G9 d
' p& |: n# S2 X3 m总的来说,此时的断奶对妈妈和宝宝来说,可以是温馨的,满足的。这是宝宝的成长送给妈妈的礼物。如果妈妈耐心等到这个阶段再温柔断奶,收获的幸福感是巨大的。但也别期待宝宝完全不哭,在妈妈引导下断奶的宝宝,有些悲伤要表达是正常的,宝宝也会从这悲伤中成长。这完全不同于小宝宝由于生理和心理上无法接受失去母乳而绝望而煎熬的哭泣。) I" n# c6 I( l
/ O/ ]* r) {) P7 m( v
: u/ Q( H+ [3 K4 @4 ~5 ?2 v% C+ a+ v/ r1 d: q5 X' N
' R1 _% z) V7 Y2 V8 B2 T
(四)断奶前的准备
, I6 @% N6 {/ p5 k
3 H) F6 a" m. F0 d2 L* F) m& A3 \4 k3 `3 ? p
不打无准备之仗。断奶前,妈妈做做下面的自测题:你和宝宝做好断奶的基本准备了么?& }. `6 _2 Q8 v8 U. `! E' d
- X ]' o, f, Y) P7 p' q( z/ u) P7 q: q3 R) M# N
1岁以前1 `/ b" P: D0 N" S9 K7 ^' Y' _& L p. g
' U/ a f/ I8 _ y* |1 a1.宝宝已经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接受配方奶了。3 E2 I- P$ h. ` b# c% I0 r! x
2.除了奶睡之外,宝宝晚上,至少有时,也能在其他的辅助方式之下入睡,比如拍哄,唱歌,抱着走等等。
8 t. T [* x3 a# c' F3.宝宝在烦躁伤心的时候,除了吃奶,也有别的安抚手段可以帮他平静下来,比如做宝宝喜欢做的事情,唱歌,抚摸,拥抱等。0 B5 b6 K( J2 x& ?
4 s8 N3 c, I& ^* t; Q
要记住,这个阶段是不应该断奶的。以上3点全部符合,并不意味着宝宝到了应该断奶的时候,只意味着如果非要断奶不可,可以基本保证断奶不会给孩子带来大的伤害。5 q8 q+ R1 b `4 {
; ^! _0 J1 Z% K( p5 G; y: F: @2 {; ~9 F# v0 c, A2 W) X" J, L
! |1 K8 X* G9 K% @* o% o
1 岁到1岁半
2 x8 r) s( @: i! n
- B9 i8 d- ?; @# r3 ^1.宝宝已经能接受一些奶制品了,包括配方奶,鲜牛奶,奶酪,或酸牛奶。营养快线,爽歪歪,优酸乳等乳饮料不算。
# R' \! Q, V) m/ z3 p) [/ C3.除了奶睡之外,宝宝晚上,至少有时,也能在唱歌、讲故事、抚摸等其他的辅助方式之下入睡,或者有时能自己躺着翻滚一会儿入睡。
4 D1 J' |5 X/ A E2 ~+ y4.宝宝已经可以在想吃奶的时候做到“延迟满足”。比如在户外要求吃奶,妈妈说回家再吃奶,宝宝可以配合等待。
" h4 h2 f! [$ ^* x5.宝宝平时有足够的材料和自由度去玩耍和探索。宝宝吃母乳,不是因为无所事事,不是为了排解无聊。
, X6 u$ y; Y& i+ A6 D3 N% Q- T6.宝宝和妈妈之间除了母乳还有许多其他的亲密时间和亲密方式。吃母乳不是宝宝唯一能和妈妈亲密的时候。
/ H4 f; u4 S! {- {+ y" H% t
/ A' N2 Q! s# o' e3 @要记住这个阶段绝大多数宝宝还没有从母乳中得到满足,断奶是不理想的,牵扯的因素很多,困难会比较大。以上6点全部符合,并不意味着宝宝到了应该断奶的时候,只意味着如果不得不断奶,孩子有了一个最最基本的准备,也不能保证断奶会顺利。
7 n! ~& a+ i& a$ X" j, }: \, n# e/ E M2 B
断奶期间,妈妈要对宝宝的反应保持敏感。一但宝宝出现反复的惨烈哭泣,和强烈的抵抗,或者出现消化不良,生病等情况,说明宝宝接受断奶确实困难很大,应该慎重考虑是否把断奶继续下去。
$ c# A- v p6 H2 T* r1 S: _) P& I
4 w8 R; u9 [$ m, D
) S0 T4 H/ x4 S4 \1岁半以上" Y5 `& P, H: n/ ?( q3 \# W7 j- X
+ k8 i2 W3 d: W: d0 X3 {( s+ J# h
1.宝宝最好能接受一些奶制品。如果完全不接受,只要身体发育正常,也没有关系。; z7 z8 \- Z7 Q+ T& x
2.除了奶睡之外,宝宝晚上,至少有时,也能在其他辅助方式之下入睡,或者自己躺着翻滚一会儿入睡。
, I' w: t$ J; {+ `' M* t6 J3.宝宝平时有足够的材料和自由度去玩耍和探索吗。宝宝吃母乳,不是因为无所事事,不是为了排解无聊。) D# r8 n8 O8 q, L
4.宝宝和妈妈之间除了母乳还有许多其他的亲密时间和亲密方式。吃母乳不是宝宝唯一能和妈妈亲密的时候。
1 @ ~. }+ o" v2 m7 F7 G5.宝宝已经可以用语言来表达基本的意思和思想。
* M9 i9 X, s; J \5 r, a6.宝宝已经有了一定的为自己解决问题,安慰自己,体谅他人的能力。1 ^1 M. @0 X3 H6 a, R
' R4 F2 S/ [3 u0 r
哺乳到这个阶段的妈妈,很多已经不急于断奶了,愿意继续哺乳到孩子能顺利平静接受断奶的时候了。但也有很多妈妈,是在断与不断的矛盾想法中一路纠结着走过来的。这样的妈妈多数是出于某种原因非常想断奶,比如夜奶次数太多休息不好,孩子体重不长,不好好吃饭,孩子吃奶太频繁等,但出于不舍得,或者知道继续母乳的好处,所以一直没有断奶。
0 g, l1 y* h* g$ ]
c5 E2 \" C. [$ B, ^2 l3 I+ y以上6条虽然并不意味着宝宝已经到了应该断奶的时候,但是妈妈们可以参考着衡量一下宝宝的情况,看看妈妈和宝宝的哺乳关系是不是在向着有利于宝宝发展,有利于宝宝告别母乳的方向前进。9 G1 |- E/ \3 D! f* w# H9 m c
9 E! P: v6 r7 K# Q- `, D" g/ c★ 不良的哺乳关系
, h2 I& S/ Y: ?: p
4 {3 N' l7 a& r! @6 e“不良的哺乳关系”在1岁半之后这个阶段的体现是,孩子会时常为了打发无聊吃母乳,或者,吃母乳成了孩子感受安全和与妈妈之间的亲密的主要手段。也就是3、4两条的反面。这意味着大人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没有给孩子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辅助和支持。此时应该先纠正大人的育儿方式,改善孩子的日常生活内容,然后孩子对母乳的过度依赖自然就消失了。如果企图通过断奶来解决问题,却不改善大人的育儿方式,那孩子只能转而从其他方面寻求依赖和满足,产生更糟糕的习惯,比如吮指癖。
n1 {3 a: R$ ~+ O
% a9 P& p* \3 \: M" f另外一种“不良的哺乳关系”也很常见,就是过于频繁的夜奶。1岁半以上的孩子,夜里会醒来几次是正常的,要靠吃母乳重新入睡也是正常的。但过于频繁的醒来,每次都要吃很长时间的母乳才能入睡,甚至整夜无法进入深度睡眠,那就是不正常的了。这样的情况,原因在妈妈身上。妈妈基本上都是一面因为频繁的夜奶又疲惫又烦躁又无奈,一面又不忍心断掉。经常会一面喂奶,一面劝宝宝别吃了,或者有时会烦躁的把宝宝推开,然后又后悔了,拉回来继续喂。
g6 l6 { S* a" {& Y/ e( B+ t" t% }. {* @- h2 J9 t
这种情况下,宝宝对夜奶产生了一种复杂的心态。引用李跃儿在《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中的一段话来解释就是:“妈妈波动的情绪会使孩子感到非常kongbu和难过,孩子在吃她的奶,并试图通过吃奶获得安慰时,获得的却是痛苦和焦虑”。0 P" M/ [ Z$ Z! m
$ S% X$ W0 ?; i- e6 l
焦虑让宝宝入睡困难,而入睡困难使得宝宝更加需要辅助才能入睡,于是更想要妈妈奶,这个她从出生以来就赖以入睡的辅助,而吃上奶了却又体会到焦虑。于是母子二人都在对夜奶的焦虑和需要中纠缠,都感到挫败和无助,没有满足感。其实这种不良的哺乳关系在1岁之前也常常出现,只不过通常表现为漫长的厌奶期。这种过于频繁的夜奶和睡眠困难,通常只在学步儿阶段出现。
+ k% j, p5 ?+ N7 ?5 g5 U+ }8 A
6 r5 U; [9 \2 d) ]3 F8 N- i" z8 e妈妈们可以对照这6条,看看自己和宝宝的哺乳关系是否良好。如果已经出现了偏差,那就要及时纠正。要记住,断奶,不会仅仅因为宝宝大了就变得很容易。
/ |8 I6 |/ V: R- A9 ]/ }# W6 q
$ x& L/ F- B* @9 X% b' J5 J! O4 m6 L
1 k0 V# Z2 X% u6 V3 _) p/ t; G5 g0 K
3 k+ x1 ?9 {( f' M$ w
! B2 S; @# o9 h7 i( h (五)怎样判断断奶是否成功" P' S+ y5 N/ W& n7 x% ^
, ?6 J; W5 _4 ^- C6 a: s$ w8 q: s
5 b( m6 C ]( M% `: U$ c8 ?0 s. `, l) B9 [6 G: H
每个孩子最终都会告别母乳的。. _+ N% Q2 f, Z& f
: [! P! M" |% Q' j! E2 v
断奶是否成功,不是看宝宝是否不再吃母乳了,而是看宝宝不再吃母乳了之后,是否继续展现出健康的、良性的发展状态。
2 ~0 i" A& |' j1 N1 t! r* m
0 U# S3 W; a) J# ~: j成功断奶的宝宝,不再吃母乳了之后,展现出满足的状态,生活有序,能享受玩耍和探索并沉浸其中,与妈妈之间仍然亲密和相互信任。9 m3 a( H9 y4 w! g
* C) i1 d, c" i! r% g; c0 {& |" }. z
如果宝宝断奶后出现了持续若干天的哭泣,生病,茶饭不思,消瘦,脾气大,烦躁,哭闹,对玩耍兴趣降低,对母亲的亲密和信任明显降低,或者吃手、啃东西,gongji性强等反应,说明断奶的时机和方式是有问题的。5 e5 Q0 [: V3 X; f+ ?
( f# ~& { F. n也有的孩子在断奶后会变得特别“乖”,但细心的妈妈会发现,这种乖与既活泼好动又遵守规矩的健康的乖巧是不同的。是一种被动的听话,或者对父母过于主动的取悦。这种“乖”是安全感降低后的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退化行为。这也是不恰当的断奶方式和时机的后遗症。/ i8 N# V" Y" i8 a2 Y" b
7 [* L s' b! f3 C8 [) W3 n9 a7 r
大一点的孩子在经历了非常不情愿的断奶后,适应的能力会比较强。尤其是一直以来发展得比较好的孩子,负面反应会比较小。被迫断奶的创伤往往以悲伤的形式表现出来。
) s. j: v9 j4 ?" \' I5 x! A2 r1 Z3 W7 k& i; ^2 d# f
出现了负面的结果,妈妈首先要避免责备孩子“表现不好”。需知那不是孩子的本意,更不是孩子的过错。只是成年人的冒失造成的后果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了而已。
4 \" C% C0 d' P7 P4 R" b* C) W d5 q1 i3 x
妈妈也不必自责——因为自责并不能使事情自动好转。所幸孩子的童年很长,妈妈还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去修补贸然断奶的后果。0 g' a% ^& l5 E
/ \) D$ p; H% a' B$ J推荐心疼孩子的妈妈读一读李跃儿的《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关键期关键帮助》,和孙瑞雪的《爱和自由》。阅读之后会发现,原来妈妈能给孩子的帮助和保护这么多,这么丰富。尤其是那些迫于家人压力不情愿的断了母乳的妈妈,更要读一读这两本书。' n: Y9 x# c3 ?+ q# ~
0 l1 Z. A- c; @ _) V- |8 S
有的家长给孩子断奶的目的比较欠考虑,是为了让孩子睡整夜觉,多吃饭,甚至为了让孩子接受配方奶。于是也用是否睡整夜觉,是否多吃饭,是否接受了配方奶为标准来衡量断奶的成败。* h5 R2 r0 y3 U. s- O7 W( _
2 W. c4 P0 M' v2 Z t3 P
家长们需要知道,这些问题,有些只是孩子成长中阶段性的表现,是时间和耐心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有些是家长不当的养育方式造成的结果,或者根本就是家长不恰当不科学的愿望。为此放弃了继续母乳的巨大好处,本来就是丢西瓜捡芝麻的做法。如果再以这些作为标准来衡量断奶的成败,会造成对断奶的负面结果视而不见,更失去了修补的机会。) y3 T9 \4 |, W1 R
Y k0 _: A, B* q% [
这样的家长应该接受已成事实的无论什么结果,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以便更好的前进。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不犯错误的父母。随时检视自己,修正自己的父母,就是好父母。
3 z8 |$ H ~3 r% }& Y: L% m \9 F
! z) m7 x; b8 u* b$ ]
|